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訓教育推廣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教育推廣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訓教育推廣方案1
一、鎖定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黨委工作重心
在實際工作中,承德市堅持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脫貧摘帽、全面小康”,建設“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發展目標之中。
(一)突出四個服務
一是服務“扶龍計劃”。培育重點對象是31個農業園區、39個合作社和 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頭人,使其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二是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在13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50人。三是服務扶貧攻堅工程。實踐探索了培育龍頭企業帶頭人,吸納專業技能型貧困農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進企入園,統分結合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了入股分紅和務工薪金雙收入。四是服務新業態。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動調整培訓專業結構,補充了休閑觀光農業專業和農村電子商務及植保無人機三個課程短板,使之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ǘ⿲又鲗Мa業
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服務和推動由資源型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跨越的.有力抓手,緊緊圍繞加快全市設施農業、林果業、中藥材、畜牧業和休閑觀光五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提檔升級,開展培訓和培育工作。
。ㄈ﹫猿宙i定經營主體
市縣農廣校作為培育工程的實施主體,牢牢抓住承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市推進示范市的機遇,三次全面開展調研摸底,鎖定五大主導產業生產經營主體,遴選培育對象32319人,建立了信息系統,集中優勢培訓資源,分批滾動培育。兩年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870人,占重點培育對象的24.35%。
二、聚合優質資源,構建培訓體系
市農廣校作為本區域辦學體系的中間環節,努力發揮節點紐帶作用,統籌聚合優質教育培訓資源,集中發力。
(一)打造優質師資體系
市縣農廣校聘請中國農大、河北農大等知名院校專家組成了高端師資隊伍,講基礎理論,講政策,借腦引智,拓寬思路,提升站位;聘請市縣農林牧系統307名行業專家組建了專業技術師資團隊,講操作規范,教方法,提升專業技能;聘請66名能工巧匠土專家組建了技能型師資團隊,講絕活,教技巧,提升培育對象的實踐操作本領。與此同時,著力加強自身專業教師素質提升。一是產教融合。鼓勵專業教師承擔農業科技項目,開展農科教結合,提升自身實踐操作本領,先后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勵和社科成果20多項,在實施培育工程中推動了產教深度結合。二是培訓提升。堅持常態化組織主導產業專業知識、課件制作等專題講座、開展觀摩教學和教學比武等教科研活動,苦練內功。在河北省農廣校組織的優秀課件評選和教學能手大賽中,全市將一半的一等獎項收入囊中,市農廣校獲優秀組織獎,充分展示了全市師資隊伍建設成果。三是嚴格考評。市縣農廣校分別建立并完善了專兼職教師考評機制,將教案準備、課件制作、授課技巧與培訓效果有機結合,將評價權交給培育對象,績效與授課補助標準掛鉤,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二)夯實田間教學及實訓體系
一是鞏固提升實訓基地。近年來市農廣校按照縣域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分布,以產業園區為重點,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建立實訓教學基地114個。其中,省級實訓教學基地15個,市級統籌共享實訓基地33個,實現了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優質資源共享格局。二是完善田間學校。以產業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采取校園、村企合作方式建立標準化田間學校57所。平泉縣春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食用菌專業實訓基地,組織培訓食用菌大戶80余場次,培訓菇農4000多人次,59名農民被確定為培育對象。在承德,以市級校為區域龍頭,8所縣農廣校為依托、57所田間學校及114個實訓基地為主體的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
。ㄈ┩晟苾炠|培訓教材體系
幾年來,市農廣校組織市縣農廣校專業教師著重從實踐操作角度編寫出版了《北方特色農業種植新技術》、《冀北地區農業新技術集錦》、《農業新技術問答》等涵蓋主導產業、具有區域特點的本土教材三部,分類別、分作物編輯印刷了具有實踐操作指導特點的實用技術手冊三大類60余種。在每部教材投入使用前均由市農廣校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嚴格審核把關,不斷豐富和提升教材庫水準。
三、規范過程管理,確保精準施教
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堅持細化流程,制度先行, 強化管理,實施精準培訓。
。ㄒ唬⿲嵭小567”管理
嚴格落實第一堂課、信息公示、督導檢查、信息報送、臺賬登記“五項制度”;始終堅持培訓周期有計劃、培訓過程有記錄、授課教師有教案、學員信息有檔案、實踐教學有方案、跟蹤服務有日志的“六有要求”;全市統一實行培訓質量承諾、雙班主任、學習用品、培訓臺賬、培訓規范、檔案管理、考試考核的“七統一規矩”,教育培訓環節嚴謹有序,質量管控科學規范。
。ǘ┞鋵嵢梽撔
一是培訓方式創新。突出培訓的系統性和專業性,培育的連續性和可提升性,內容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將課堂搬進田間大棚、畜禽圈舍、農場果園,創出了校村合作、校區(園區)合作、校場合作、校企合作四類培育模式。二是教學形式創新。采取“課堂授課與基地實訓”、“案例教學與模擬訓練”相結合、培育對象點菜,專家下廚,科技人員與培育對象結對子方式,送教下鄉,進村入社,進場入企,從而實現了培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無縫對接。組織學員到同類產業先進園區參觀考察,解放思想,拓寬視野。三是提升通道創新。學校緊密結合培育工作,鼓勵培育對象參加涉農專業函授中;驅?茖哟卫^續教育,持續提升其綜合素質。截至目前,已有1502名培育對象成為涉農專業函授中專班學員,26人參加了網絡專本科教育,培育對象素質提升有了新通道;826名培育對象通過技能鑒定取得了初中級職業資格,從事專業技能服務有了通行證。
(三)加快培訓向培育轉變
培訓教育推廣方案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培養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具有較高業務素質與服務能力的農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農機作業服務人才隊伍,為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我縣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目標任務
通過教育行動,著力建設三支人才隊伍:一是建設一支思想堅定、決策科學、作風正派、執行有力、管理有方的農機管理人才隊伍;二是建設一支結合實際、學風優良、技術過硬、支撐有力、指導有方的技術人才隊伍;三是建設一支有文化、懂技術、講誠信、會操作、善經營、能致富、保安全的農機作業服務人才隊伍。
20xx年培訓任務:培訓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技術推廣、培訓、質量管理等人員20人次,培訓拖拉機手40人次,插秧機手22人次、收割機手200人次、新購機農民350人次、拖拉機機主及駕駛員(安全教育)300人次、農機維修人員25人次。
三、培訓對象及培訓內容
培訓對象:一是鎮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技術、教育培訓、質量監督等管理干部、技術人員;二是農機專家、鄉鎮責任農機員;三是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農機手及農機修理從業人員。
培訓內容:圍繞本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實際和近幾年農業機械化項目實施,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確定培訓內容。培訓內容主要針對貫徹執行農業機械化政策法規和重點技術推廣的需要,著重對農機管理(監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及有關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等方面的培訓。突出本地重點推廣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等內容,重點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機械化收割等實用新技術的培訓。
四、培訓方式
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分層次、分類別,采取以會代訓、集中辦班、專題講座和現場實訓等方式開展培訓工作。集中辦班主要是在縣級集中辦班培訓;現場實訓主要是對農機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機維修人員和農機大戶等,通過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現場實訓,提高其生產技能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ㄒ唬┨岣哒J識,加強領導。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是農業(農機)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鎮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服務“三農”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爭取財政資金投入,確保教育培訓大行動順利推進。
(二)制定,突出重點。縣農機監理站要抓緊制定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培訓目標,確定培訓內容,落實培訓責任。要圍繞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重點抓好農機管理(監理)人員、農機技術人員、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農機作業服務人員的培訓,穩步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鑒定。
。ㄈ┚慕M織,創新形式?h農機監理站充分利用國家面向農村、農民的培訓政策,有機結合農業機械化重點推廣項目、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以及農機跨區作業、年檢審、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的開展,積極創造培訓機會,著力搞活培訓形式,不斷提高培訓效果。要建立農機教育培訓的組織平臺,以農機推廣機構、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學校和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為依托,充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培訓,在農機主管部門領導下,采取事企聯合、校企聯動等方式,鼓勵相關企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等團體共同參與培訓活動。要采取現場演示、送教進村、科技入戶、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創新培訓方法,做到培訓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吸引更多的農民群眾參加培訓學習。
【培訓教育推廣方案】相關文章:
教育培訓推廣文案12-28
教育培訓營銷推廣語句12-28
教育培訓機構推廣語12-28
教育培訓公司品牌推廣語12-28
線上教育推廣方案(精選12篇)02-24
教育培訓方案01-11
國學教育培訓方案01-20
教育機構培訓方案01-02
教育培訓宣傳方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