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合集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 篇1
課型:設計 應用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2、 學會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教具準備:紙彈簧對比較具、小紙人一個,紙彈簧作品若干,紙彈簧作品,手工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揭示課題:
1、 觀察小紙人的變化(捏住后松開彈起),發現小紙人的特點(會伸縮、會搖晃)。
2、問題討論:小紙人會動的部分在哪里?它像什么?給他起個名字(紙彈簧)。
二、探究如何制作紙彈簧
(教師發給同桌一個兩頭一樣大小得紙彈簧)。
1、 感受紙彈簧的彈性及活動的特點(搖一搖,捏一捏)。
2、 通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給得紙彈簧,探究之彈簧的制作方法并嘗試做法。
3、 請個別的制作成功的學生介紹做法,并要求同桌之間相互幫助。
三、進一步探究制作小紙人。
1、對比觀察自己制作的小紙人和老師制作的小紙人有什么不同。
(老師制作的小紙人一頭大一頭小,學生制作的小紙人兩頭一樣大)
2、思考:為什么制作小紙人的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小?自學課本找原因并添加小紙人的頭和胳膊(提醒學生添加部分如何講究技巧才能做的又快又好)學生共同研究解決。
四、學生開始制作小紙人,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1、紙彈簧的制作。
2、小紙人其它部分的添加。
3、制作過程的安全、衛生問題。
五、欣賞作品:
請完成作品的同學將自己制作的小紙人放在臺上展示。
六、延伸
1、 會動的紙玩具那幾個部分用紙彈簧制作完成的?
2、 紙彈簧還可以制作其他造型嗎?教師展示其他用紙彈簧制作的作品:龍、毛毛蟲等,讓學生認識紙張的'可塑性。
3、 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紙彈簧:手電筒、自動筆、彈簧秤、床墊、沙發等。
七、課堂小結:
你今天學會了什么?怎么學?向誰學習?
課后反思:
1、本課的問題集中在紙彈簧的折法上,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的方法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
2、開放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在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書本之間的交流中不僅鍛煉了交往能力,同時讓學生懂得了學習的途徑式多方面的,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態度、情感價值觀也得到發展。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通過講練,調節職中生的學習心理,使學生掌握科學正確的聽課方法,提高學習學習效率。
教學重點:科學、正確的聽課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克服上課溜號現象,解決心理問題。
教法:啟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預習效果,談心得。
二、新授:科學正確的聽課方法。
(一)提問:平時是怎樣聽課的?
總結目前班級出現的幾種聽課現象:憑興趣,看老師學習;不分主次,邊玩邊學;基礎不好,缺乏信心,順其自然學;受各種干擾,想學學不進去;注意難集中,緊張,效果時好時壞。
(二)討論:上述聽課方法的利與弊,對與否?
(三)總結:科學正確的聽課方法:
1. 以最佳狀態,聚精會神聽。
良好的心態,可促使你對學習感興趣。注意集中才能感知清晰;記憶準確;思維流暢;想象豐富。最佳狀態:就是以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積極的態度,渴求知識的欲望,注意集中地聽課。聚精會神:注意高度集中,不溜號。
解決辦法:(1)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信心--我行。
(2)調節學習情緒,排除干擾,同溜號做斗爭。
(3)科學用腦,自我調控,正常游戲,預防疲勞。
2.聽老師講課思路,聽中心內容。
思路-環節,步驟,各學科特點不同,中心內容-重點,難點,關鍵。
3.聽看,聽想,聽說,聽答,聽讀,訴記-眼、耳、口、手、心/腦并用。
聽課顧然以聽為主,同時也要動用耳、眼、腦去捕捉知識,注意看老師板書、動作、手勢、表情、教具等,積極動腦,以適當的.速度進行思考。凡事問一個為什么?培養判斷、推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發現老師提出的重要內容,牢記問題,準確回答,以適當速度、方式做好課堂筆記,以便日后復習,同時學會“跳障礙”。
4.帶著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聽,變被動為主動,提高聽課效果。
聽會-聽清楚,聽明白,聽完整,會輸出,會反饋調節
三、訓練
寓言故事: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
1.問題:
(1)狐貍為什么開始時說葡萄是甜的,后來又說是酸的?
(2)如果狐貍吃到了葡萄會說什么?
(3)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沒有狐貍吃葡萄這類現象?
(4)假如你是狐貍你能想辦法吃到葡萄嗎?
(5)這則寓言故事告誡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結論:
(1)人們不能追求一個目標失敗后,不再努力反而否定追求的目標沒價值。
(2)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做任何事情只有主現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做好。
板書設計:
職中生的學習心理
(一)調節學習過程
(二)調控心理狀態
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不著“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感受水鄉的美麗景色。
2、借助重點詞語背誦課文第一節。
三、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字詞,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體會水鄉的美麗,借重點詞語背誦這一節。
一、揭題。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樣子?
干什么用的?
二、學生預習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思考以上兩個問題。
三、檢查交流。
1、重點字形:裊囊抹
2、課文主要寫什么?
四、學習第一段。
1、一個怎樣的小湖?(板書:湖面綠油油平)
為什么能比喻成“一面鏡子”?
2、這面大鏡子中能映出些什么來?
(板書:垂柳
稻田 一望無垠
小漁船 又窄又長浮
漁人 坐悠然吸
鸕鶿 站好像列隊的士兵
3、看板書,復述圖意。
4、借助板書的重點詞練背課文第一段。
5、這一節寫什么?
五、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抓住“一抹”“恢復”,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教學準備:課件一:捕魚圖
課件二:捕魚后湖面平靜圖。
教學過程:
一、背誦引入
同學們,今天繼續學習21課--《鸕鶿》,我們先把課文那面鏡子中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第一段,注意要背得又美又靜。
二、辨析“一抹”
1、列隊的士兵在等待怎樣的命令?(板書: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你能把“抹”的動作做出來嗎?
3、漁人發布命令還可以用哪些方式?“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4、課文為什么要用一抹?體會“一抹”你覺得它好在哪里?
交流:--漁人愛惜鸕鶿:
——似在鼓勵鸕鶿:
——鸕鶿訓練有素:
——漁人享受寧靜;
三、研讀入境。
1、同學們對聯這一抹的體會真是精彩,但好戲肯定還在后頭,你想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么?請你邊讀課文2-4自然段邊找出來。
2、交流:(課件:捕魚圖)
(1)抹出也“波紋粼粼和浪花跳躍”--你是從課文哪兒讀懂的?(生個別讀句子)
——你讀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了怎樣的景色或是有怎樣的感受?
——是啊,夕陽之下,波光粼粼、浪花跳躍,多美啊!你能把這種美景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2)抹出了“魚”--你又是從哪兒讀懂的?--就只一條?--你又是從哪兒讀懂的?(“不斷”--不僅不只一條,而是越來越多)
——這一景象你又能來讀一讀嗎?
(3)抹出了“漁人的忙碌”--對啊,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這句又該怎么讀?
3、同學們真會讀書,現在請大家合上課本,想一想:這一抹還會抹出什么來?
4、說得好,漁人這一抹不簡單哪,而我們同學們更不簡單,如此豐富地體會到了漁人捕魚的忙碌矣喜悅,現在我們就一起快樂地把2-4自然段讀一讀,享受一下漁人捕魚的樂趣。
四、回歸平靜。
1、(上接學生朗讀)"岸上炊煙四起--(生個別接讀5--7自然段)
2、大家聽了又有什么感受?
3、是哪,鸕鶿又整齊地站在船舷上,漁人劃著小船回去了,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課件:捕魚后湖面平靜圖),唉,這里為什么要用上恢復?(湖面原來是平靜的,現在又像原來一樣平靜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復。)
4、你能把這種靜下來的感覺讀出來嗎?(生個別讀后齊讀)。
5、小結:這一節課我們抓住“一抹”一詞,研讀了課文,一起享受了一下漁人捕魚的樂趣,并讀懂了從鸕鶿的等待命令到下水捕魚再到列隊回去,使美麗的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又恢復平靜,而且這種動和靜的景象都充滿了美的情趣。(師邊小結邊整理板書)
五、質疑問難。
設計方案 篇4
[課標內容]
①以唐詩為例,了解唐代文學的成就。
②列舉隋唐時期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 圣”杜甫、白居易的詩;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初唐畫家閻立本、“畫圣”吳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群;隋朝音樂家萬寶常、唐朝音樂家李龜年;隋唐時的健舞和軟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過 對隋唐文化高度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與文藝的關系。
②通過對唐詩、隋唐書法繪畫以及石窟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欣 賞能力。
③通過想像李白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和臨摹顏字與柳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以及臨帖練字的興趣。
④通過學習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詩態度與懷素學書的事跡,培養學生勤奮學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成就,認識他們詩歌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學會聯系已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感知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和閻立本、吳道子的書畫作品,認識他們作品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代。
③通過感知史實,理解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和世界藝術的瑰寶。通過思考莫高窟壁畫歷經 千 余年仍保存較好的原因,學會跨學科綜合分 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李白、杜甫、白居易熱愛祖國、同情人民、關懷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點和難點]
重點:1、詩歌的黃金時代。
2、隋唐的.書法與繪畫成就。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導學探究法
[教學綱要]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代詩歌的空前繁榮
2、“詩仙”李白及其詩歌成就
3、“詩圣”杜甫及其詩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詩歌成就
二、書法與繪畫
1、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
2、張旭、懷素的草書
3、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樂和舞蹈
1、音樂家萬寶常和李龜年
2、隋唐的健舞和軟舞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練習,教師講評。
第7課 隋唐的文學藝術
1、( )是我國詩 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近( )首。
2、唐朝著名書法家( )、( )的楷書,( )、( )的草書,各成一體。張旭創造了“ ”,懷素將張旭的狂草發揚光大。
3、唐初畫家閻立本以( )著名。盛唐畫家吳道子,( )畫和( )畫造詣很高,被后人尊稱 為“ ”。
設計方案 篇5
【活動前言】
玩是小孩子們的天性,如何才能使小孩子們玩的有藝術而有意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與小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小活動,其和睦的家庭環境對于小寶寶增長知識也是很重要的! 拾豆豆 活動目標:訓練孩子拇指與食指捏拾細小物品這一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有利于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 活動準備:每位幼兒自帶干凈的瓶子2—3只,各類豆豆(請家長幫忙帶)
活動方法:
教師準備一些干凈的豆豆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用手去拾,并放入瓶子內,家長加以引導和必要的幫助。
注意:
孩子撿豆豆時,媽媽或家人應在一旁照看,以免孩子將豆吞入口中。 水果大餐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與家長共同操作的興趣。
2、初步嘗試使用固體膠。
活動準備:
1、水果花籃圖人手一張
2、各種水果造型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漂亮的水果花籃引題
2、演示使用固體膠
3、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水果花籃。
4、展示作品,分發獎品。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11-03
經典設計方案12-01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設計方案(經典)08-14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精選)設計方案08-06
【經典】設計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