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園》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主題觀后感(精選12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主題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主題觀后感 篇1
今天上午兩節課后,我們在班級、操場上舉行了一次嚴肅的防震防火逃生演練。
首先是在教室里進行地震自救。突然一陣警報聲響“呼呼呼……”同學們都躲在教室的課桌底下,把板凳靠住自己的身體,雙手抱頭。同學們非常入戲,有的把身體縮的緊緊的,怕被上面龐大的物體砸到身子,有的雙手抱著自己的腦袋,躲在那里一動不動,還有的同學跟其他人得板凳合在一起,拿著文件夾靠著手臂,恨不得把自己周圍全都封起來。尤其是李澤同,他那肥胖的身體塞了進去,就著急的用肥厚的手抱住頭,全身都在發抖。鄭老師躲在課桌底下,臉上表情十分嚴肅。我心里情不自禁的說:“原來四川的大地震是這么可怕呀!難怪人們都要敬那位校長啊!”
接下來是防火災逃生。全校師生都捂住鼻子,頭也不回地往操場跑,我們班的同學們就像機器人失了控一樣!鞍!救命呀!”什么亂七八糟的聲音都有。雖然我們大吼大叫,但是鄭老師時時刻刻都提醒我們捂住鼻子。
這一次逃生演練過程中,讓我明白了:生命是可貴的,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主題觀后感 篇2
在5月12日,汶川的大地震導致許多人死亡。因此,我們學校今天開展防震知識演練。
《家園防線》觀后感---為愛而戰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園防線》觀后感---為愛而戰,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的電影不少,可是想看的卻沒幾個,周六那天,站在票房前猶豫了好半天都不知道要看什么,最后真就沒看!周日跟朋友去看了Jason Statham的《家園防線》,他在里面扮演了一位深沉隱忍的父親角色,作為前警探,在臥底成功后便引退到小鎮生存后的一系列麻煩事兒!怎么說呢,在這部電影里,你會感受到濃濃的父愛,但也能夠感受到硬漢的霸氣!當然,影片不能說好,但打斗還是蠻激烈的!
現在只要有Jason Statham主演的電影,大多是那種動作片,而這部《家園防線》我對它的期望值還是有的,看完覺得過程鋪墊得太過冗長,說真的,如果一部以動作為主的影片在開篇鋪墊過多的話,會讓人逐漸的失去興趣,這部戲就有這種感覺。
從開篇臥底的戰斗中雖然成功將犯罪分子逮住,但是疑犯父子倆卻沒能同時活命,當老子被擒,兒子腿被打斷后,臥底本想留住他們的命,沒想到警方卻突然開槍將兒子打死,因此當時老子就撕心裂肺的喊了句,你打死我兒子,我也要你的'孩子償命!這是符合邏輯的,冤冤相報何時了嘛!
也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女兒,他辭去了公職,前往亡妻最喜歡的小鎮生活,可是這個小鎮對于“外來物種”是很排斥的,從開始的胖子欺負Jason Statham的女兒,反而被女兒給揍了,就能看出這個家教是多么的猛!而胖子的父母,尤其是那個不是省油燈的媽,不依不饒的,可是那也只是為了孩子,雖然看上去很可恨,可是最后她還是救了這個小女兒一命!
《家園》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園》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園》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紀錄片《家園》,它讓我感到震撼!地球經過四十億年的漫長演變,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然而,自人類出現以來В我們只用了二十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人類自私,貪婪,狂妄,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對大自然瘋狂索取。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還打破了自己的秩序。人類開礦,戰爭,無時不刻不在挑戰自然的和諧和自己的平等秩序。把地球傷害得遍體鱗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類的富貴凌駕于自然之上,他們目空一切,不斷挑戰自然的底限,不斷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類為了自己幾十年的享受可以犧牲數以計萬人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剝奪別人的幸福。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人與人之間是不共戴天的關系,視生命如草菅。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他們想擁有一切,為此肆意掠奪。人的狂妄也是無以復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無視別人的存在,唯我獨尊。他們將地球破壞殆盡。
人類把最大的生產力都用在了對資源的掠奪上,人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石油的泛濫導致能源大戰,糧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糧食用來飼養和加工生物燃料。這些活動導致了水的污染,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漲,陸地減少,地球的災難已經來臨,你我都是罪魁禍首和災難的受難者!!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高中生范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紀錄片家園觀后感高中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高中生范文1
受本學期課程影響,在學校布置觀摩課作業選擇時,我選了紀錄片《家園》作為我的觀后感影片。
先說說影片風格。全程航拍,把母親大地的大氣、雄偉、鬼斧神工展現的淋漓盡致;大量長鏡頭的推搖十分流暢,干凈利落;沒有特寫;沒有對白;主角不再是“主宰者”——人類:有了上帝視角般的俯拍,人類在自己的家園里似螻蟻般擁擠不堪,茍延殘喘。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紀實地球無限風光的風景片,因為影片的畫面向我們展示的都是地球上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一些我見過的、沒見過的、想象到的、震撼到無法言喻的大地之美都在影片里向我的眼里、腦海里輸送。其實,我也能感覺到這部片子的不簡單,因為這些美的背后也都是我這些年成長過來時所了解到的殘缺。所以,越看到后面,我越有些坐立不安,直到影片不再是單一的風景如畫,江山多嬌。
是的,這些美麗的地方是無人之地:一個是人類還沒有染指的,一個是人類無法染指的。人類還沒有染指的美好而脆弱,需要守護和珍惜;無法染指的迷人而危險,應當敬畏而守護。但是人類是個倔強的生物,他偏不!
鳥兒單只難成群體,樹種單一不叫森林。地球是多彩而富饒的生命體,我們作為寄居者,只是一味的在索。洪_采石礦,伐木造物,捕獵濫殺。沒有為她增添新彩,反而給日漸匱乏的土地增加負擔。雖然大自然本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人類卻一直在介入,強行改變原有的自然形態,讓本來就殘酷的自然考驗更加嚴峻,也使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通用1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紀錄片《家園》觀后感(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1
2009年6月5日,地球環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類的欲望。一部大型環保紀錄片《家園》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場合不止在傳統的影院、劇場,還有互聯網。這使得這部《家園》轉瞬間傳遍全球每個角落。
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類欲望的無節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通過航拍而產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說而產生的直指內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嘆吟誦般的音樂產生的震蕩…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據說,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梢韵胂螅心且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說,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了解的",而問題只在于,"我們知道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現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瞬即逝,并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必須這么做,也必須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么。"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之后,必須面對的是什么?"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慮,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和美國著名的環保學者萊斯特?布朗閱讀、審定。環保專家們為貝特朗提供了詳細的最新數據。因此,有評論說,《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家園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1
2009年6月5日,地球環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類的欲望。一部大型環保紀錄片《家園》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場合不止在傳統的影院、劇場,還有互聯網。這使得這部《家園》轉瞬間傳遍全球每個角落。
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類欲望的無節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通過航拍而產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說而產生的直指內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嘆吟誦般的音樂產生的震蕩…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據說,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梢韵胂,片中那一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說,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了解的",而問題只在于,"我們知道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現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瞬即逝,并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必須這么做,也必須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么。"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之后,必須面對的是什么?"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慮,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和美國著名的環保學者萊斯特?布朗閱讀、審定。環保專家們為貝特朗提供了詳細的最新數據。因此,有評論說,《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家園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1
上午,用手機看了一部讓人哭泣的紀錄片《Home》,翻譯過來就是《家園》。這是一部史上投資最大的環保紀錄片,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中文周迅配音,非常美,非常棒的紀錄片。一天內,該片在181個國家發行,打破了歷史上電影發行量最大的世界紀錄。導演是著名的法國航空攝影師、環保人士楊阿爾蒂斯—貝特朗。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現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機的現狀。影片開始以唯美的拍攝手法,介紹經過40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
接著,遍歷整個地球,遍及50多個國家的攝像,告訴我們:自人類出現已來,只用了20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影片最終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對地球的殘酷掠奪,應當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是繼續破壞直至毀滅還是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唯一的家園。當前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了什么,而是我們剩下的還有什么,F在已不再是悲觀的時候,人類應該立即聯手,積極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看沒有翻譯過來的片子很累,要每時每刻看屏幕下面的漢字,否則你就不知道講什么,堅持看完,很感動,正如周迅所言: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
《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守住精神家園 教師隨筆
9月9日晚,在第28個教師節前夜,由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頒獎揭曉,宋玉剛等10名鄉村教師和一支教師志愿者團隊獲“最美鄉村教師”稱號,同時還推選出了 40位“特別關注鄉村教師”。“我們眼里你最美,我們心中你最好”的歌聲傳遞出了人們對800多萬鄉村教師們的崇高敬意。
觀看了頒獎過程,內心感動不已,最美鄉村教師名不虛傳,他們如鄉村的風光一樣,美得自然,美得純樸,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們燃燒自己的能量點亮了學生的夢想,陪著學生成長,他們的確是最美的鄉村教師。
在這些美鄉村教師中,來自四川巴中市通江縣永安鎮“夫妻小學”的廖占富、張興瓊淚灑現場。他們是一對教師夫妻,分別在兩所隔山相望的小學執教,讓大巴山深處走出了20多名大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分離和堅守,守住了大巴山深處孩子的未來。夫婦深沉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令我感慨良多。
物欲橫流的社會,愛情的真諦到底在哪里?類似《非誠勿擾》節目中都市男女速配式的愛情充斥大街小巷,千萬富豪證婚場上美女扎堆、人山人海的競爭鬧劇頻頻上演,明星或離婚或劈腿的丑聞從未間斷,官員被小三拉下馬的新聞報道更是滿天飛舞,我們開始懷疑這世上有無真愛?質疑愛情的純潔度有多高? 而廖占富、張興瓊這一對夫妻深沉的愛卻向我們世人演繹愛情的真諦。愛不是用金錢來丈量,愛不是用權勢來掠奪,愛不是純粹肉體的縱欲,愛是精神的共鳴,是心靈的溝通,愛是風雨路上相互的扶持。二十五年了,因為他們有著對教育事業共同的熱愛,有著對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的決心,有著對大山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才會在教學條件惡劣,教學硬件奇缺,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守,長達二十五年的時光,從滿頭青絲到發如雪,他們終日與學生相依相伴,呵護學生的成長,克服了重重困難,把人生大把的青春和工資投入學校建設中,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守護鄉村教育的基石,實現人生最大的理想。從2009年開始,夫妻兩人就開始了隔山相望的執教生涯,大山阻擋他們廝守的身影,卻阻擋不了心與心的幸福對話,每當天黑的時候,夫妻兩人便晃手電筒微弱的光采用只屬于他們兩人特有的交流方式詢問著對方,關心著對方,暗淡的燈光驅散漫漫黑夜帶來的孤寂、冷清,留下濃濃的溫情,“吃飯了嗎”“天晚了,早點睡吧”…… 句句樸實的語言蘊含至善至美的.真愛,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但是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也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愛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愛情是精神層面的追求,與物質并無都大關聯,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當貧窮從大門進來,愛情就從窗口飛出去”這些流行的言論只會讓我們對世俗的眼光嗤之以鼻,愛情的本質只是男女雙方像兩棵站在一起的大樹一樣根深葉觸,互相致意,互相尊重,又有多少人忽視這一點呢?
人文梅理和諧家園觀后感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水可以稱得上是萬物的母親。自從看了《人文梅李和諧家園》這部令我深思旳教育片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水是生命的源泉”這句話的含義。
影片中,一位婦女在公廁中盛了水之后,便揚長而去,在一旁的水龍頭卻一直“嘩嘩”地流水。此時此刻,我聽到的仿佛不是流水的聲音,而是水龍頭凄慘的哭聲,水管流失的已不再是自來水,而是一種責任。中國的淡水資源本來就少得可憐,只有全世界淡水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三,要是人人都像她這么浪費,那么這些水怎么養活中囯十三億人囗呢。開是一種需求,在你用完水后,關更是一種責任,不要讓水龍頭嘩嘩流淚。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隨處可見,就連我自己也有時會浪費水。一個萬里無云的大好晴天,我拿著剛領到的零花錢出去玩,握著這左盼右盼才盼來的零花錢,我心里真是樂開了花,天有不測風云,突然間我得上廁所了。我趕緊往家跑,“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苯K干天無絕人之路,我看見了一個公廁,這時的我仿佛是見到了救星一般,撒腿就向公廁跑去。小完便,洗完手,便轉身要走!靶∨笥眩銢]關水龍頭,這樣子很浪費水的。”我轉過身,原來是公廁的保潔工人。我又看了看正不斷流水的水龍頭,既害羞又愧疚,趕忙把水龍頭關了!耙院罂傻米⒁饬,水是十分珍貴的,在中國水資源本來就很少了,要是再浪費的話,不久后,水就會和石油等價了,到那時,用水可就沒那容易了,所從,我們應該從現在就做起,珍惜水源,永遠地避免那一天!蔽壹t著臉點了點頭。這時,我知道了,浪費水就是在浪費生命。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原來,在我平日里用的'那些晶瑩剔透的自來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地球上的水如此稀少,而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節約。從這一刻起,我一定會好好的珍惜水源,不再讓它流失。節約自來水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污染河水,要讓小河恢復到以前那張整潔的臉,讓它在河床中盡情地奔跑,到那時,河水也一定會像純凈水一樣甘甜可口,渴了就再也不用燒水了,直接去小河捧兩囗水喝,多方便啊。但如果人們繼續污染水源,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也許真的是人們的眼淚。
法國環保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2009年6月5日,地球環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類的欲望。一部大型環保紀錄片《家園》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場合不止在傳統的影院、劇場,還有互聯網。這使得這部《家園》轉瞬間傳遍全球每個角落。
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類欲望的無節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通過航拍而產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說而產生的直指內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嘆吟誦般的音樂產生的震蕩…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據說,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梢韵胂,片中那一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說,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了解的",而問題只在于,"我們知道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現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瞬即逝,并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必須這么做,也必須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么。"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之后,必須面對的是什么?"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慮,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和美國著名的環保學者萊斯特?布朗閱讀、審定。環保專家們為貝特朗提供了詳細的最新數據。因此,有評論說,《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