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讀完《雷鋒日記》后,能不能寫讀后感?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雷鋒日記》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篇一:《雷鋒日記》的讀后感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這本《雷鋒日記》,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雷鋒叔叔在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五日寫的日記。那天是星期日,雷鋒叔叔沒有外出,卻為部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記的末尾,他寫道:“今后要少說多做。”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件事情:那天老師有事,要我管理開放班級的紀律衛生情況。快放學了,我叫同學們去撿地面,正常是組長撿前面,我就沒有去撿,后來,看組長撿的很吃力,我才去幫著撿。我覺得我應該像雷鋒叔叔那樣,永遠記住那兩句話:生為人民生,死為人民死。
今后,我要多做些日常的、平凡的、細小的工作,少說漂亮話。
篇二:《雷鋒日記》的讀后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者你生活的崗位位上?……”這是出現在雷鋒叔叔日記中的一段,從這里,我知道了雷峰叔叔是那么的盡職盡責,他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可是他卻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堅守著自己生活的崗位,他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榮的,有價值的,是比泰山還重的,我們難道不是也應該學習雷峰叔叔,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嗎?
篇三:《雷鋒日記》的讀后感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時常在我耳邊響起。在三月學雷鋒月里,我們身邊涌現出許多“活雷鋒”,看著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看了無數遍《雷鋒日記》。這本書雖然已經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觸,淚流滿面。雷鋒出生在1940年簡家村的一個冬天里,他一生從事革命事業,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人民,他曾經在日記里寫著: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雷鋒叔叔是多么偉大啊,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可他的螺絲釘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篇四:《雷鋒日記》的讀后感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鋒日記》令讀者無不為之動容。“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學習。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他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文明的同意語,先進文化的特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概括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雷鋒精神之所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就在于雷鋒精神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就在于雷鋒精神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展示了GCD 人的特殊品德,就在于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雷鋒精神貼近實際丶貼近群眾丶貼近生活。
篇五:《雷鋒日記》的讀后感
記得有一天,我到郊區親戚家做客,回來時,晚霞已映紅了天空。這時,很多人都推車滿載青菜的車子。從我身邊走過時。又過了一會,一位阿姨氣喘吁吁的對我說:“小弟弟,謝謝你,幫我推下車好嗎?”我隨口說:“好呀”,有上前幫她推了起來。
她對我很熱情,并對我解釋說:“車子在半路壞了,耽誤了一些時間,現在要快點趕上去,這要累你了,謝謝”。他連聲地對我說“謝謝”,可我這時看四處沒人,就覺得這樣做是白費力氣,也沒有人知道,真有些不合算,正想著呢,忽然從后面駛過一輛公共汽車,正是我要乘的車子,我立即追了上去,急忙跳上車,然后從窗口往后面一看,只見那輛車子像蝸牛一樣在公路上慢慢爬行,這時我心里不由得后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