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抽調我們工作組下鄉的第一天。因為從今天起自己要到民和縣***鄉的***村,開展為期兩年的蹲點下鄉。為此,昨夜輾轉反側,到大半夜才強行入睡。
早晨起床,探頭望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有種難以名狀的感覺。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捫心自問。前兩天還為自己有幸抽調下鄉,欣喜不已。因為自從離開鄉鎮調入市縣機關整整十年來,每次抽調干部下鄉駐村,自己從未選中。不是因為個人工作能力不行,也不是自己不熟悉農村工作,而是自己承擔的工作職責相對重要,也算是單位的骨干,所以自己總是在領導們的眼中“落選”。那時候,自己真的太羨慕那些能抽調下鄉的同事們了!說句心里話,許多同志不喜歡下鄉駐村或害怕下鄉,而我偏偏喜歡,其原因不是害怕單位布置安排的工作,而是自己從小出身農村,對農村有著太深太深的感情。參加工作后,自己分配到化隆縣最為偏遠的卡力崗山區的阿什努鄉,工作了整整三年。三年來較為艱苦的基層工作和生活,使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在機關單位難以學到的東西,也和當地的村社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所有這些,也是我直到今天深愛農村、喜歡農村群眾的緣由了。自從調到機關工作后,除節假日回老家農村住上三兩天,或跟隨單位領導下鄉到農村匆匆忙忙轉轉外,靜下心來深入農村學習、工作、生活的機會很少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懷念對農村童年時的生活、少年時的上學、青年時的工作。這次,機會終于來了,單位選派我和四名領導及同事參加省、市統一組織開展的機關干部入鄉駐村活動,常委會秦主任前兩日還親自囑托我們要在村內認真鍛煉,扎實工作。昨夜,想起主任交待的話語,我在欣喜之余暗自擔心不能完全勝任這項工作。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次選派干部入鄉駐村是貫徹中央八項規定、轉變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絕不同于以往。如果自己在這次活動中不能做出點應有的成績,特別是不辦成一兩件群眾看得見的實事,恐怕難以向組織、單位領導和當地群眾交待。這也許就是今天早晨莫名憂心的原因吧!
十點多鐘到單位告別領導后,單位統一派車送我們去民和下鄉駐村、駐社區的三名干部。兩名同事基本上沒在鄉村工作過,所以我們在路上商議今天大家統一行動,先到我下鄉的地方報道,然后我陪她們去報到。我們的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進入了***鄉政府。下車進入鄉政辦公樓,鄉黨委馬書記和鄉人大吳主席熱情地迎了出來。進入馬書記辦公室剛倒上茶水,***村的馬書記也到了。鄉黨委、政府領導提前聽說市里要選派干部進駐***村,但不知道詳情,所以我向他們簡單的說明了來意。黨委馬書記也向我介紹了村里的基本情況。讓人感動的是,他們聽說我要從今天起帶行李住到***村,他們說村上沒有村級活動室,非要我住鄉政府,而且要安排宿舍。經我幾番解釋,他們只好同意我的請求,決定讓我住在村委會馬主任家。熱心的馬書記還交代鄉駐村干部謝永強和村支部馬書記安排好我的食宿,盡量照顧好我。
下午四點多,我和鄉駐村干部謝永強開始進村。我們的車經過大約六七公里的行駛,拐上了一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山路較陡,車行至半山腰時因水箱溫度過高,我們還下車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乘車繼續行進十幾分鐘后,終于進入了***村,但是看見的農戶不多,聽謝干事介紹后才知道那只是“冰山”一角。原來***村有四個社,社與社很分散,也算是四個自然村落。村內條件差,所以很多農戶自發搬遷至縣城附近,現在長期居住在村里的不到200戶。
到了村委會馬主任家門口,家里沒人。謝干事打電話一聯系,原來他們上山挖洋芋去了。不一會,馬主任夫婦倆拉著半拖拉機洋芋回來了。馬主任大概四十來歲,看上去很干練。在他們的幫忙下,我們三下五除二將我的行李及一袋米、一桶菜籽油搬進了他家?捶课莺图揖,馬主任家條件相對較好,但不富裕。我們倒上茶后,開始閑聊。邊聊我邊想,這個村比起我剛參加工作的阿什努鄉的大部分農村,條件還不錯,我也有信心住下來、干下去。
10月1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鄉政府梅鄉長要求我們到鄉上開會。內容是研究駐村幫扶工作。
來到鄉長辦公室,梅鄉長正在等我們。我們駐村幫扶組人員到齊后,會議開始了。會議只有兩個主要議題。第一個議題是研究確定駐村幫扶組組長、副組長。梅鄉長說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讓我當組長,仲副鄉長當副組長。我說還是讓仲副鄉長當組長,但是他們執意讓我當,我也沒有推辭。第二個議題是按照《青海省駐村干部管理辦法》,組建駐村幫扶組臨時黨組織。除民和縣工會干部小羅是預備黨員外,我們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黨員。因為黨員較多,我們決定組建臨時黨支部,由鄉黨委下批復。梅鄉長還是讓我任支部書記,仲副鄉長任副書記,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來,梅鄉長代表鄉黨委、政府向我們提出了駐村工作的相關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紀律、如何開展工作,等等。
會議結束后,我和仲副鄉長按照會議研究的內容,立即起草了向***村下派駐村幫扶組的通知和組建***村臨時黨支部的請示,提交給了鄉政府辦公室。
10月15日 星期二 晴
從鄉上回村已四點多鐘了,村委馬主任夫婦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轉轉,順便了解點民情。
從村主任家出門不遠,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遠遠望去,***鄉及李二堡鎮的許多村社盡收眼底。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陽的照耀下,黃澄澄的十分好看,不過大部分農田已收割。
這時我想起了我們人大秦主任經常給我講民和山區推廣雙壟全膜玉米的事。他當時給我講,以前的民和山區群眾都是和海東的其他山區一樣,大部分都種植小麥、豌豆等作物,對種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過省上和地區的扶持,以及縣上的大力推廣,整個民和山區的大部分農村都大面積種植雙壟全膜玉米,農民受益匪淺,是一場農業上的“大革命”。當時我還有點半信半疑,總認為海拔較高的干旱山區種植玉米不大可行?墒窃诮裉炜磥,這不是神話,確有其事。就在前兩天,我送財經城建委朱進成主任去中川鄉時,就的的確確見識了。我們是從***鄉出發,又從李二堡鄉翻越山嶺抄近路,經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見了山上正在收購的成片成片的雙壟玉米帶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