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10分,我點名要到一組村民鄭文山家看看,因聽單位同志講,2006年郭因雙眼患白內障失明近兩年,2008年、2009年縣殘聯先后兩次安排為其實施復明手術,使其步入正常生活。手術恢復的效果如何?鄭的生活狀況乍樣?帶著這些問題,所以我才決定首先到鄭文山家看一看。在村支書的陪同下,不到5分鐘的時間,我們就步行走進鄭文山家,正在吃早飯的鄭文山看到有客到來,連忙放下碗筷迎接我們并給我們讓座倒茶。村支書向他介紹我們的來意后,鄭便打開話匣自進行自我介紹,他今年56歲,家里4口人吃飯,兩個兒子在廈門打工做廚師,年收入3萬元左右,平常和老伴兩人在家。他從本鎮油坊河村遷入大朳村并購4間土墻房子居住,無土地。本人靠理發每月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兩個兒子在外打工收入,基本生活不成問題。在談到縣殘聯幫助實施的白內障復明手術時,他非常激動地說:“我11歲就開始學理發,一生基本靠理發手藝吃飯,2006年突患白內障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不僅不能從事理發,而且生活不能自理,出門靠人拉著,由于眼睛看不見,一次外出時把別人新摩托車撞倒,差點扯皮。2008年初,別人給我介紹,說殘聯可以提供白內障復明手術,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殘聯,殘聯當即作了登記,在白內障康復救助指標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當年就給我安排一只眼睛的手術,第二年又給我安排了另一只眼睛的手術,兩只眼睛手術費用起碼就得上萬,而當時我個人一共只負擔了400元的手術費用。手術恢復的效果非常好,幾乎與失明前沒啥兩樣,我現在不僅能夠正常從事發活動,而且每月還有600元的理發收入。所以,我非常感激殘聯,非常感謝國家助殘政策,要不是殘聯及時救助,要不國家扶殘助殘的好政策,我現在說不定還在不見天日的處境下生活。”我聽到老鄭的情況介紹和他發自內心的感激時,我為自己能夠從事殘疾人的服務工作而感到自豪,為殘聯組織能夠幫助像老鄭這樣的殘疾人實現康復而感到欣慰。
上午10時,我離開鄭文山家,步行15分鐘來到三組殘疾人程度朝家,程當時正在菜園干活,看到我們到來,連忙放下挖鋤,開門迎接我們進屋,剛一落坐,老程便向我們介紹家況,他家現有3口人,兩個女兒先后出嫁,他今年58歲,老伴61歲,比他大三歲,早年收養一子,他在大集體搞“三治”時腰部受傷致殘,05年村上修路2根手指塌斷,造成多重殘疾;老伴長年有病,藥不離嘴;養子也是嚴重的智力殘疾。家里種有1.8畝地,7分田,只能勉強維持吃飯。平常家庭用錢一是靠他做點小工和本人每月45元的農村低保維持日常開支,二是靠兩個女兒平時給點零用錢彌補日常開支。由于本人和養子都有是殘疾,老伴長年有病,家里居住兩間土墻房幾乎成了危房都無力維修,在當地是一個典型的特困戶口。當我問及老程有什么要求時,他說:“一是請求組織幫助解決老伴和殘疾養子低保問題;二是請求組織對他家給予特別扶持。”聽到老程的介紹和要求,我對隨行的村支書說:“對老程這樣的殘疾特困戶,村上一定要多加關心,多加照顧,要采取措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不出問題。”臨走時,我一再囑咐村干部,一定積極向上反映,妥善解決好老程提出的低保問題。同時,鑒于老程家土墻房屋已成危房,要求村干部要密切關注房屋變化,并與村支書溝通商定,今年縣殘聯將為老程家解決一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指標,幫助其改善住房條件,到時也請村上協助做好危房改造相關工作。村支書當場表示,一定按要求抓好落實。
10:30分,我們一行離開程度朝家,在返回村委會的路上,正遇一組村民楊家志正在新建房屋的門前放鞭炮,我向村支書打聽緣由,村支書說可能是楊家志建房立大門放鞭炮,我正準備上前詢問情況并表示祝賀之意時,主人已主動迎上前來又是敬煙,又是上茶,并拿出一盤水果糖往我們手上塞。我說:“老楊,今天是什么喜事,你又是放鞭炮,又是吃喜糧?”老楊說:“這位領導您不知道,我家建房今天立大門,按農村風俗,應該放鞭炮和吃喜糖。”我說:“我們一行是來走訪民情的,事先不知情況,要知道你家今天有建房立大門喜事,我們應該買一封炮子祝賀一下。”楊說:“經當不起,領導能說這樣的話就是看得起我們老百姓。”說著說著,我們便走進主人臨時搭建的住所,一落座,主人便向我們一行介紹情況,他家4口人吃飯,自己和妻子、兒子、女兒四人長年在外打工,今年為了建房自己才沒外出。目前,妻子在蘇州打工,兒子在山東打工,女兒在貴州打工,加上自己在外打工,年打工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自家承包的5畝旱地、1畝2分水田,現由別人代耕代種,代種人每年給他家提供100斤凈糧。當問及其建房情況時,楊介紹說,自己新建房屋計劃兩層,每層120平方米,共需投資13萬元左右,目前自己只有7、8萬元現款,缺口部分一方面找信用社搞點小額貸款,另一方面找親戚家門借一點,將就把房了子先“抽”起來,以后打工掙錢再還。楊給我們算帳并充滿信心說,建房子欠幾萬元帳,對他家來說不算什么困難事,一家四口在外打工,只要順利的話,一年就可以還清全部欠帳。當我問及家里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解決時,楊連忙道謝說:“謝謝領導關心,現在家里沒什么困難,現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比如,現在自家承包的田地雖然由別人代種,但他家每年卻還能領到400多元的糧種補貼,有這樣的好政策,我們老百姓不愁過不上快活日子。就我家而言,新房建起了,打算趁現在歲數不是很大,組織妻子兒女抓緊在外打工掙點錢,以后再回家把承包田地種好,錢有用的,糧有吃的,加上國家正在實施的新農保政策,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臨別時,我拉著楊家志的手說:“老楊,你辛苦了,你一人在家操持建房,真不容易。你要在保重身體的前提下,抓緊時間把房子建好,好騰出精力外出打工掙錢,祝你家早日實現發家致富。”
上午11時,在走訪上述三戶村民后,我們才風塵仆仆地返回村委會座談了解村上情況,據村支書羅立金介紹,大朳村位于鎮政府西邊,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138戶,總人口570人;全村土地面積1000畝,其中,旱地850畝,水田150畝。村上無集體經濟,村民除種好各自承包的責任田地外,主要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目前全村年打工收入達500多萬元。今年發展油茶850畝,油茶見收后,可戶增加收入6000多元。從總體上看,目前一組、二組情況較好,三組條件相對較差,村民絕大多數都有是住土墻房,不通自來水,通組機耕路至今也沒硬化,群眾生產生活十分不便。在介紹村情的同時,村支書還向我們提出三點請求:一是去年7.18洪水造成該村1000米堰渠損毀,導致沿河二岸近200畝農田無法灌溉,請求給予資金支持;二是新建村委會二樓陽臺沒有進行封閉處理,請求給予資金支持;三是請求解決村廣播宣傳設施購置經費。聽完村支書的村情介紹和請求解決的問題后,我當即表態,水毀工程修復,縣殘聯一定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和向有關部門反映,力爭引起重視并得以妥善解決。村委會房屋二樓陽臺封閉和村廣播宣傳設施購置經費由縣殘聯在一個周之內負責落實到位。同時,縣殘聯將根據單位工作實際,盡力在有關涉殘項目實施上給大朳村以傾斜照顧。同時,當著村干部的面,我一再叮囑單位駐村工作隊員,要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在龍壩鎮黨委、政府和縣直駐龍壩鎮工作隊長及牽頭單位的直接領導下,赴下身子,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三萬“活動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