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民歌拾貝散文
民歌,歷來是詩詞歌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詩詞歌曲創作的源頭或直接的組成部分。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民歌。在我的故鄉皖南山區,一些即興之作或口頭流傳的民歌,俯拾皆是,且每首詩歌鄉土氣息濃郁,泥土汁味芳香。它們是那么的自然純正,原生原態,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值得好好地珍藏。
故鄉的民歌,數量眾多,如春天里的山花一般爛漫。她們種類繁雜,特色迥異,因此在收集整理時,常常不得不忍痛割愛而只拾其一二。這種取舍,如同在海邊拾貝,專揀五彩斑斕或有特別者了,但時間一長便也拾得滿滿一筐。故鄉的民歌大致可分五大類,即愛情、勞動、門歌、小調、憂憤。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故鄉的人們也如其它勞動人民一樣,純樸善良,向往美好的生活與自由自在的愛情。如果說,閨女小妹盼情郎,男兒憨厚開口難,是最常見的情歌內容,那么巧借隱喻隨手用,暗把真情傳眉間則是令人贊嘆了。比如,在《我倆個有心怕什么》的歌兒里便唱道:“……豇豆花小結角長,哥哥人好癡心腸;他也忙,我也忙,我不說,他不講;看看西山落太陽。”在《條條絲絲系妹心》中又唱道:“千萬條絲數不清,條條絲絲系妹心。河水呀清見底,哥妹喲情意深;絲線繡起鴛鴦圖,直等哥聘把禮行。絲絲線線當彩虹,牛郎早會織女星。”這兩首歌中所唱的愛情,便十分地浪漫纏綿,它們分別在一九五六年參加的安徽省民間音樂歌舞會演、安慶地區民間音樂歌舞會演中,獲優秀節目獎!妒犷^歌》則展現了另一種愛情的格調:“……三月里梳頭戴垂柳,小郎蹲在屋沿頭;女兒對娘說句謊,日曬綾紗還未收……八月里梳頭秋風涼,院落桂花滿樹黃;郎摘桂枝給我戴,迎風吹來陣陣香。”則顯得生動諧趣,樂觀昂揚。但愛情不總是浪漫與甜蜜的,也有許多憂傷之嘆。比如在《四季歌》中,則表現了故鄉的人們飽含了對愛情的渴望與內心的綿綿悱惻,“……夏季里來農活忙,閨女河邊洗衣衫;清清河水波連波,魚兒戲水戲成雙……冬季里來雪茫茫,閨女房中做衣裳;不量身材不合格,不見郎回淚汪汪”情竇初開的閨房小姐,盼了一年的情郎,可是到了大雪茫茫的時候,仍未回到家鄉,來到自己的身邊,她一邊做著衣裳,一邊想著在異鄉漂泊的情郎,怎能不眼淚汪汪!
是呵,愛情總是讓人纏綿牽掛,勞動則顯示出山區的故鄉人們,在田間勞作時忙中取樂的情趣了!班l村四月閑人少,栽了蠶桑又插秧”,這是詩人描寫農業生產進入繁忙季節時的情形。誠然,在故鄉的四月天里,正是插秧護秧等大忙的時節,春天陽光明媚,又逢晴空萬里,無邊的綠野上不時地傳來悅耳動聽的《耕田山歌》,田的這邊唱道:“風吹稻棵綠油油,手中耘耙田中游;清除雜草護秧棵,金秋迎盼慶豐收。”那邊和道:“走下田來喲就唱歌,口唱山歌開心窩;好歌不唱呵不響亮,做活唱歌勁頭多”最后同聲唱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日曬辣椒呀紅彤彤,田禾耘完該收工;時人不識呀農家樂,青山綠水映山紅”這是一幅多么優美的山村耕耘圖,氣氛熱烈,歌聲歡快而悠揚。誠然,如果說這是男人們的快樂,而《采桑小調》則反映了故鄉女兒們采桑時的愉悅的心情與大膽的主人翁精神了:“三月天氣暖洋洋,穿戴打扮去采桑;左手拿把采桑勾,右手拿個采?。嫩綠桑葉長滿樹,桑樹下面葉轉黃;手拿勾子去采擷,忽聽有人大聲喊;罵聲丫頭好大膽,不問明白就采桑;別當桑樹是野生,我栽桑樹要換糧……大哥說話休莽撞,小女有言聽端詳;你家桑葉我不采,何必惡語把人傷!呀,大哥笑臉把姐擋,我有話語對你講;今日有緣來相會,桑場正好配鴛鴦……大哥說話欠思量……敢動小妹叫你慘!焙呛牵鎮開朗的小妹呵,顯英姿,好颯爽。
勞作之余,遇有陰寒雨雪時,故鄉的人們則往往或待在家里,自娛自樂;或走村串戶,徜徉在鄉間小道,隨口哼出《道花名》:“正月里,什么花?桐草花,人人愛,同學三載呀,梁山伯與祝英臺;三月里,什么花,小桃花,滿園紅,結拜兄弟劉關張;……九月里,什么花,菊花黃,遍山嶺,黃飛虎過五關喲,顯威靈;十月里,什么花,扁豆花,霜打死,哭倒萬里長城喲,孟姜女送寒衣……臘月里,什么花,蠟燭花,星火照,看佛念經喲,黃氏女子坐金堂”。
是的',秋去冬來,臘月臨近,春節到了,辛苦一年的人們終于可歇一歇,聽聽門歌兒了。門歌兒有《春歌》、《門歌》之分,前者是故鄉民間藝人們的即興之歌,即看到什么就唱什么,要有一定的口才與文學歷史知識,通常是兩到三人配合默契,拿道具,見物唱物,見人唱人。比如,當他們進門見到黃狗狂吠不止時,便唱:“你家黃狗胖墩墩,翻穿皮袍守家門,來往熟人你不叫,專咬我們送春人!贝司湟怀,主人自然出來斥退黃狗,熱情招呼請進門。進門后,倘看到長者二老在堂,便唱道:“椿萱開茂坐高堂,膝前兒孫擠滿堂,健康長壽多福氣,福如東海壽南山!碧纫姷叫『,便唱道:“毛毛胖胖臉拐紅,好像當年趙子龍,單槍匹馬救阿斗,百萬軍中逞英雄”。倘見到懷孕女子,便獻上《十月懷胎送春歌》“……七月懷胎秋風涼,五谷豐登家家忙,三餐茶飯難進嘴,一心只想上牙床……十月懷胎臨月生,肚子疼痛陣陣緊;左手撩開青絲發,右手解開紫羅裙”等等!堕T歌》與《春歌》相比,則顯得粗俗一些,甚至有阿諛獻媚之嫌,但也有一些“勸世良言”,如“什么東西大似天,什么東西圓又圓;什么東西甜如蜜,什么東西苦黃連。高堂父母大似天,恩愛夫妻圓又圓;中年得子甜如蜜,老來無兒苦黃連”等等皆是不錯的。這些道理看似平常簡單,但倘你正當人到中年,而你的年高父母坐中堂,你是多么地幸福與滿足;倘加上你夫妻恩愛,又是多么地甜蜜而快樂!
可是,生活不如意者還是十之八九,而六十多年前,故鄉的人們更是才去愁后又到憂。那些吃不飽穿不曖的平民,過著怎樣的生活,有《長工苦》為證:“正月里長呵正月空,打方豆腐請祖宗;神堂古廟燒支香,年年歲歲又上工……六月里長呵六月空,太陽好似賽火龍;老板打傘田埂上站,伙計背曬紅彤彤……十月里長呵十月空,肩背水車到塘中;大魚好肉老板吃,小魚臭蝦糊長工……”再有《勞動號子·舂米歌》中唱道:“小小碓窩四方方,一窩糙米裝中間,兩位′將軍‵對面站,一舂米來二舂糠,千碓白米養老板,我吃粗糧夾菜糠。白米舂了千萬擔,只得了過年一點糧,千窩萬碓舂不盡,呼喊號子排憂腸!”這是為地主(老板)們舂米人,面對辛辛苦苦地舂出來的白花花的大米,而自己只能得到少得可憐的一點糠米時,是如何地憂憤!今天,我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可不能忘記過去的痛苦與憂傷呀。
好了,故鄉的民歌千千萬,天天唱呀唱不完。從愛情到勞動,從小調到憂憤,如一串串珍珠貝殼,已經掛滿了我們的頸項。它是故鄉人的生動寫真,更是故鄉人長期生活的史詩,她們是那樣的絢麗而多姿,更是那樣的耀眼而燦爛。
【故鄉民歌拾貝散文】相關文章:
午夜拾貝散文08-12
親近鳳縣民歌散文10-12
文海拾貝散文04-26
心海拾貝優美散文12-03
陜北民歌經典原創散文詩歌11-11
故鄉,故鄉散文04-27
故鄉啊故鄉經典散文07-21
故鄉散文04-27
故鄉的經典散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