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陽光晴好。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全鎮干部下村入戶訪民情。
在中央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平結合開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動,進一步建立深化“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要求干部蹲點駐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線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這也是新形勢下,建立和促進黨群干群關系融洽的一項有效舉措。
鎮里立足實際,將每周二定為“下基層日”。為深化落實,不紙上談兵,今天,鎮里統一派車,將十九名駐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聯系的村中,這也是區委召開“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動員推進大會以來,我鎮首次大規模、強力度的深入推進開展這項工作。
根據分工,我這次安排蹲點的村不是我所掛點的,而是因為某些客觀不可抗的原因,人員調整后的另外一個村-坋垱村,由于這個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個副鎮長掛點聯系,而我剛來王臺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掛點的際州村,全鎮十九個村還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對要蹲點的這個村村況,還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過文字了解了這個村的大概情況后,我決定趁著今天下村的機會,能夠深入了解一些實際并且真實的情況。
匆忙帶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些文件材料,便開始出發。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鎮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長盧愛珍,作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聯系坋垱的她,顯示第一次帶我去是很必要的,因為她對這個村的情況非常熟悉。
我們到了村后,下車的地方便是這個村的本自然村-坋垱自然村,本來提前和村支書鄒來仁約定好先去村部看看,聽組委說這個村是區里的黨建示范村,出身組工干部,又做過黨務工作的我還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維慣式,所以計劃先去村部了解下。盧站長陪我去村部要經過村民的家門口,這時候剛好遇到要出門的原來的村老支部書記,因為上次團委工作調研,我到這個老村主干家喝茶過,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還沒待我主動問候,老支書看到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來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應,老支書主動拿了兩把凳子,我們便在他家門口閑聊起來。
先和老支書聊了聊村里的情況和他以前做村支書的一些感受想法,后來問起他離任后的生活狀況,得知他除了家里的農業,偶爾還在南平搞搞投資做一些投資的小副業,感覺很欽佩,便玩笑地請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經驗。他看我隨身還帶著杯子,一直問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說,這不是下來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嗎?水當然也要自己帶了,書記和盧站長都笑了,“水我們還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時,鄒書記騎著摩托車來了,便先帶我們去村部轉轉。到了村部,發現一樓很多人,走近才發現,很多人在掛吊瓶,我才知道,原來坋垱村的村醫在村部一樓,聽說這個村醫的醫術還不錯,我在村支書的陪同下進去看了下這個村醫診所,常規藥品還是挺多的,雖然條件有限,但是看起來還是比較干凈,村醫和我親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樓,聽說我要來蹲點駐村,鄒書記專門給我安排了房間,我去的時候村里的通訊員正在打掃衛生,看他們這么熱情,我說不用客氣,按照區里的要求,我們要住在村民家,這樣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給村里增加麻煩。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墻的一些黨建制度等后,鄒書記說上次區委組織部領導來檢查,對黨建工作還不是很滿意,他也有一定的壓力。我說,沒事,作為區里黨建的示范村,該做的還是要好好做,但是黨建也是一種長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難短期實現,以后認真按照要求,會得到肯定的。
離開村部后,因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來這個村蹲點,村情必須首先了解,所以,我讓村里的支部書記首先帶我把三個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垱自然村正遇到農村電網改造,看到很多農戶在工人的帶領下按裝電表,一個村民知道我是鎮里的領導,便問我能不能把電表轉在他自家的門口,這樣方便他查詢,我笑了,說,這電網改造裝電表都是統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統一管理,也比較好看,如果都裝在自家門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在村民后門繞看的時候,看到一個幾乎近80歲的老奶奶,戴著眼鏡在讀圣經,嘴里還在哼著頗有味道的調,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發現她旁邊的凳子上放了兩本圣經的書籍,便問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鏡,也許是因為發現我比較感興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熱情招呼我坐還拉著我的手要給我講,我笑了笑,說等我這次把村轉完再專門來聽你講解,旁邊的人都笑了。
最后到了這個村最美的自然村,蓮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為這個自然村共有51戶,全部是比較典型的別墅,規格非常整齊,后來到書記和村支委家坐了下,了解到這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反映了一些村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構想,比如,周邊的美化工程、娛樂廣場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時候,鄒書記給我講了今年村里新申報的一個項目,一個護坡工程已經初步審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這個工程的土方來填補新村周邊的低洼地,然后搞一片綠色生態觀光區,我感覺這個想法很好,同時也得知村里想建一個蓄水池,因為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夠趁機反映下這個問題。作為分管水利的,事關村民飲水安全的問題不可忽視,近來一直在忙鎮區水庫工程和水廠水飲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來坋垱村民也存在這個問題,鄒書記說這個村的水源由于毗鄰兩個村,經常會發生爭奪的狀況,偶爾就會發生一些糾紛。要能建一個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這個需要項目,村財比較薄弱,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希望上級給予支持。我把這事記在心里,這也是初次來村蹲點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辦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同時在想,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干部,真切希望來日和這個村盡快一起成長,期待和它一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