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記了。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 篇1
今天我走進了XXX同學的家里。
來到孩子家里,通過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該同學的家庭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優越,父親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比較關心她的學習,對她的期望值也相當高。但是孩子的父親平時工作繁忙,對孩子的日常照顧不是很周到,也不太注意與孩子間的溝通與交流,對于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這樣的特殊的家庭背景,對于現在所出現的行為上缺乏自我約束力,學習上缺少刻苦鉆研精神等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坦誠地交換意見,闡明各自的想法,交流心得體會,很快地,一座信任、合作的橋梁架在了我和家長的中間。在這樣的訪談氣氛下,我的走訪工作進行得很順利,我說:“把每個孩子教育好是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當老師的責任,但有時僅僅靠學校老師的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老師和家長配合好了,才能把孩子教好。”家長不好意思的笑笑說:“聽老師您這么一說,我還真覺得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一些不恰當了。”我說:“孩子好玩那是天性,應該能體會孩子的心情,有時候孩子犯些小錯誤也是難免的,碰到這樣的情況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交流,經常檢查作業,講解問題,討論問題,增進感情,要耐心,不要急與求成,不能用我們的思維來衡量她,認為她都應該會,所以啊,應該加以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慢慢提高,有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多給她鼓勵,多關心她。不能光顧著工作,要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給孩子愛,給孩子溫暖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她不是一個不懂道理的孩子。”家長若有所思的說:“看來我也是有責任的啊。”我說:“所以啊,以后還是要多騰出時間來陪孩子,帶孩子出去玩玩,當家長的這么辛苦為了什么,還不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啊。家庭要溫暖,有不同的意見,你們盡量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教育孩子意見要統一。”家長感激的說:“老師您說的太對了,現在家長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都很大,沒心情照顧孩子,看到孩子學習不好就著急,動手打孩子確實不對,太心急了,這真需要耐心,你們教育那么多孩子真不容易!我確實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我根本沒和孩子出去玩過。我們雖然是孩子的父母,有時候還真是不了解孩子,也難怪我們的教育不起作用啊。”
通過走訪,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在家的表現等,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她所生活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與家長很好地交流、溝通,了解家長對于學校、老師、子女的期望;同時,教師還應該把學生在校時的實際情況客觀、全面地向家長作一個說明,指導家長的配合,這樣有利于在教育學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 篇2
今天,我們去XX家走訪。
XX同學在校內向,不愛說話,上課讀課文像蚊子哼哼,聲音極小。提出要求,作出示范,都沒有改觀。有時心想,這孩子咋這么不聽話呢。走進他家,我們有機會了解了孩子生活的家庭。孩子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里,媽媽性格柔弱,后爸性格暴躁,孩子每每犯些小錯誤,后爸就拳腳相加,不知輕重。媽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也無能為力。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怎能沒問題。我們與他媽媽促膝交談,談孩子的.健康成長,談孩子的教育方法,媽媽連連點頭,表示非常受益。是的孩子,何況還是獨生子,在媽媽的心中是最重要的。為了孩子,脆弱的媽媽會變得堅強。我們相信,有了此行的走訪,郭某同學的家庭環境一定會有所改變,而在學校教育中怎樣教育引導孩子,我們也有了更合適的方法。
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 篇3
今天我與同伴一道去XX家走訪。
在我看來,這無非是走走形式,去和家長寒暄幾句罷了。但通過這次家訪我收獲頗豐,既深入了解到了該生的家庭生活情況,又增進了老師和家長的互信,為今后該生的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XXX同學在學校人緣很好,就是性格內向,穿的衣服看起來臟臟的,不愛多說話,學習有些粗心,有時還透露著自卑。親自去她家走了一趟,我才完全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況。在這個經濟條件還不錯的村子里,該生家境實在不好。一家5口人,姐妹兩個,姐姐失聰,爸爸失業在家,媽媽在北京打工,而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家里的收入有限,可供孩子支配的零用錢也就很少。而周圍同學的家里都相對優越富足,孩子心理難免會自卑。自卑的心理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感覺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卻總是差點。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們豁然開朗。一個小女孩平日缺少母親的細致關愛,而媽媽、同學、老師的理解和愛,將會使她變得自信、樂觀、細心、優秀的。
對于XXXX同學的問題,通過走訪我們找到了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 篇4
“孃,看到你們來我開心了,去年我們全家都在外打工,今年政府說準備發豬給我們養,我就不出去打工了。”
今年7月份在羅暮平亭村走訪時,幫扶對象岑彩平說的話深深觸動了我。作為一名教師,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農戶家里了解民情,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實惠。
20xx年7月,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加入了脫貧攻堅的隊伍。在此之前,我從沒想過會跟扶貧工作粘上邊,我認為教師職業就是一份教書育人的工作,以前固有的想法在這次走訪中發生了改變。
我所走訪的村寨是羅甸縣紅水河鎮羅暮社區最大的一個村——平亭村,全村有貧困人口295戶1090人,貧困發生率為43.22%,屬一類貧困村。對這個村有著特殊的感情,我最初的工作崗位就是在平亭村小學。記得20xx年那屆學生,有幾個小姑娘是平亭的,當時我問她們村里面通水泥路沒有,小姑娘們樂呵呵地對我說“老師,我們村通‘水泥’路的,下雨天,既有水又有泥。”當時我聽了,眼眶一熱,淚水差點出來了。每逢下雨天,學生回家的安全就成學校關注的問題。平亭——這個離社區有12公里的貧困村,得益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xx年終于通了水泥路。
記得到村寨進行走訪的第一天,同行的同事們都有點小埋怨,覺得扶貧工作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我們還沒進行業務培訓時,大家都認為扶貧工作就是隨筆打勾勾、畫圈圈,下組意思意思就行。當我們領到資料,進行業務培訓后,所有人的臉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我知道,現在所有人都意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看著臨涯的水泥路,大家都在感慨,幸好水泥路修好了,要不就只有高呼“行路難!難于上青天!”了。當我們進入村莊,整個村子給人的感覺就是太安靜了,安靜到可以用“冷清”來形容。人太少了,怎么看都不像是當地最大的村。其實,說是最大的村,各個寨子卻十分分散,這讓我們又犯了難。好在后來在駐村干部、村組干部的引導下,每個人都逐漸進入狀態,所有人進村入戶,詳細了解幫扶對象的家庭基本情況、發展愿望等。
“明年丈夫也不出去打工了,兩人一起在家搞生豬養殖,還能天天照看老人孩子。”我的幫扶對象岑彩平如是說。走訪過程中,我們看到村里面多為留守老人和小孩。但是當地老人們都說,現在政府有很多扶持措施,鼓勵家里的年輕人來年不要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鄉好好發展。
吳井行家早些年得到了危房改造補助,修了兩間平房,今年小女兒中考考了500多分,讀書獲得補助,加上他和妻子的低保補助,和政府發放豬給他們養,吳井行一家堅信家里的日子是會過得越來越好。
【教師貧困學生走訪日記】相關文章:
走訪慰問簡報12-03
走訪留守兒童簡報06-17
貧困學生倡議書01-23
貧困學生的申請書01-15
寒假實踐報告(關于貧困學生)01-20
幫助貧困學生倡議書01-22
春節走訪慰問簡報(精選12篇)01-22
母親節走訪慰問活動簡報05-09
關于幫助貧困學生的英語作文04-10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