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干部走訪民情日記讓我們了解到社區干部們都做了哪些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社區干部走訪民情日記
篇一:社區干部走訪民情日記
x月xx日晴
接到組織的通知后,我背著行李趕往三門闡黃廟村。初建村級工會時我曾來過這個地方,給人的印象是貧窮落后。村里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之外,年輕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村級工會剛成立時,村民不知工會是做什么的,感到很好奇!村工會主席因以前沒有接觸過工會工作,更是不知工作從何入手。難道我們把工會建立在鄉村就是掛一個牌子嗎?不能這樣,一定要加強培訓,提升工會干部的業務水平。在和村支書談了我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
起初,村支書準備把我安排到村委住宿。考慮到這樣做會和村民割裂開來,于是我打算搬到村民家居住。但我也有擔心,怕擾民。很快我就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當我把這想法告訴一些村民后,居然有三家村民搶起我來。“走,住我家去。我們家就剩我們老兩口,房子閑著也是閑著。”“走,去我們家,我給你打荷包蛋!”多好的群眾啊!原先我以為田地承包了,管理松散了,加上個別干部的腐敗,老百姓對干部有抵觸情緒,眼前的現實讓我明白,咱們的老百姓骨子
里就是好客,心中對我們的黨還是信任的!
7月16日雨
“三夏”基本結束,天空飄著雨,給悶熱的天氣降了溫。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第一堂工會干部業務培訓課在村委會會議室開講。來自縣總工會的兩位部長給并不多的學員講了怎么維權、怎么建設工會組織、如何發展會員等相關知識。我也談了個人對村級工會的看法,表達了自己對下一步工作的計劃和打算。
看著下面聽講人員不在乎的表情,我清楚,僅僅靠上幾堂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晚上,路過村支書的家,聽到他正在煲電話粥。“小劉啊,我現在多了個帽子,兼著咱村的工會主席。所以我要經常和外出打工的家鄉人聯系聯系,不然對不起這頂帽子,嘿嘿!聽回來的小李講,你小子在外面有出息了,自己投資建了一個大廠子。不是我說你,千好萬好不如咱家好,人總要葉落歸根,啥時也回來考察一下,給咱家作點貢獻。我第一個報名給你打工……”“近來,我打了幾十個這樣的電話,要是有一人能回鄉投資多好啊!”村支書笑嘻嘻地說著,目光里充滿了期待。中國的老百姓最善良,但也最實際。只有讓老百姓看到摸得著的實惠,才能進一步把工作做好。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是我們工會干部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x月xx日晴
已是到這里工作的第二個年頭,通過努力,各項工作有了實質性進展。在縣總工會的支持下,村委騰出2間房屋作為工會辦公室,配置了桌椅,制作了村工會規章制度版面并上墻,明確了工作職
責和任務。按照村級工會規范化建設的標準,本村工會達到了六有、三表、五簿、一卡。與此同時,村級工會依托遠程教育陣地,購買了電腦、電視、影碟機和種植養殖、機械修理、食品加工等器材與技術書籍,完善建立了“農民工書屋”。看到取得的成績,心里真是高興,
村支書中午可能喝了酒,哼著小曲來到了新建的蔬菜大棚,揪了一根新鮮黃瓜,在袖頭上擦了擦就吃了起來。“啥事這樣開心?”我問道。“哈哈,有好信了。”村支書神秘地對我說。“小劉準備中秋節回來考察,想搞一家皮毛加工廠。我們村如果有了自己的村辦企業,就會有更多的人留下來,不再是空巢村。你想想小李,一個全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村莊誰看得起?我這心里急啊!”望著老支書滿頭的白發,我不禁感到酸楚,勞務輸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志,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村里經商辦企業,才是我們真正的政績。
x月xx日晴
老支書退了,我接任村支書兼任工會主席。所有的工作重擔一下子壓在了我的身上。真的挺想老支書,這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而又有一絲狡黠的農民干部退了。盡管我已經有了基層工作經驗,還是感到力不從心。我沒有他的感召力,沒有他的威信,所以我只有百倍努力工作才能讓村民信任我。
剛吃罷午飯,村民蘇聯軍找到了我。原來,他在漯河一建筑工地做工,可是老板以種種理由欠下了他5000多元血汗錢。熟悉工會工作的人都知道,由于工會沒有執法權,所以是“軟維權”,大凡遇到這種事,一般只能通過發函等方式,要求當地工作組織或勞動保障部門加以解決。然而,這次我決定走一趟。
篇二:社區干部走訪民情日記
3月15日星期二天氣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市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展干部進村入戶活動以來,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幫扶聯系村之一——顧家店鎮高殿寺村進行入戶走訪。
上午,在村委會大院與黨支部書記劉順兵同志和村委會會計艾志明同志簡單交流后,我們踏著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同行出發了。我們走訪了幾個村民后,來到二組組長陳友誼家中。我首先向他們全家問好,并代表**市國稅局向他們表達了良好的祝愿。陳友誼年過六旬的老母親劉秀英高興得不知道說什么好,一個勁地表示感謝。據陳友誼介紹,目前他們家里只有兩畝農田,喂了幾口豬,妻子和自己在家務農,上有年老體弱的老母,下有還在上學的幼子,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但已經很知足了。再說自己是黨員,是村組干部,理應把奉獻放在第一位,沒必要和別人比那么多,日子過得去就行。樸實的話語,真誠的笑容,無不使我們感到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干部的無私情懷。
由于出身農村,又長期從事執法工作,我對農村的普法工作比較關注,也非常希望所有農民都成為知法、懂法、守法和護法的好公民。我仔細詢問了他們對農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對農民維權意識特別是作為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見解。陳友誼說,現在已經是法治社會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離實際需要還有差距,希望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少數村民購買了農資卻不知道主動索要正規的發票,還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動要求簽訂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應當注意的問題。聽了他的話,我感觸頗深。農村普法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績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門工作的動力。向他們介紹了一些法律的常識和涉農法規后,我們告辭了。
告別了陳家人,我們來到一個養殖大戶——四組的謝桂家里。一走進屋門,就看到一個中年漢子在拿著一張漁網忙碌著什么。原來,剛剛曬了曬網,他正準備把它收起來,既防夜里返潮受濕,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們進來,他熱情地讓座倒茶。此人正是謝桂,承包了將近三畝的魚塘,養魚為生。我們搬了幾個凳子坐到一起,謝絕了倒茶。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后,我向他介紹此次**省“萬名干部入萬村進萬戶”活動。老謝笑道:“我早都曉得了,你們來村子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用再介紹了,你們對我們村子的幫助真大。”簡單而率直的話語讓人動容。我和支書劉順兵、會計艾志明一起詢問老謝對黨和政府農村政策的意見和建議,調查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老謝一個勁地說黨的政策好,沒有意見,還略帶歉意地說由于平時學習不夠,信息比較閉塞,對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議平時多看看報紙、電視,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場和優惠政策等等,還要及時向鎮里有關部門尋求幫助,除了學習養殖技術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錯的。謝桂深表贊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強努力。
從謝桂家里出來,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會和我們國稅局駐高殿寺村工作組成員們碰了頭,簡單進行了情況交流之后,一起去一個村民曹禮奎家里吃了午飯,并按照規定付了飯費。
下午,我提出獨自到田間地頭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幾路,各自為戰。我路過一片柑橘林旁邊,看到一位老大爺正吃力地推著一小車磚石,就連忙上去幫忙推著慢慢走,并和他攀談了起來。提到“三萬”活動,老大爺深有感觸。他動情地說:“到底還是沒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幫我推車,又讓我想起來年輕時毛主席領導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沒有見到過黨政領導專門進農民家門了。”來到老大爺家,經過詢問得知,他姓張,準備擴建豬圈。問及對新農合和其他惠農政策的看法,他說黨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有實行農村社會養老。我接過話茬表示,一些村民養老負擔重,有后顧之憂,這是我們走訪了解到的普遍情況,我們一定如實向上反映。
經過一天的奔波,雖然有些勞累,但是頗感充實。我的心又和農民近了一步,村民們的真實想法和他們樸實的話語,都將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體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