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散文的教學范文
楊鈞 散文是中小學閱讀教學中的主導文體,散文閱讀教學占據語文教學的大部分課時。散文也是學員在閱讀教學中普遍覺得比較難的一項,這與散文的文體特征難以把握有直接關系。因為散文并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文體概念,它只是在文學實踐過程中約定俗成的文體概念。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散文”特指“現代散文”,主要是指除去詩歌、小說、戲劇等純文學和實用文章之外的那些文學作品。散文最大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這點表現在散文的內容上是題材的廣泛多樣,散文的內容,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取材十分廣泛。表現在形式上,是寫法自由和體式不拘。 以上是對散文這種文體做了一個簡要的介紹,那么散文閱讀其要領可以歸結為一句話:體味精準的語言表達,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經驗。
(一)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經驗。
所謂“分享”,是體察、認識和理解。在閱讀中,我們突破自身直接生活經驗的局限,通過閱讀擴展、豐富對世界和他人的認識與理解,通過認識與理解,觀照自我,觸發或啟迪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二)體味精準的語言表達。 所謂體味,就是仔細領會,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仔細領會作者言語表達的功力。優秀的散文作家,能夠用語言精準地捕捉精微的感覺和知覺,能夠用語言貼切地傳達豐富而細膩的人生經驗。二是精準的言語表達所蘊含的意味。作者精準的言語,精準在對細膩的'人生經驗的貼切表達,學生體會優秀散文的精準語言,落實在對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經驗的領會上。 具體來說散文閱讀課的教學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區分作者與“我”,引導學生體察在散文中作者所表露的,對學生來說可能是陌生的經驗。
其次,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在認識和理解別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過程中觀照自我。
最后,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細讀,體會作者言語表達的功力,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所蘊含的意味,體味語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調。
總的說來,散文閱讀教學,要著眼于主體,揣摩作者的情思,嚴防滯留在所記敘、描寫的客體,演變為單純談論人、事、景、物的活動。同時還要關注作者獨特的情感認知,引導學生從“作者的獨特經驗”出發,嚴防受固有經驗的影響,演變為各抒己見的活動。 以上是對散文這種文學體裁的分析,針對散文的閱讀教學,現提供一般性的教學設計思路:
導入:從事的感受轉移到文本的體驗。
1.播放與散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交流觀后感受。
2.把看多媒體的感受,遷移到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小組交流閱讀感受。 新授
步驟一:體味散文言語表達的效果
1.學生自由圈畫自己感受強烈的語句。
2.組織學生交流;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深的語段。
步驟二:從感性體驗到對言語表達的理性認知
1.延伸:能不能把思考推進一步,想想這些感受深刻的句子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2.組織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其他成員補充。
4.學生再自由朗讀,讓學生感受剛才的交流成果。
結課:意識到語句傳達的精神。
最后,教師適當介紹與本課相關的時代背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招教散文的教學】相關文章:
招教面試禮儀03-10
教招分數的意義說課稿04-11
招教考試易錯試題07-01
招教面試自我介紹12-10
教招初中物理面試:《串聯和并聯》教學設計01-06
義教招新策劃書02-12
招教面試小學數學說課稿03-06
一招鮮散文11-06
高中化學招教說課稿4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