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一年春節在深山溝里過散文
因戰備需要,部隊要撤離東風場區。
就要離開戈壁灘了,心里真是舍不得。從前年八月進入基地,在這戈壁灘上,戰斗生活快一年半了……
戈壁灘有什么值得留戀的?
如果單從地理位置、自然氣候而言,它的確比不上風景幽美的北海,比不上景色雅致的西湖,我留戀她,主要是因為她可以磨煉我的意志和毅力。
戈壁灘上的烈日嚴冬知道戰士是草包還是好漢;
戈壁灘上的駱駝刺是戰士歷經考驗的見證。
何況,在這戈壁灘上,我們還從事著神秘而神圣的事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寧愛艱苦的戈壁灘而不稀罕舒適的大都市。
兩天三夜的火車外加兩天汽車顛簸,來到四面環山的陜西商洛地區。
由戈壁灘來到深山溝,由軍人城來到百姓中,變化多大!
這里是地地道道的山區。
路上,山峰奇險,溝谷無數,過了一盤山,又是一盤山,連續不斷十八盤。
據說當年闖王李自成曾在此避過難?
老百姓對我們很熱情,山溝里過去很少有部隊來,我們的到來,使老鄉帶著又親切、又驚奇的目光,以極大的注意力注視著我們、關注著我們,接近著我們……
我們沒做過群眾工作,也就不會做群眾工作,以前也無群眾工作可做。現在的環境變了,時時、事事、處處都要注意群眾紀律了。
春節到了。今年春節是在山溝里度過。
苦嗎?是的,苦。
這里沒有排排聳立的高樓大廈,有的是座座聳入云天的青山;這里沒有筆直平坦的柏油馬路,有的是坎坷不平的山路;這里沒有燈火輝煌的霓虹,有的是延安窯洞式的油燈……
但這些苦,又能算得上什么?前輩們血灑疆場不皺眉,我們有什么資格叫苦?
這些天都在深山里給老鄉們演出,做群眾工作。
大山里極少有部隊來,更不要說演節目!
連隊水平極低的槍桿詩、三句半等節目的演出,場場都受到老鄉們的熱烈歡迎。
演出結束后,熱情的老鄉們爭著把我們往家里拉,在簡陋的土屋土炕上,給我們端上他們平時很少吃也舍不得吃的熱呼呼的'大白肉!
老鄉們的熱情很是讓我們感動!可我們也有點吃不進去。
與老鄉們短短幾天的接觸中,感受到了老鄉的樸實和真誠,感受到了他們對待子弟兵的真心實意。在與老鄉的交流中,還跟老鄉學了好幾句陜西話:
又登晚兒——捻兒對捻兒(油燈碗兒——捻對捻兒);
膩似餓地娃,餓似膩地大(你是我的娃,我是你的大)。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吃飯要交錢,可老鄉卻死活不要,我們是非給不可,爭得好不熱鬧!
脖子后面又長了個大癤子,疼得很,連頭都抬不起來。
每天要走六、七十里路,翻山越嶺,淌溪過河,是夠受的,但得咬牙堅持,我得負起責任,更要肩負走神圣的使命。
【想起那一年春節在深山溝里過散文】相關文章: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12-18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設計07-08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05-13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03-13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01-26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設計9篇07-02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12篇03-24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設計7篇05-07
《山溝里的孩子》教案(通用6篇)07-22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五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