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
2、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掌握有序觀察、分類比較等學習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各一個
學具準備:禮品袋中有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型物體一宗
學具帶1:土豆、蘿卜、橡皮泥、紙板、刀子、剪刀等
學具袋2:長方體框架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分類比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帶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請同學們倒出來看一看。
你們愿意玩嗎?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類嗎?(生分類)
師:哪為同學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是怎樣分的,根據什么標準來分的?(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
師: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師:這些物體,它們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樣,為什么都是長方體?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征。
(1)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動手制作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請同學們從學具袋1中,選擇你喜歡的材料,制作一個長方體模型,比一比,誰做的又快又好。
學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3)相互評價所制作的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讓展示作品,學生自評,其他同學互評,老師評。隨學生的回答點明:面、棱、頂點(并板書)
2、抽象概括長方體的特征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從自己的學具中挑選一個自己認為最標準的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要求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2)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辯論
師:哪一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的發現?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質疑、辯論。
可能發生爭執的有:1、對“相對”的理解;2、一組相對的棱是4條,而不是2條。3、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驗證特征。
同學們說的特別精彩,老師很佩服,但是你們是怎樣知道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如下情況:1、看出來的;2、量出來的;3、將長方體物體放在紙上用鉛筆描出一個面的輪廓,再用相對的面去比較;4、用剪刀將長方體盒子的一個面剪下跟對面比較。5、用稍大的紙蒙在長方體物體的一個面上,四周壓下痕跡,再跟其他的面比較等等。
提問:你是怎樣驗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的?
用 尺子量、用筆桿沿棱比較等。
(5)師生合作,抽象概括。
師:剛才我們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課件演示:三組相對的面分別重合);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課件演示:三組相對的棱長度分別相等);另外長方體還有8個頂點。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學習長、寬、高。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2中自己選擇材料,動手插一個長方體框架。
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有針對性地參與某些同學的操作,在小組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幾條棱相交于一個頂點?
師: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長度作為長,把前后方向棱的長度作為寬,豎著的棱的長度作為高。
(2)練習。
①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抽一名學生到臺上指給大家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認識立體圖。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字1~6)如圖: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遠處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說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③電腦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三、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基本練習。
(1)說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改變長方體擺放的位置,分別說出它們的長、寬、高。
(3)說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狀及它們的長、寬。上面沒有標明數據,你們是怎么知道它的長、寬?
2、變式練習。
(1)把一個長方體模型切成兩個小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幾個頂點?為什么?
(2)下面是一個殘缺的長方體,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來是什么形狀,面積是多少?(單位:厘米)
四、談談收獲,全面總結
讓學生談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可以從基礎知識、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來談收獲,也可以聯系實際談談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
設計方案 篇2
1總體工藝設計原則
1)根據項目產品的生產需求及特點設計項目工藝方案,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滿足工藝流程和生產建造的要求,實現生產綱領,力求工藝先進科學,流程設計合理、流暢;
2)節約用地,充分利用場地條件,合理緊湊布置建構筑物;選擇便捷的運輸線路和物流線路,減少迂回和運輸成本;
3)積極選用工藝裝備技術先進的高效節能型設備,在保障項目生產順利進行,確保項目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產品生產能耗,提高項目收益;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物料檢驗、管理及循環利用,保證物料的質量,減少物料資源的`浪費;
5)設計方案中充分考慮采用減少“三廢”污染的先進工藝和設施,做到環保設施與工程建設“三同時”,實現潔凈生產;
6)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政策、標準及設計的規程規范;
7)考慮到工程遠期發展的可能性,留有發展空間。
2管片廠區域劃分
管片廠根據生產能力和管片存儲情況進行設計,一般情況下,管片廠應至少包含以下區域。
1)核心生產區:包含混凝土制備區、鋼筋籠制作區、管片成型區,各種原材料合理布置在管片的核心生產區,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藝布置,順暢地進入生產工序。
2)成品存放區:包含養護水池和成品堆放場地,對于一般管片廠而言,成品堆放場地為管片廠月產能的3倍左右,或者更大。
3)輔助設備設施區:如鍋爐房、電子汽車衡等。
4)管片廠設計時一般應考慮保留充足的職工宿舍和辦公場所等。
3管片廠建廠規模的確定
管片廠建廠規模應根據所屬地區的管片需求情況結合市場定位來確定,對于目前國內主流的自動化流水線而言,主要包含10套模具的“1+3”型流水線和12套模具的“2+3”型流水線,其日產能分別可達到30環和40環。目前也有很多企業建設2條流水線或者采用1條流水線外加地模組織生產。可以根據生產規模確定選用一條生產線或者多條生產線,也有部分生產廠選擇地模生產或者一條生產線外加一條地模生產線來組織生產。在設計多條生產線時,應根據設計產能充分考慮配套設施與產能的適應性,如水養池的大小、布局,自生產車間至管片水養池倒運設備的配置,管片入池、出池設備配備,管片中轉倒運與發運設備的配備以及原材料的存放和周轉場地等。
4管片廠總工藝布置
4.1管片廠總工藝布置的原則
1)整體綜合原則,在總工藝布置時,將對設施布置和生產流程有影響的所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達到總工藝布置最優的目的。
2)物流順暢、半成品倒運距離最小的原則,在總工藝布置的時候要考慮原材料和辦成品的倒運線路,達到材料運輸流暢、避免產生二次倒運,減少半成品倒運距離。
3)流動性原則,設施布置應使在制品生產過程中流動順暢,消除無謂停滯,力求使生產流程連續化。
4)柔性原則,考慮各種因素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要考慮部分“瓶頸”工序,增加設備來完善產能的要求,便于后續的調整和變更。
5)安全原則,總工藝布置必須考慮充足的人員操作空間,消除交叉作業隱患,滿足安全性需求。
4.2管片生產工藝
鋼筋籠制作工藝鋼筋籠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鋼筋搭接長度符合要求,主要有焊縫長度、綁扎搭接長度等;
(2)焊接主筋時不能燒傷主筋,焊渣需及時進行清理;
(3)保證主筋順直、主筋和箍筋、螺旋筋間距符合要求,做好間距和焊接,確保鋼筋籠的質量。
4.3考慮水、電、氣和運輸道路影響因素在總工藝布置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管片生產各能源供應線路和管道的布置,力求各種管線節約、有序,還應充分考慮消防的要求。廠內運輸道路一般應選擇環形道路,方便大型車輛進出,避免出現車輛掉頭或者無法通過情況的出現。
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留言條.寫作的傳統教學往往是直接講授.寫作格式,學生反復練習。就教學生.寫作而言,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引入先進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景、先說后寫、延伸知識等三個教學步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明白在什么情況下寫留言條。
2?讓學生學會寫留言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多媒體出示):小明接到小紅的電話,叫他到公園去玩。可媽媽沒在家,手機也放在家里。
師:怎樣讓小明媽媽知道這件事呢?請同學們幫小明想想辦法。
1?討論交流。
生A:在家等。
生B:去找媽媽。
生C:給媽媽寫張條子。
師: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哪一種最好?
(生紛紛認為生C的辦法好)
(繼續出示多媒體):小明拿起紙筆,正準備干什么。
2?.總結。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通常在兩個人沒見面,但又需要告訴對方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寫張條子,這張條子叫留言條。小明正準備給媽媽寫留言條。
二、先說后寫
1?讓學生會說。
(繼續出示多媒體):小明寫了起來。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小明,你會給媽媽寫些什么呢?請你們說一說。
(1)說一說。
生A:小明說:“媽媽,剛才,小紅打電話來,她說想和我去公園玩,你不在家,我就想出辦法,給你寫張留言條。一會兒我就回家,你別擔心。”
生B:小明說:“媽媽,小紅約我去公園玩,一會兒我就回家,請您別擔心。”
……
(2)評一評。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都清楚地表達了小明想對媽媽說的話,你們認為哪種說法更簡單明白、有禮貌一些呢?
(生紛紛認為是生B的說法)
師:對,留言條的內容要求就是要簡單明白、有禮貌。
(3)鞏固。
師:下面,老師給同學們定一個內容,請同學們同桌互說或找你要好的朋友一起說,你們能做到這一點嗎?
(內容:媽媽要加班,叫小剛回家做完作業,幫爸爸擇菜做飯。)
(生說、評略)
師:同學們,寫留言條并不難,其實就是把你要說的話簡單明白、有禮貌地寫出來。不過,寫留言條在格式上還有一定的要求。
2?讓學生會寫。
(繼續出示多媒體):小明的留言條寫出來了。(略)
師:同學們,讀一讀小明寫給媽媽的留言條,看一看寫留言條在格式上有哪些要求?
(生答略)
師:同學們說得對,留言條在格式上有四個要求:第一,先要寫留給誰的',稱呼要頂格寫,并加上冒號;第二,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告訴對方的事情,要寫得簡單明白、有禮貌;第三,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寫上自己的姓名;第四,另起一行在自己的姓名下方寫上日期。
(1)寫一寫。
師:請同學們按照這四點要求,把剛才老師給同學們定的內容(媽媽要加班,叫小剛回家做完作業,幫爸爸擇菜做飯。)寫成留言條。
(2)作品展示。(略)
(3)作品點評。(略)
三、延伸知識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寫留言條。下面,老師再布置兩個內容請同學們練習。
(多媒體出示):1?小明接到小紅的電話,叫他到公園去玩。可媽媽沒在家。請你替小明給媽媽寫張留言條。
2你原和小紅約定5月20日去王老師家,后來,你想提前一天去,你怎樣給小紅寫留言條。
設計方案 篇4
設計背景: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汽車,摩托車,公共汽車等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涉入我們的生活中來。在開展了《交通工具》的主題活動中,
在認識各種車輛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特別是在《小猴的出租車》中激發了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的特征。我們便順應幼兒的意愿設計了“有趣的交通工具”這個活動,意在讓
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并通過泥塑,讓孩子對交通工具進行大膽設計,進行大膽改造和想象,從而發展幼兒的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發展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綜合運用多種技能塑造常見的交通工具,體驗創作的樂趣。
培養團結協作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城市交通工具的圖片,圖書,畫報,玩具模型,布置“交通工具大展會”
橡皮泥、墊片、花片、牙簽、筷子、布、鐵線、毛線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 隨著《快樂的小司機》的音樂進入到布置好的“交通工具大展會”,仔細觀察,研究討論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形狀、結構。
2 引導幼兒分組討論自己最想設計做什么工具?
幼兒: 我想做一輛公共汽車,我長大要當公共汽車司機。
老師: 公共汽車是什么樣的?
幼兒: 是大大的長方型的,上面有很多窗口。
幼兒: 我想做一輛像奧特曼一樣的摩托車,我帶上我的小妹妹像奧特曼一樣去打怪獸。
老師: 像奧特曼一樣的摩托車是什么型狀的呢?
幼兒: 恩,有點橢圓型的,這樣就可以溜來溜去了。
啟發幼兒想象泥塑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方法。
小轎車 汽車: 方型泥_____慢慢壓出車頭和車尾;
火車: 每節車廂的泥大小相同;
飛機: 泥對半分成兩團,一團搓尾翼,一團再對半分,塑成側翼。
4 引導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做好的交通工具。
教師: 小朋友們,把你們做好的交通工具跟同伴說一說。
幼兒: 我做的小汽車上有小風扇,你們看。
幼兒: 瞧,我做的車是有床的,這樣我奶奶就可以和我們一起出去玩了(這小朋友的奶奶半身癱瘓)。
幼兒: 我的.飛機有可視對講機,這樣我就可以在飛機上和很多人講話了。
……。
5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設計的交通工具活動。
活動反思與分析:
在”有趣的交通工具”的活動中,由于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輔助材料,幼兒的作品有很多的造型,很有立體感。教師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交流、探索、操作的機會,并讓幼兒通過泥塑活動,將“‘有趣的’交通工具”展現出來,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教師能夠借助觀察、交流這些窗口真實地了解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思想的成長,對幼兒的創造性也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整個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在最后的環節: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設計的交通工具的活動中,幼兒又因為擺放自己的作品而萌發了“大型停車場”、 “停機場”等等的新議題。 文 章來源
設計方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和諧、溫馨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活潑成長的必要條件,為此,家委會組織本次親子活動,通過讓孩子、家長、老師在活動中互動起來,共同分享參與親子活動的樂趣,加深親子情,同學情、師生情。
二、時間:
20xx年10月6日(星期一,暫定)上午9∶00--21:00(晚餐后夜景觀賞,集體返回)
三、地點:
梅溪湖公園
四、活動組織:
家委會成員及部分家長。
五、活動主持:
彭弘博媽媽
六、參加人員:
五(2)家長及學生、老師
七、活動程序安排:
(一) 10:00-11:30游園
(二) 11:30-13:00尋一僻靜處自由午餐
(三) 13:00-13:10收拾午餐垃圾后,按分組坐好
(四) 13:10-XX:50主持人歡迎并介紹老師,老師做自我簡介;
孩子簡單介紹自己及家庭成員;爆料成員之趣事(每人三分鐘) (五)XX:50-15:00孩子們合唱一曲
(六) 15:00-17:00 開展親子游戲(游戲項目附后,不分發給家長)
(七) 17:00 -17:40 自由交流
(八) 17:40-19:30晚餐
(九) 19:30-21:00夜景觀賞,集體返回
八、活動分工;
活動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工作人員:家委會成員、黃佳鈺媽媽、彭弘博爸媽、諶曉瑩爸媽、唐濤爸爸
(一) 前期工作:
1、與老師的信息接口(包括邀請老師,通過家校通發信息給家長):由彭可欣媽媽負責。
2、梅溪湖公園踩點(包括晚餐安排)、車輛安排,由張世豪爸爸負責。
3、物資配置:包括游戲道具、獎品以及其他物品的'準備,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黃佳鈺媽媽負責。
4、活動方案整理:彭可欣媽媽。
5、背景音樂準備:彭弘博媽媽
(二) 現場工作:
1、現場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2、現場布置(掛橫幅,拉線等):由唐濤爸爸負責,其他人員配合;
3、活動現場裁判、評分:征集負責家長;
4、活動獎品、物品的保管和發放: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黃佳鈺媽媽負責;
5、活動音樂播放、道具配合:由彭弘博爸爸負責,其他各游戲負責人配合;
6、 現場攝影(含全體合影):征集負責家長。
(三)后期工作:道具回收,清理現場等。主持人號召小朋友共做環保小衛士,回收垃圾,道具交給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九:費用預算
費用: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墊支,活動完畢后再結算。 十:注意事項:
1、本著快樂、安全、友誼的宗旨開展本次活動;工作人員以及全體家長齊心協力,分工合作,為成功辦好本次活動而努力。
2、工作人員在自由午餐時做好下午活動的準備工作。
3、參加活動人員著裝休閑,確保運動安全。
設計方案 篇6
小班社會活動設計:《夏天乘涼辦法多》
活動目標:
1.萌發對夏天人們乘涼方法的探索興趣。
2.發展觀察講述能力。
3.初步了解幾種乘涼的方法及物品。
重難點分析:
重點:探索乘涼的方法。
難點:認識幾種乘涼的方法及物品。
活動準備:
扇子一把;紙圈、彩筆人手一份;帶有各種乘涼或非乘涼物品的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扇子)引導幼兒簡單說出夏天的氣候特點。
指導語:“請小朋友說說扇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展開
1.啟發提問,交流夏天人們乘涼的方法。(引導幼兒從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發現人們不同的乘涼方法)
指導語:“夏天到了,太陽火辣辣的.,你感覺怎么樣?你和爸爸媽 媽有什么乘涼的方法?”
(1)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乘涼方法。(穿涼鞋、戴草帽、開風扇、吹空調、游泳等)
(2)教師及時表揚幼兒講述的不同方法,給予鼓勵。
2.(出示乘涼的物品卡片),認識乘涼物品。
教師引導幼兒合理使用乘涼物品,如:不要把空調溫度調得太低等。
3.游戲:看誰說的對。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相互給對方摸卡片。如:卡片上是一臺空調,便說“夏天用空調真涼快”。卡片上是一臺取暖器,便說“夏天不用取暖器”。
4.幼兒欣賞兒歌《夏天到》,教師總結夏天乘涼的方法。(附兒歌:知了知了叫,夏天夏天到。小樹撐綠傘,我戴涼草帽。太陽老公公,看著咪咪笑。)
三、結束
游戲中自然結束活動。
設計方案 篇7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并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課文從海底的光線、海底的聲音、海底動物的行動和遷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礦藏等幾個方面,有詳有略地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顧歲琴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挖掘語言文字,處理教材得當,講課詩情畫意,語言規范流暢,設計與眾不同。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興趣為起點、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
一、解讀教材,目標明確
教師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飽滿的情緒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師真摯的情感源于教師與文本的深層對話。師生只有與文本作深層次的對話,教學才能入情入境。因此“語文教師最好的備課方法就是讀書。”顧老師執教本節課,老師與文本的對話是充分的,對教材目標把握準確。課堂上,教師的情感是真摯的。
《海底世界》許多地方都可以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訓練點。顧老師在本課教學中目標明確,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通過清晰的板書引領學生理清楚文章脈絡:課文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紹海底的動物,另一部分是介紹海底植物、地貌、礦藏等。對海底動物的介紹,是本文的重點部分。體會作者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是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對文章中部分段落采用引讀的方式作略處理,實現了長文短教,對我們教學篇幅長的文章很有借鑒意義。
二、教學方法 靈活運用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顧老師巧妙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1.情境教學法:顧老師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伊始,“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嗎?”以一段海底錄象把學生帶進海底美麗的景色情境中。在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讀,問問,這樣過渡自然得體。
2.媒體演示法:顧老師修改了教學與多媒體課件,那繽紛直觀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100米,200米,500米。。。。。。”把學生帶入了奇異的海底世界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3.朗讀感悟法: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顧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顧老師精心設計朗讀,很有創造性。課堂中以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與文本作充分的對話,引導學生反反復復地讀,實實在在地品,品字、品詞、品句,品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品出寫法之巧、構思之妙。落實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例如:關聯詞的學習在中年級要滲透,教師就是以引讀法不著痕跡地教學,這是句子訓練和內涵理解通過朗讀的有機整合。又如,中年級詞語教學是重點,課堂中運用了換詞、朗讀等方法辨析、積累近義詞。
三、實踐活動、拓展運用
顧老師為學生精心設計了運用語言,實踐語言的平臺。學生們讀寫結合,展開聯想,寫一寫海底動物的活動方法,還以“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為開頭寫段,以小小探究卡的形式延伸課堂,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能力。
這節課,讓我看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而不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顧老師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在推進二期課改,深化課堂改革的今天,這樣的課給我很多的借鑒。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11-03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08-3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教學設計方案07-08
教學設計方案11-14
精華設計方案11-08
有關設計方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