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丹峽散文
有意去看看丹峽,想知道它有什么特色,應該怎樣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當年,陸朝軍先生在進行黃河航運時路經一地,登岸探索,才發現這一世外桃源。
11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在作協的促成下,得以成行。這天早上6點多我就起床了,到集中地點,市作協的劉月鳳已在那兒。稍后,縣作協副主席趙潔玉、會員王正選、原縣文聯主席景桂枝陸續到場。石港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車專門為我們服務,其他人是它的工作人員。路線是經三門峽市,過澠池黃花鎮,到坡頭鄉。沿途山脈有崤山、黛眉山及韶山。目的地是黃河邊的丹峽風景區。這一天,天氣晴好。
坡頭鄉的柏油路明顯有點窄,往景區有16公里的土路。這里的韶山紅葉景區,生長著紅葉的寄株黃櫨木,此灌木木心為黃色,木質纖維細長,老鄉稱之為黃郎木,葉子初是綠色,在10月變紅色,最后是黃色,直至干枯。幼年時,曾見老爺用劈開的黃色的細纖維做火媒,點火抽銅質的水煙袋。這里山上還有胡葉樹,舊時老鄉用葉片來鋪在蒸饃的鐵箅上,以防止沾饃饃的底部。由此看來,這里的植物種類和中條山胡圪垯相似。中條山被稱為南部植物北移,北部植物南移的橋梁,這里的山脈同樣有這樣的功效。但我還是驚奇于那份隔山隔水隔不斷的情意。沿途山坳里,點綴著只有三五戶人家的小村莊,有一個山莊已經破敗,看來人已經遷走了。有一個仍有住人的跡象。若非山西平陸的開發商陸朝軍先生一舉開發旅游業,這里恐怕依然在偏僻中沉睡。我的腦際突然出現兩句歌詞:喚醒沉睡的山莊,讓那峽谷改變了模樣。
黃河在此南北走向,屬小浪底庫區,北距小浪底大壩50公里。快到黃河邊時,我們看到了一排新建的房屋和兩個亭臺。陸朝軍先生在那里迎候。站在臺地邊沿,可看到右下方遠處的碼頭,那里停泊著3艘白色中小型游艇。沿水路上溯20公里,40分鐘可到平陸老鴉石碼頭,再走陸地往西北60公里到達平陸縣城。我們這次走的是河南這邊的陸路,全長130公里。站在這里,看西邊是郁郁蔥蔥點綴著紅黃的河南省,東邊是山西運城的平陸、夏縣、垣曲結合部,山脈以紅色為主。從這里環顧四周,景色已經是很美了。我帶著專業數碼相機,可以盡情地攝影創作和兼任小團隊的攝影師。
我們參觀了窯洞賓館,這是個幾十米長的土質磚券涵洞,南北走向,走廊頂有電燈,雪白的墻壁明晃晃的,兩邊共有30個小窯洞,門是保險門,床是高檔小雙人床,廁所在南頭出口外。給人的感覺挺好的。怪不得來之前陸總曾說,讓我們在這里過夜。但我們斷然不會在這里過夜的。大概是中午10點,陸總與我們共進午餐——羊肉泡饃。這一餐的重要性,后來才體會到。
出發了,陸總一路相陪。碼頭在入山口偏南的位置。水泥路坡度有點大,冬季有冰雪恐怕不利于車輛行駛。一公里的水泥路就到景區的收票口了,路邊有十幾個直徑四五米的蒙古包。有幾輛私家車從我們面前開過。
這是一個斷裂帶裂隙山谷,兩側山高百米,紅色的山巖是一種堅硬的巖石,坡度和高度都達到丹霞地貌的要求,可以說是正宗的丹霞地貌。山谷寬數米,鋼制棧道上鋪著方木條,棧道時而貼著這邊的山崖時而貼著那邊的山崖建造。仰望兩邊的巖壁參差疊出,層層相壘,或有著一道道的紋線,或一面墻壁上有無數鼓突而出的雕塑般的造型,像是有許多人物,似是而非,盡可以由你自己去想象發揮。忽有女聲用甜美的嗓音唱著由陸總作詞,王少華作曲的《丹峽之歌》。棧道把我們引上高不可攀的'地方,潺潺流水通過一個個石潭往下流去。有的水潭旁的巖石上,用紅漆寫著大字。陸總指著穿藍衣服的瘦高挑中年男子說:“這是我們的書法家,這些字就是他寫的。”這男子姓張,會畫圖,懂拍照,愛書法。
沒留意就上到了中間的一個對歌臺,那兒已有四五個游客,竟然還有個三四歲的小姑娘。景區的兩名女歌手在一上一下的兩個亭子里對起了歌,在左上方還有個亭子。這里是個天坑,所謂的天坑,就是陷落地帶,比較開闊,方圓有二三百米。對歌引得景主席唱起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歌。她的嗓子還可以,興致很高,走路也老在前頭。在這里我們團隊走散了。
景主席、趙主席和我沿著緊急通道的石臺階上了山,這山道攀登起來還真是艱難,走幾步得歇一歇,上到山頂,有一個牌子寫著左邊100米是索道。我們走的是右邊。這里往下看還有個天坑,下面有個獨立的大石柱,這大概就是擎天柱了。往東望去,這山谷一無盡頭。從這里我知道了舊時人們進溝的路線了。我們去了觀音洞。這是個初步發育的溶洞,洞外有鐵柵欄,洞口敞大,進深只有十米的樣子,洞口有一個與人同高的石灰巖柱子,好像側面立著的夫人,頭上披著什么,手臂彎向胸前。我們又下山,看到有一塊面積三四平米大的紅色的波紋石,面平紋顯,這種石頭,是這山谷的特色,凡是上山的蹬道上,都用它鋪著臺階,讓人覺得很可惜。這應該是一種陸相地層,這種石頭上的波紋,其實是遠古時湖底的淤泥,而不會是火山的流紋。這種石頭在谷底有的是溪流的底部基巖,有的就在孤立的柱子頂端平躺著,可見當年的地殼運動是多么的劇烈。這里的丹霞地貌和陸相地層完全可以申請列入世界地質地貌公園捆綁項目中。從下面上來四五個游客,告訴我們說,這里的老板在下頭可能是等你們吧。
下到山下,陸總等人已經在情人谷口等著了。有一個攝影師攜侶從谷中出來,背著一個帶三腳架的照相機,這相機稀奇古怪那么大,像個平躺著的錄像機,陸總介紹說,這種機子要幾十萬元呢,我馬上覺得我這一萬元的機子,掛在胸前實在是有點不好意思。但他扛的是照相機中的重機槍,我這也是照相機中的步槍。這里的特色是情侶小木屋,屋中有舒適的床和食品飲料。經走廊從情人谷出來,又從棧道直攀水簾洞,觀情侶瀑。水簾洞瀑布高差50多米,是這個景區中眾瀑布的老大。從棧道上下來,我的左膝蓋已感到疼。
沿山谷出來,只有我和趙主席二人結伴而行,棧道似曾相識,但其實都是沒有走過的路段。趙主席興致仍高,那高高的藏金洞,可望而不可即,還有仙女洞在一旁,他都想去。上到石人的亭子,由于沒有了向導,也沒見著石人,趙主席覺得很不盡意。又一撥游人在導游帶領下與我們側身而過。到了對歌臺下,才走到曾走過的路上。該上最好的景致官印(觀音)臺了,景主席他們等在那里,陸總因有事已先離開。中英文對照的標志牌說上去有120米,踩著磴道我是三步一歇,兩步一停,往高而攀,實在艱難。好不容易上到官印臺,看到三棵如三柱香的小柏樹,那是官印臺的標志,上面有一塊石頭據說有個“龍”字,我也沒有看出個眉眼,倒是很想坐下來歇一會兒。在這里遇到一家三口在拍照,男的嫌女的動作慢,我說:“人家累了!”男的說:“噢,我忘了還有這個原因。”女的用感謝的微笑報答我。下來第二個平臺上的十幾平米的平面波紋石就像一個大床,兩邊高出一層的還有兩個小床。我想起在山西靜樂天柱山上看到的那個王母娘娘的石炕,傾斜度那么大,比這個平面差多了。這塊波紋石任人亂踩,我看著實在不忍,便和景主席建議用圍欄圍起來。
從官印臺下來上到對面的亭子里,我已經累了,建議歇一歇,又吃了個餅子。這一路走得我又累又饑,來時的那頓羊肉泡饃已經消化殆盡。一步步挨下山來,再看看大版面上的景點分布路線圖。那個姓張的工作人員說,這個路線圖就是他畫的,因為他已經跑過數十次,對景點一曲一彎十分熟悉。我稱贊他畫的真好。到了地方我大大地吃了一碗面條,時間大概是下午5點,便打道回府。今天是農歷十月初一,晚7時許,許多人夜色中燒著寒衣紙。我有所感,凡是風俗相同的地方的人,應該好打交道。晚8時回到家。
這一天,我看到的游人有一百多人吧。門票是40元,當地人還要砍半價。景區工作人員有三四十人,都是陸總家鄉的。
對這個景區我的印象和評價是很有開發價值。這里的建設規模和施工難度都是相當大的。當初發現時攀爬的過程應是十分驚險。當然,這一切,只有陸總能領略到。把艱險化為平易,陸總在這里已投資了數千萬元,景區在一邊建設一邊對外開放。據來過幾次的人講,變化不小。我自幼是個愛好旅游的人,走南闖北到過不少好地方,我知道旅游景區就是在不斷建設中不斷完善的。比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20年間,我就去過華山4次,一次次都變化很大。
此景區原名紅石峽。三門峽市長說,都叫個紅石峽,顯得我這個市長沒文化,就叫丹峽吧。這個名字改得好。丹者,赤也,丹峽,紅色的峽谷,與丹霞諧音,十分貼切。據說,三門峽市長在這里召集來幾個銀行的行長開會,要在這里投資1.4億。
發現就是貢獻,開發就是成就。陸總訥于言而敏于行,是個實干家,他以驚人的魄力和超乎常人的精力,一再拓展著自己的事業,一再擴展著自己的山西黃河石港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對三門峽來說,他是個投資商。對平陸來說,他是個企業家,他還要開發老龍潭景區。這種人,想法大,干勁大,就讓他多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吧。對古建筑來說,人們總是喜歡看老景區,對于山水風景,人們又偏重于新開發的景區。銀行家盡可以瞄準他投資。
當前,什么人適于去丹峽呢?我覺得還是搞攝影創作的、大書法家、作家、景區設計師、地質學家、情侶們,那可真是激情洋溢,發揮才思的好地方。大家去丹峽旅游吧。
【我來丹峽散文】相關文章:
來我的城的散文10-30
我從天堂來散文12-29
我不是來娶你的散文08-20
我只等你來散文04-27
愛情散文《你來,我在》09-04
不如讓我來愛你散文08-01
等你來渡我經典散文11-02
瓦窯峽的經典散文08-21
丹嫣的等待散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