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為的是讓心靈去旅游散文
每個人面前都橫著兩座大山,一是生活,一是工作。生活擠壓著我們的精神,以至于青春失色,夢想飄渺;工作占據了我們的身體,以至于身陷牢籠,舉步維艱。面對這這兩座峰高路險的大山,大部分人失去了逾越的勇氣,更不用說產生愚公那樣搬山的勇氣。雖然我們面山而居出入不便,但只能踟躕于山下,望山興嘆。我們也曾幻想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能發發慈悲,將兩座山背走,留給我們開闊的視野,但生活中沒有神,只有風刀霜劍飛沙走石,我們只能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安于現狀。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開辟一條羊腸小徑,在峰回路轉的當間覓幾處好風光來緩解大山給自己造成的視覺壓力給自己帶來的行走麻煩。轉移視線也好,另辟蹊徑也好,我們總可以找到一種恰當的方式來達成讓自己輕松愉快的愿望。比如,讀書,運動,旅游,都是良方。
讀書,簡單易行,但喧囂浮躁的生活環境很難營造一個青燈持卷夜吟詩的氛圍;運動,強身健體,但艱澀困頓的生活現實消耗了太多的體力我們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許,旅游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旅游的成本太高,首先你得問自己有沒有積攢夠充足的時間和金錢,其次你還要為自己修煉出一種超然的心態,否則,旅游只會讓你更加沮喪,更加疲憊。
旅游,是來自于心靈深處的一種自發行為,不存在任何屈打成招的因素,她是對一直壓迫著自己的繁瑣的生活和緊張的工作的一種自衛反擊。如果你熱衷于生活或執著于工作,旅游是多余的。那些消磨時間和滿地撒錢的旅游不是真正的旅游,而是延續生活的另一種形式;那些因煩惱苦悶委屈緊張逼迫而成行的旅游也不是真正的旅游,而是一種對生活或工作心態的調整和補救。于他們而言,唱唱歌,泡泡吧,按按摩之類娛樂休閑方式比較適合他們,他們若選擇旅游,只會貶低旅游的價值。
說起旅游,我想起了楊銀娣,那個放逐心靈的作家,那個將身體交給自然把靈魂托付時空的女人。在這個世界上,有誰可以像她那樣以一世塵埃洗面,以萬里勁風擦眼,一路高歌,將一襲長巾自由揮灑成心靈旗幟呢?一個人要經過怎樣的披荊斬棘開山搭橋才能達到她那樣的大自我而小世界的境界呢?我們是一群習慣于被圍困著的人,身上長滿了生活的草木而不是豐滿的翼羽,腳下累積著工作的巨石而不是攀登的云梯,走不出去,我們發出的聲音自然只能是呻吟而不是歌唱。
我們也曾試著邁開腳步,但每次都無功而返。能走到哪里呢?我們生活的范圍狹隘逼仄,到處隱藏著碰壁的危險。沒有誰可以解開你滿身的牽掛,沒有誰可以承擔你缺位的責任,你只能待在你該待的地方直至被困死。這個世界上,有幾個生命不是被困死的呢?
愚公之所以移山,是因為在九十歲那年參悟了“死源于圍困”的宿命才作出的決定,他的貢獻不是移走了兩座大山,而是教后人明白一個人終其一生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脫困,如何讓心靈能暢通無阻的去旅行。被兩座山困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走不出去就不想再走出去,甚至還歌唱贊美自己被圍困的現實。
【愚公移山,為的是讓心靈去旅游散文】相關文章:
讓心靈去流浪散文06-13
讓心靈去旅行散文04-27
讓心靈去旅行的經典散文08-22
讓心去旅游散文04-11
讓心靈去旅行的優美散文06-29
讓心靈去旅行現代散文08-07
帶著父親去旅游的散文04-13
帶著老媽去旅游散文07-11
抱著槐樹讓心靈去旅行散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