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黑山寨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今年我們文學系和錄音系的26名學生于XX年8月下旬至XX年9月初在北京的北部山區黑山寨鄉進行社會實踐,黑山寨社會實踐報告。地點就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定陵風景區往北30公里左右的山坳里。
黑山寨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板栗的生產,但是,板栗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這就要上溯到抗日戰爭時期了。據說,那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實行“對華友好投資政策”,板栗因此得以在這片山坳里扎根,這里的居民也因此對板栗的引進者——田中角榮抱有好感。雖然他在抗日戰爭期間以侵略者的身份來到中國,但這里的人們并不看重這一事實。尤其是我們的房東關大爺,他對于日本侵略者的態度與姜文的影片《鬼子來了》的態度是一樣的。我查過田中角榮的資料,他寫了一本《我的履歷書》(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這本書里將他在中國侵略的歷史淡化到幾乎沒有。但歷史證明:大和民族是最擅長篡改歷史的民族。如果田中角榮現在知道這里曾經被他統治過的居民對他抱有感恩的態度時,那么他一定會重新再寫一本《我的履歷書》,加上那一段如何把板栗引進中國的歷史。
聽關大爺對我講,那個時候,田中角榮為了種植板栗,在這一帶修建了好幾座水庫,并引入現代農業技術,鋪設了大量的自來水噴淋設備,隨時為板栗灌水,社會實踐報告《黑山寨社會實踐報告》。在修建水庫的時候,關大爺的年齡剛滿13歲,他也被應征到修建水庫的隊伍中。但他告訴我,日本人對這些來修建水庫的童工非常友好,讓他們少干活或是給他們白糖、面粉等食物,照顧他們。這就是關大爺在62年以后的記憶。我想讓—位75歲的老人回憶13歲時的記憶是困難的。很多東西都可能遺忘了……所不能忘掉的恐怕只剩下那些家前家后天天可以看到的栗子樹。試想,關大爺已經是這里輩份最高的人了,從他的`嘴里傳達出來的信息,有誰會認為是錯的呢?而真正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統治中國的人,現在可能已經不在了,畢竟已經過去62年了,一切都顯得那么遙遠而模糊。現在就是黑山寨中學的校長,以及黑山寨前黨支部書記也是這樣認為的。
問題是栗子具體到底是怎么來到黑山寨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找到了的話,我就可以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統治中國的,其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什么?
有關的資料顯示,黑山寨這里只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即核桃。核桃是在漢代傳入中國的。而板栗呢?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載,板栗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果品,是中國農業最早栽培的果樹之一,我國栽培板栗的歷史悠久,是最早的栽培經濟樹種之一。西安半坡村遺址發現了大量栗類果實。按《詩經》里有關板栗的記載推算,我國板栗的栽培大約有二千至三千年的歷史。《詩經?雅?小雅》中一首題為《小宛》的詩中有這樣的一句:“據粟出卜,自何能觳。”這里的“栗”字指的是祭祀用的美食,這說明栗子是中國古人最重要的糧食,非常貴重。
而北京正是古代盛產板栗的地區,《史記?貨殖列傳》p578頁記載:“燕、秦千樹粟;蜀、漢、江陵千樹橘……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三國時陸璣的《毛詩草木魚蟲疏》里有:“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他方悉不及也。”漁陽和范陽都指的是北京,在秦朝時期,漁陽指的就是現在的北京密云縣西南的地方,昌平的位置剛好處于密云縣的西南側,但也不好說一定就是黑山寨這里。范陽也泛指古代的幽州,在東漢時期的范陽沒有明確地名記錄,也就是說:陸璣沒有明確標明范陽的地理位置。史書上明確記錄范陽的,是從唐朝天寶元年起,把幽州改為范陽郡。但我們可以從史書的記載中清楚地知道,昌平地區是盛產板栗的,而且傳供皇帝御用。《新唐書》卷39《地理》三就記錄了在唐朝時,幽州產的板栗是給皇帝的重要土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