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農田水利建設申請報告范文

申請報告 時間:2018-08-04 我要投稿
【m.isangil.net - 申請報告】

  前 言

  簡述規劃緣由、依據、報告編制的一些基本情況,突出強調農田水利綜合規劃在農田基礎建設中的統一指導作用。

  1. 綜合說明

  綜合歸納各章節內容,按各章節順序精簡概述整個規劃報告。

  2. 基本概況

  2.1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

  2.1.1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地理位置――所屬、東經?北緯?,四周接壤;行政區劃――土地總面積,鄉鎮、村組)

  2.1.2 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2)土壤、植被 3)水文氣象 4)河流水系

  2.1.3 社會經濟

  本縣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等基本情況:包括人口、資源、國民生產總值、縣級財政收入、縣級財政農村水利投入占縣級財政支出的比重,農民純收入等。并對2020年情況進行預測。

  2.1.4 農業生產條件

  從土地資源、灌溉情況、水資源、勞動力、氣候等方面結合農田

  水利工程現狀,說明農業生產條件。

  2.2 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2.2.1 全縣水資源總量

  全縣水資源總量(由河川地表徑流量、外部流入、地下水資源不重復計算量等組成)。

  2.2.2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從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現狀總供水能力概述該縣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包括現有水利設施、排灌機械保有量等。

  2.2.3 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從區域、季節、城鄉缺水、用水浪費、農村生態環境、水質、水資源管理等方面概述該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3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2.3.1 全縣土地資源總量

  分析該縣土地資源概況,從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方面概述該縣土地資源總量。

  2.3.2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從土地資源現狀,特點和變化趨勢等包括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結構,各地類的利用程度,概述該縣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說明耕地狀況、基本農田狀況及發展潛力,農作物種植結構、復種指數、播種面積、產量等。

  2.3.3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間題,包括土地資源的約束、生態環境問題、水資源問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與利用問題。

  2.3.4 農田基本情況

  主要從灌溉與排水方面進行,以鄉為單位匯總統計。

  2.4 與農田水利相關各部門規劃編制情況

  全縣包括水利、農業、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護貧等所有涉及農田水利的規劃,主要是“十五”及“十一五”期間規劃。

  3. 農田水利建設的必要性

  3.1 農田水利建設現狀

  包括大、中、小型灌區,節水灌溉,排澇體系,小型河道、水源工程等等。

  3.2 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是農田水利工程狀況、配套程度、管理使用情況、效益衰減情況以及對農業生產制約情況等。

  3.3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必要性

  農田水利工作歷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為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保證和提高現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總體需要;

  2)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解決農村“三農”問題的需要;

  3)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

  4)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區域生態環境的需要;

  5)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4. 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

  4.1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業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方針政策,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以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統一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統籌使用農村各類涉水資金,以規劃為龍頭,把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商品糧基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專項中用于農田水利的資金相對集中,整合使用,按照“統一規劃、項目管理、渠道不變、各計其功”的原則,以規劃整合項目、項目整合資金,提高涉水資金的使用效率。推進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提高水利用效率與效益,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為國家的糧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4.2 規劃原則

  1) 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重點放在糧食主產區及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包括糧食增產潛力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的區域;農民民主管理意識強、自愿申請加快建設的區域和已落實工程管理責任,特別是建立了規范的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的區域;

  2) 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協調各行業的用水需求,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行改造與改革、骨干與田間、灌溉與排水相結合;

  3) 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改造方案,同時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4)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根據國家財政投入及地方財地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切的規劃建設目標和的措施;

  5)堅持以改革促進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深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度等方面的改發揮小型水利基礎設施。

  4.3規劃依據

  1.法規依據:《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

  2.政策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50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委等部門關于建立農田水和機制意見的通知》((湘政2007)45號)。

  3.各相關技術規程規范

  4.各部門相關專項規劃

  4.4 規劃水平年

  規劃基準年為2006年,規劃水平年為2020年。

  4.5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以大型灌輸區末級渠系、中型灌區及灌溉面積小于一萬畝的小型灌區、分散灌概片,排水區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為主,包括水源工程(新建的容積小于100萬m3)、灌排渠道、涵聞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為灌區灌溉排水服務的農村小型河道(集雨面積小于100km2)治理等。

  4.6 規劃目標與任務

  4.6.1 規劃目標

  通過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確保灌溉面積穩步增長,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増加農民收入。同時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性質和特點,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機制、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工程效益,調動受益農戶投工投勞的積極性,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持績健康發展,滿足農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4.6.2 規劃任務

  根據保障糧食安全和増加農民收入等需求、農田水利工程在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地位,從實際出發,依據當地農業發展規劃確定的糧食生產目標,分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總體需求,根據地水資源承載能力復核,進而確定農田水利工程的規模。提出到2020年應實施改造的蘿溉面積、工程建設內容、節水量、增產效益、管理體制改革等指標;提出應增加的小型水源工程建設的規模形式及新增的蘿概面積;提出規劃期內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額籌資方案和效益分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