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生動地詮釋了成才先成人的深刻含義。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優秀的教學心得,僅供參考。
教學心得1
在設計本課時,我始終沒有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我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借助多媒體畫面讓學生了解“大海唱起歡樂的樂曲”并配上音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歡慶的氣氛。會唱的可以跟著唱一唱,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課堂中加入到歡慶的隊伍中。對“十三億孩子”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先讓學生確定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從祖國媽媽的生日讓學生得出這個媽媽是誰,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名字。當學生了解了我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后,我再總結“十三億孩子”是指生長在中國的每一個人,舉列學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老師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中國的十三億人口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學生對“十三億孩子”的了解才能達到形象生動。
教學心得2
今天,我講授了一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章里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接下來我會來談談講授后的心得與體會。
首先,在授課時,如果學生不喜歡或是沒興趣,這堂課就是一堂失敗的課,于是,我在備課時就會盡量投其所好,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就能使教學更好的進行。當然我也在授課時,我一直秉承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來授課,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作為老師的我,責對他們的學習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在授課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準備的不是特別充分,從而使課堂活躍不起來,遇到突發狀況后,就容易冷場。以至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只是當在分角色朗讀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氣氛才熱起來。不過在授課時,或是遇到問題是我一直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給學生以親和力。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也會對學生加以鼓勵或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使他們把問題答案想完整,這樣不至于讓課堂特別尷尬,所以對課堂互動還是有待加強。
其次,在教學設計上,一是簡單明了,二是學生來提問,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人,老師加以引導,從而引出課文里的中心思想,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在教學生怎樣去閱讀;三是多備備學生,反復思考下教學內容,這樣在授課時就會得心應手。這是一節略讀課文,我認為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但是在授課時,由于一些突發狀況,比如說安排好的教學環節被打亂后,有的就沒辦法進行時,我就無法放任學生去自學。所以在面對這些突發情況時,一是要做足備課的工作,在備課時盡量把往學生的思維去靠近;二是要多加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使自己在遇事時不至于慌張到不知所措;三是多向其他優秀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在教學時,我認為還需要多改正,比如說在師生互動時,不能僅限于幾個學生或是只僅限于學習好的,要讓全班同學都參與起來,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在教學活動上,就如剛剛所說的在分角色朗讀上,雖然活躍了氣氛,但是沒有使全班同學一起參與,我的導師說在設計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朗讀,這樣全部的學生就都參與進來了。又比如說在講到兩件事時,我本來是想一個一個來分析,但事與愿違,以至于時間及課堂都沒把握好,課后,我的導師說其實可以把這兩件事的共同點找出來,來推出“我幫助了他人,就等于幫助了自己”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主要思想。以及,在設計的合作探究上,我的導師建議我把大家顯而易見的問題省略,這樣也節約了時間,把更重要的問題舉出來多花些時間讓學生去討論。
最后,我認為自己每次備課都認識在課文的表層,應該多鉆研鉆研,只有自己弄懂了,才能去更好的教學生。在課堂中多注意一些自己的教學語言,多練習,多學他人在課堂教學中的應變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活動也得到升華。在課后多吸收建議,善于總結,這樣自己就一定會在進步。
希望自己的每一次教學都有所進步,每一小步的成功,都代表著更大,更高的成功。
教學心得3
本學期是由冬季轉向夏季的,所以,在走走跑跑這一單元的安排中,設定了由耐力訓練轉向短程的加速跑訓練這一總的路線。
※走是人日常生活、學習、勞動中最基本的活動能力。通過走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走的方法,形成走的正確姿勢和良好的身體形態,提高走的能力,為接下來的跑做好準備,所以在學期開頭安排了兩節“走”的基礎課:
1、自然走、直線走、兩臂放在不同部位走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郊游”的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享受“走”的快樂。配合兒歌“兩臂前后擺,腳要向前邁,腳跟先著地,腳掌蹬腳面,抬頭又挺胸,身體不能歪。”形象生動的進行教學,再讓學生進行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的創想活動。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腳的著地動作、上體姿勢和上下肢地配合,強調抬頭、挺胸、直腰的身體姿勢地培養。
2、模仿各種人物、動物走
這節課的主題是“模仿”,讓學生模仿各種人物(解放軍、老奶奶、老爺爺、運動員……)、各種動物(鴨子、螃蟹、猴子……)走的形象,通過模仿練習,增進學生走的能力。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學生變得更生動、更活潑了。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踏步走時,通過對解放軍叔叔的學習,己經能很好做到精神飽滿、動作有力。一(3)班朱某某、張某某、李某某等同學模仿的老爺爺、老奶奶十分形象、生動,表現出老爺爺、老奶奶年老彎腰、步履蹣跚的樣子。一(4)班陸某、馬某某同學的鴨子走很有創意,他們做出了鴨子走時的搖搖擺擺、晃晃悠悠的形象。
※自然地形跑是利用校園里比較好的自然環境,配合校園的基本設施(樹叢、臺階、橫杠……)進行的一種耐力訓練,學習氛圍比較寬松,容易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前兩節課中我主要是創設了“春天”這一個情境,通過找春天、郊游等情節,讓學生在比較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走、跑結合的慢速跑,新鮮的刺激使學生不容易覺得累。第三節課中在自然地形跑中安排了找寶藏的游戲,課前把寶藏藏在校園的花壇,樹邊,課上把學生分成相同數量的小組,在找寶藏前先安排一段必跑的路,然后再進行找寶藏游戲。這樣練習下來,效果比較好,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參與練習,充分體現了“玩中學、樂中學”的特點。
※在“短程跑”中這個學期安排了30米跑和自然站立式起跑,學習自然站立式起跑前先安排各種姿勢的起跑的自然跑,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實踐中摸索比較快的起跑方法,再進行自然站立式起跑的練習,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跑中還安排了很多游戲,像接力跑、追逐跑、繞物接力跑,在游戲中鍛煉了學生的跑的能力,又培養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練習,而且比較投入,在一開始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很差,學生輸了,會怪某個同學,后來經過教育,學生的這種現象有所改善,能很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