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通用14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 篇1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觀看了一部由真實歷史改編的大型戰爭電影《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動。
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四百多人由團長謝晉元帶領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御日軍進攻的故事。
在戰爭中,死亡是司空見慣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離我是遙遠的,絕不是我每天要面對的事。所以我對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習慣的,心情壓抑的。
戰爭的殘酷可能遠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簡單的交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傷亡,戰士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死神盤旋在戰場上每個人的頭頂,不論年齡。這讓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戰爭,死亡離他們是遙遠的。但是沒有如果,戰爭無情,或者說是侵略者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死亡之神離他們是如此的近。
正是這種民族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感動。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就像面對戰爭,有人沖鋒陷陣,有人臨陣脫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起: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戰爭中盡職盡責的將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說:你們是英雄。他們在保護著我們。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離不開他們的犧牲。從短期來看,他們的犧牲毫無意義,國軍連走麥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但從長期來看,到了抗戰勝利,便就有了意義。沒有他們的堅持付出,就沒有后來的勝利。后來的后來,也許都不一樣了。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
《八佰》電影觀后感350字(通用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后感35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佰》電影觀后感350字 篇1
很久不曾寫什么東西,今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場景,我決定,還是提筆,寫一寫自己的觀后感受,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內容畢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辭有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觀看《八佰》,何香凝的這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稱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整部電影是基于四行倉庫之役來創作的。電影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應該是這三個場景:
一是謝晉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說的那句你們就是這樣定義這場戰斗?語氣里的崩潰,痛心的眼神,只能一個虐心表述我內心的感受。
二是主動殉戰的陳樹生,在他自爆前的那個敬禮,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在他的臉上,沒有后悔,沒有難過,有的只是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會的刀子請愿以身涉險,給國軍運送電話線。
說真的,三個場景,導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淚點,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觀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電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認,但或許是應為藝術創作的原因,歷史上,四行倉庫之役的撤退,其實是得到日本軍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讓人覺得有點不解,影片中,部隊的撤退部分,個人看起來更像是導演的一次個人煽情。
電影《八佰》觀后感600字(精選52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八佰》觀后感600字 篇1
四行孤軍光與影,八佰壯士立國魂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千萬強敵不能擋。”
電影劇情來到尾聲,思緒卻難以收回。《八佰》,真正打動我的,是那種堅守與勇氣,這種刻在中華民族基因上的品質。也許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場戰斗的結局,可他們仍然一往無前,向死而生。孤軍奮戰本已困難重重,而對外夸大守軍人數,是無奈,卻又是勇氣,何其壯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我看到了一種對比,一種是戰士們“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笑”的視死如歸的精神,他們以八佰為名,面對著人間地獄,和日軍槍炮噴射出的殺戮火舌。而另一種,是在他們身后不遠的租界中,各國列強和所謂有頭有臉的國人,過著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他們如隔岸觀火圍觀著,審視著這場戰斗,前者讓人為之動容,后者給人刺痛心靈的叩問。
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自古而來的英雄血統浸染了這片土地,那是鮮血的紅,也是中國國旗上的紅。也許對于這些戰士,很多人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的名字,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可我們知道他們為了什么而奮斗,面對戰爭,他們從歷史長河中緩緩上前,用血肉之軀,鑄就了生生不息的愛國熱情,而待到山河無恙,他們又默默隱去,這次,輪到我們該紀念他們,銘記他們,學習他們了。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精選11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1
以蘇州河為界,南面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北面歌舞升平商女猶唱后庭花,電影在這樣的反差中拉開序幕。
這是一場悲愴的“直播秀”,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四百多人抵抗數以百倍的日軍,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是他們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斗,政客們希望西方列強在目睹戰爭的殘酷后增加談判的籌碼,而戰士們則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告訴身后的四萬萬同胞,我們沒有挫敗,中國還有希望,這便是——八佰。
和以前戰爭題材的電影不同,八佰并沒有一味的歌頌英雄主義,也沒有以高姿態來批判弱者,而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反映這些小人物。
他們都是普通人,是農民,有著各自樸實的愿望。老算盤家里剛分了地,還有個素未謀面的媳婦兒;小湖北家里的晚稻還沒人收;端午還沒照過相,想坐船去遠方;羊拐過了小半輩子還沒碰過女人;老鐵家里還有年邁的老娘和兒子需要人照顧……電影給予了這些小角色足夠的支撐和理解,沒有人不怕死,都是肉體凡胎,戰爭之下誰還不是個“種地的”,但是中國這塊地,只有我們自己能種,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道理。在經歷戰爭的“洗禮”,他們在成長在蛻變,使得他們各自的角色更加豐滿,立體。
一個戰士身上綁滿炸藥,留下血書,跳進日軍的鐵甲陣,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他們一個個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撕心裂肺般的“娘,孩兒不孝了”直接將人情緒的進度條拉倒了頂點,自古忠孝兩難,“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亦是振聾發聵。這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轉折點,把戰爭中普通人奮起反抗的成長和覺悟都立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被迫發出最后的吼聲”!
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500字(通用11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500字 篇1
看完片子,走出電影院,看到幢幢高樓,迎風而舞的落葉,我感慨萬分。
愛國之情一直都有,當然,影片讓我們對英雄更加敬佩,對國家富強的來之不易有了更深的感受。可是,待燃起的激情冷卻,劈頭而來的依然是現實的殘酷。
老算盤大概是片中最慫的角色了吧。不會干活、不會開槍,人如其名,什么事都會有自己的打算。按照唯物論,應該是時勢造英雄。老算盤怎么就不能成為英雄呢?他的熱血怎么就不能拋灑在戰場上呢?他一次次的逃跑,怎么就那么怕死呢?
但他有錯嗎?他以前做的是文職,干不了這個。他還沒見過自己的老婆,肉嘟嘟的。他逃跑了或者留下來,都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他,為什么不能活著呢?他心中有國,但他真的扛不起那桿槍,去沖鋒陷陣。
普通人,應該都想成為老算盤吧。在物質飛漲、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可悲的是,多數人可能還沒有老算盤的能力,影片中的他成功逃走了,活了下來,至于怎么逃的,我們需要想象。可如果換做我們,能成功嗎?不一定。
戰爭只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我們只記得那些犧牲生命保衛國家的英雄,諸如老算盤一樣的小人物會被我們遺忘,甚至不恥。但歷史的大潮退卻,留下來的我們不都是當年夾縫中求生存的老算盤嗎?
電影《八佰》觀后感(精選20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八佰》觀后感 篇1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松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其實四行倉庫里并沒有八百人,士兵們有的膽小如鼠、害怕戰爭;而有的身經百戰,百煉成鋼,加起來也就四百二十人。那他們又是怎樣守住四行倉庫的呢?當日軍入侵時,他們浴血奮戰,誓死堅守;當日軍用工程車想攻破四行倉庫時,壯士們一個個往自己身上綁好炸藥,從被日軍炸的洞里跳下去,摧毀工程車,9個人那鮮活的生命也就到此結束了;當日軍派敵機來進攻時,壯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舍身保衛國旗,就連尸體也遲遲沒有倒下。這就是愛國的力量!八佰壯士們以陣亡9人傷20余人的代價守護了四行倉庫四天四夜,并且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余人,阻止了日軍近萬人前進的道路。八佰壯士們,讓我感受到了熱愛祖國,不怕犧牲,勇于奉獻,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八佰壯士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學習中,努力、勤奮、積極進取。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數億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困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那么,日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從現在起,我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繁榮昌盛!
《八佰》電影觀后感(通用28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后感:視死如歸、大義凜然,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佰》電影觀后感 篇1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著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為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斗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著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里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著這種必死的信念去御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通用13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國電影《八佰》觀后感 篇1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制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制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愿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后,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著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斗,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電影《八佰》觀后感800字(精選24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八佰》觀后感800字 篇1
電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抗日歷史故事。實際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參加了戰斗,為了壯大聲勢,謝晉元副團長對外號稱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壯士”的由來,就是這“八百壯士”用智慧和勇氣抵抗日軍四天四夜進攻的故事。
隨著一聲警報聲響起,一支來自民間的保安團的隊伍從田地里走出,到達上海。這時狂風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閘北已經變成一片廢墟。電影開始了,戰斗也打響了。
四行倉庫的一邊是富麗堂皇、聲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邊是戰火紛飛、一片狼藉的“地獄”戰場,中間隔著蘇州河,一座橋把兩邊連了起來。
在戰斗中,日軍為了尋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護下,拼命的挖掘墻洞,企圖在墻內安裝炸藥把墻炸開進入四行倉庫。戰士們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軍開火,還是無法讓日軍的坦克停止,四行倉庫瞬間危在旦夕。陳樹生發現如此危險的境況,為了阻止日軍爆破墻壁,他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樓上縱身一躍跳下與敵人同歸于盡。“舍生取義,兒所愿也。”這就是陳樹生留給母親的最后的話。后面的戰士也奮不顧身的跳了下去,他們保衛了四行倉庫的第一步入口處,他們用生命來守衛著四行倉庫,為祖國而戰。
在租界的人們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們勇敢戰斗的場面,被戰士們的勇敢、忠誠而折服,他們把家里的很多東西都送入四行倉庫,藥物、食品等源源不斷的送來。
《八佰》電影觀后感400字(通用48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后感4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佰》電影觀后感400字 篇1
《八佰》這部電影整體拍得還是不錯。如若從場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懷可以9.8分。
加入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除了原88師524團一營的,都是收攏來的逃兵,最初他們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盤說出了心聲:我只會算盤,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們是英雄,我佩服你們,但我不行。
蘇州河的北岸是四行倉庫,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國士兵在浴血奮戰,尸橫遍野,猶如地獄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將,紙醉金迷,猶如天堂,真是諷刺。謝晉元說:中國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于是,陳樹生身綁炸藥,一躍跳入日寇的鐵板攻城部隊,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下:舍身取義,兒所愿也。一個又一個士兵學著陳樹生,前赴后繼的跳入日軍中,這一聲聲爆炸聲,一聲聲遺言,反復敲擊著逃兵們和公共租借內中國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內的中國人終于團結起來,他們醒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謝晉元說:靠我們四百人無法贏得勝利,要靠四萬萬人。
山東兵說:我不要當劉備,我要當趙子龍,他可以護著國。小湖北的夢想要當趙子龍,騎著白馬,沖進敵陣殺個七進七出。最終,最為朱元璋的子孫,小湖北沒有選擇逃走,他說:別人打到家門口,我們跑了,沒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鐵,山東兵等留下來阻擊日軍,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