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外國詩兩首教案

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的選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國詩兩首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外國詩兩首》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2-08-31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詩兩首》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國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的:

  1、領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了解詩歌用語同散文的區別。

  蟈蟈與蛐蛐

  濟慈(英國)

  教學要點:

  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了解詩歌聯想的特點。

  教學進程:

  一、引入新課

  1、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詩歌有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之區別。今天我們要學習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感受一下外國作家筆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朗讀課文。(根據前面學過的讀詩的方法,請同學們在讀詩之前先給詩歌劃上節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讀,注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二、解題

  1、請一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詩人濟慈。

  2、請說一說你對“蟈蟈與蛐蛐”這個題目的理解。

  3、詩人寫這兩種小動物是為了給我們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嗎?(回憶《綠色蟈蟈》)

  明確面對大自然,詩人有唱不完的歌。濟慈敏銳地捕捉到兩種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發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

  三、體會詩人的情感

  1、朗讀全詩。劃出的重音處要強調一下。

  2、將你認為最能體現出詩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記號,并且在旁邊寫上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3、抽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外國詩兩首》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2-08-31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詩兩首》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國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的美。

  2、體會寫景抒情詩表達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寫簡單的詩。

  3、理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愛。

  【教學重難點】

  1、詩歌誦讀。

  2、詩歌仿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英國有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叫濟慈,他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經典的話本身也是一句詩,它告訴我們生活的本質就是詩,人的一生也是詩。如果我們能用詩意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平凡的生活,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時時有詩情,人生處處有詩意。寫詩,并不像許多同學想象的那么困難,今天,就讓我們以兩首優美的外國詩為階梯,去嘗試一下寫景詩的創作。

  二、品讀濟慈和葉賽寧,感受寫景詩的特點

  1、介紹兩位詩人: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有關《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2-08-29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外國詩兩首》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意說明】

  無論是萊蒙托夫筆下的俄羅斯大地還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學生遙遠而陌生。因此,本設計擬利用多種形式的課中活動來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詩意。

  【教學步驟】

  一、學習萊蒙托夫《祖國》

  1、朗讀全詩,初步感受。

  2、續寫詩句,體驗情感:

  祖國啊,我愛你那野火冒起的輕煙,因為它們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優美的小夜曲,是那樣美妙動人!

  祖國啊,我愛你那小山上閃著微光的白樺,它們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侶,親密無間,堅貞不渝。

  2、改寫詩句,歌唱祖國:

  詩歌的第二節和第三節以分號為限,可分為五小節,任選一節改寫成散文,必須用進下列詞語:

  溫馨

  寧靜

  質樸

  簡單

  美不勝收

  刻骨銘心

  如第四小節,可以改寫為:

  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寧靜的時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滿谷物的打谷場,從那里飄來陣陣豐收的馨香;再回頭望望那覆蓋著稻草的農家茅房,在暮色中靜默無言,是那樣和藹可親;在那鑲嵌著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鄉親們質樸簡單的日子這樣平常而普通的鄉村風景,在我眼里美不勝收,因為,我刻骨銘心地愛著這片土地!

  二、過渡,學習休斯《黑人談河流》

  1、了解背景。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外國詩兩首》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2-08-25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外國詩兩首》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

  第一首:《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外國詩兩首》優秀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1-12-26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詩》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容】

  本課在第14~17頁。前首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詩作,通過傾聽炎熱夏天蟈蟈的樂章和寂寞冬天蛐蛐的歌兒,領悟生命的熱情,感慨“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后首是俄羅斯田園詩人葉賽寧的詩作,描摹了靜謐夜晚的美景,詩中透出清涼祥和之感,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習靜謐、遐想、喧響等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⑵ 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⑶ 在外國詩學習中,回顧前幾課學習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再次領會它們讓詩產生美感的作用。

  ⑷ 能說出詩人選取代表性季節和選取小生命(蟈蟈、蛐蛐)進行創作的意圖,理解詩人為什么發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夜》中詩歌意象的逐層勾勒,體會詩人靜謐的感情。

  ⑸ 能說出兩首詩風格的不同,體會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動和靜謐祥和)。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多種形式、多遍的朗讀,整體感悟詩歌。

  ⑵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蟈蟈、蛐蛐,體會詩中的感情。

  ⑶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拆分詩歌,重組意象,體會《夜》中靜謐。

外國詩兩首優秀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1-12-26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國詩兩首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外國詩優秀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會說出修辭手法讓詩產生美感的作用。

  2、說出兩首詩內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領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學習重難點:

  比較兩首外國詩異同。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情景導入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預習導學:

  1、讀準下列字的音:,

  昏暈()樹籬()棲息()

  靜謐()遐想()喧響()

  2、《蟈蟈與蛐蛐》的作者是 國 主義詩人 。

  3、《夜》的作者是 國詩人 。

  學習研討

  朗讀課文《蟈蟈與蛐蛐》,思考:

  (1)如何理解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2)“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3)作者借蟲鳴來表達什么意思?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精讀品析

  朗讀課文《夜》,思考:

  1、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案

標簽:課件 時間:2021-12-25
【ruiwen.com - 課件】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構思

  3.通過朗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

  4.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設想

  1.一課時

  2.就詩歌的題材看,課文的兩首詩都是田園詩,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比閱讀兩首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3.教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通過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教師只須作適當的點撥,為學生創設充分的體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感悟法 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詩歌的具體內容、語言特點等

  3.比較法 運用同題材詩的擴展閱讀,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斬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外國詩兩首》教案范文

標簽:教案 時間:2021-12-25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詩》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外國詩》教案 篇1

  課文簡析

  《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以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來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夜》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作者安適、寧靜的心境。

  創意說明

  1、《蟈蟈與蛐蛐》可以引導學生捕捉住蟈蟈和蛐蛐這兩個富有生機的意象所呈現出來的場景,品味由“蟈蟈的樂音”和“蚰蛐的歌兒”交織成的“大地的詩歌”。

  2、《夜》這首詩很具有一種畫面感,可以通過語言品評的方式再現詩歌所創設的意境。

  另外,這兩首詩都可以通過不同之間譯文的比較來品評詩歌的語言。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蟈蟈和蛐蛐

  一、整體感知

  1、詩中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幾幅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這些場景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自主探究

  1、為什么詩中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場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

  2、為什么詩中僅僅描寫蟈蟈和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卻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

  三、比較品析

  對于濟慈的這首詩歌,有許多版本,你認為那一種譯文最能體現作者的歌頌大在然,歌頌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

《外國詩兩首》優秀教案(通用6篇)

標簽:教案 時間:2021-12-01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國詩兩首》優秀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國詩》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加強朗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把握全詩主旨。

  2、學會比較閱讀。

  3、揣摩詩句,通過聯想和想像,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聯想和想像,以意馭情,強化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學會比較閱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自然萬物,生機勃勃,充滿詩情畫意,令無數詩人為之謳歌。

  二、《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一生寫有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他的墓碑上寫著:“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2、學生朗讀詩歌。

  3、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把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比作大自然的歌聲,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外國詩兩首》教案

標簽:教案 時間:2021-10-25
【ruiwen.com - 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外國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