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培訓方案

時間:2023-05-23 08:37:58 培訓方案 我要投稿

【必備】培訓方案3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訓方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培訓方案3篇

培訓方案 篇1

  今年我校新配置了6套班班通設備,為了提高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和電腦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學校校本培訓,充分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及推廣,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學設備的巨大作用, 使絕大部分學科教師能夠利用“班班通”設備和資源開展課堂教學。經學校研究決定組織全校中青年教師開展“班班通”工程的相關業務培訓。結合縣電教館的相關要求及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劉祠小學學校“班班通”培訓方案》。

  一、目標和任務

  ㈠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技術管理人員掌握

  1、班班通”設備基本使用;

  2、“班班通”設備管理與維護;

  3、校園局域網建設與管理;

  4、校園網絡安全。

  ㈡、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學科教師掌握

  1、“班班通”設備基本使用;

  2、“班班通”教學資源獲取;

  3、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

  4、“班班通”教學應用。

  二、培訓內容和目標

  1、“班班通”設備使用的`培訓,重點是暢言教學系統備課平臺、教學平臺和電子白板以及投影機的使用,要強調教師正確進行開關機操作,確保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能充分散熱,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2、“班班通”設備管理與維護的培訓,重點是“班班通”設備硬件管理和常見問題的維護,確保班班通設備的正常運轉。

  3、“班班通”教學資源獲取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如何獲取“班班通”教學資源以及利用局域網訪問遠程教育接收資源和學校教學資源庫。

  4、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了解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時代背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模塊等。進一步推進我校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深入發展。

  5、“班班通”教學應用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結合學科特點如何利用暢言教學系統備課平臺、教學平臺和電子白板進行進行備課和教學,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地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盡早使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成為我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培訓對象:

  劉祠學校教師。

  四、具體安排表

  “班班”校內培訓計劃表

  二〇**年九月十六日

培訓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對于入職期教師來說,如何建立活而不亂的班級常規是保證教育教學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由于入職期教師缺乏對建立常規與幼個自由活動兩者間關系的認識,易導致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難以尋求兩者間的平衡。為此通過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線典型的常規培養案例,以情境再現的方式呈現于入職期教師的眼前,在與情境的互動中,體驗孩子在形成規則意識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從而讓教師警醒、頓悟,習得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培訓目的:

  1. 了解自由與規則的概念、兩者間的關系及具體實施方法。

  2.能積極參與互動游戲,并大膽表達個人見解。

  3.體會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頓悟。

  培訓準備:

  1. 貼近入職期教師工作實際的案例若干。

  2. 梳理每個案例的深刻含義。

  3. 情景再現所需道具:書、椅子、筆記本電腦、

  培訓步驟:

  一、討論活動

  1.話題:為什么要有規則?

  2.思考:

  (1)你在這次學習中想得到什么?

  (2)建立規則的意義是什么?

  目的:學習是有目的、滿足個人需求的一種獲取知識、經驗的活動。當學習者帶著清晰的學習目的開啟學習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幫于實現學習目的的機會,捕捉相關信息,進而主動梳理、整合、加工,從而形成個人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

  3.案例:紅綠燈

  當一個交通十字路口的信號燈發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會出現什么情況?(所有的車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駛,互不相讓,導致交通嚴重堵塞)試想,一個沒有了交通信號燈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會被打破,所有的車輛將失去自由行駛的權力。而信號燈作為一種規則,起到了約束行人與司機行為的作用,而在這樣一種有序的狀態下,才能確保行人與司機相對的自由權限。

  4.情景再現

  (1)主題:上課遲到

  (2)流程:

  *培訓者明確要求:進教室遲到,要上交電腦。

  *現場請一位教師扮演一位上課遲到的學生,手里拎著手提電腦。從門外跑進教室。培訓者只用眼睛看著對方,不說話。過會,改為訓斥。

  (3)分享體驗感受

  *當培訓者用眼睛看著遲到者時,通常對方會自責、內疚,而當遲到者被訓斥時,因自我尊嚴被剝奪,既會產生無所謂的心理。

  *因為手提電腦對自己非常重要,是學習與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備用品,如果因遲到上交,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動力驅使自己千萬不要遲到。

  (4)啟示:用最怕失去的東西作為懲罰,是增強他人積極驅動力的最好方法。

  4.小結:規則是對人行為的正確導向,只有當規則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這個自由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是隨心所欲的一種“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維護每人的權力,建立社會秩序,規則是會的進步。擁有規則必須對自己負責任,規則可以保護人類,減少傷害的發生。

  二、自由篇

  (一)自由的概念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因專制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亦常被稱為“人個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狀態。

  2.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訓者上前安撫、勸戒。

  (2)分享感受:最終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來的。

  (3)分析:在對孩子進行勸戒、安撫的過程中,教師與孩子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強制關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確要求,制定好規則,就不會有沖突發生。

  3.鞏固概念

  提問:“自由”的定義是什么?

  (二)教育中自由的含義

  1.含義:自我尊嚴不受侵害,自己對自我的體驗。

  2.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與培訓者對視,培訓者手指教師什么也不說,對視1分鐘。

  (2)分享感受

  (3)分析:當自己被人無聲的指責時,內心會有一種畏縮、委屈、憤怒等多種情緒體驗。自我尊嚴感是一種存在感,當別人指責自己時,盡管會感到不舒服,但存在感始終在。特別是沒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實操演練

  (一)案例1

  1.事件:一個孩子不斷要玩電子產品,看完電視后玩電腦,電腦玩完玩手機,玩完了手機再玩學習機。

  2.討論: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母親你會如何做?

  目的:檢視教師是否能在理解規則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規則來避免沖突發生。

  3.措施:

  (1)與孩子協商規則:每天看1-2盤碟片,每次半每小時,與電視保持3米遠,看完后自己關閉電視。

  (2)成人需與孩子確認:你確定這樣做嗎?(這表現出成人與孩子間的相互尊重)

  (3)如果孩子看完兩盤碟片后還要看,成人可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這是我們之前說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現出成人尊重孩子的情緒渲泄。

  (二)案例2

  1.事件:兩個孩子來回打斗,成人如何解決?

  2.措施:

  成人建議孩子換一個游戲玩,這是英雄主義的游戲不可以存在,會對彼此造成傷害。因為孩子間往往是由玩著打鬧,發展成真打。

  3.事件進一步發展:兩個孩子打鬧玩后,相互推卸責任,在老師那里告狀,尋求支持。

  4.措施:

  (1)請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

  (2)你們2個誰先說?

  (3)請告訴我細節。

  (4)你們彼此碰觸對方身體有沒有經過對方同意?

  (5)請打人者向對方道歉,教師并向受害者說:他打人老師會處理的'。

  (6)你打他了,這也是粗魯的行為,你也應向對方道歉。

  (7)下一次你們要知道再與同伴玩時,要學會邀請同伴。

  (8)如果一方邀請另一方玩時遭拒而哭鬧,教師引導:你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他有權對你說“不”,而你也同樣有權拒絕別人的請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確粗魯的行為不可以

  第二步:請當事人陳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關系需得到別人的同意

  第四步:尊重別人說“不”

  第五步:有得利說“不”

  6.提升經驗

  (1)規則的核心:粗魯、粗俗的行為不可有

  (2)產生糾紛時,先照顧孩子的情緒,既先傾聽孩子的陳述。

  (3)標準語言:請告訴老師發生了什么事?誰先說?

  (4)聽完一個陳述,再聽另一個人的陳述,并反問孩子:事情是這樣的嗎?

  (5)剝離事件內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為

  (三)案例3

  1.事件:同伴間互相威脅,如果你不給我玩具玩,我就讓別人不跟你玩。

  2.措施:

  (1)對于4-6歲幼兒的解決方案

  培訓者演示:我們是不是好朋友,與你要的這個玩具沒有關系,你在威脅我,請你尊重我的選擇。

  (2)對于小托班幼兒

  培訓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師身邊演示:你告訴他這是你的東西,請你尊重我。接下來,培訓者拉著遭到拒絕的老師身邊說:這是她的玩具,請你尊重她的決定。

  啟示:物的歸屬感應從小建立,而分享的核心是要學會抉擇,不是強制的分享。

  四、 基本規則

  (一)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1.情景再現

  (1)由兩位老師配合演示互搶一本書,一個搶到了書,另一個則哭;培訓者扮演老師。

  (2)知道你們兩個人都很難過,發生了什么事?

  (3)這是誰的東西?

  (4)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5)知道你是想看一下,但要經過對方的允許,請你向她道歉。

  (6)摟著孩子強化意識:老師真為你高興,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

  (7)你非常想看這個本書嗎?你可以對朋友說:我可以看一下你的書嗎?

  (8)每個人都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力,你應該尊重朋友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其它玩具。

  啟示:教師在處理糾紛時,要傾聽,判斷物的歸屬,要清明,快速找出破綻。

  2.拓展情景

  如果孩子不愿道歉,老師要安撫受傷害的孩子,讓他先等待一會,老師會陪那個傷害他的孩子一同道歉。接下來,老師要詢問不道歉的原因,并請孩子練習說“對不起”,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只到孩子能自如的說出“對不起”,老師帶著他去找到那個受傷害的孩子,告訴對方:他已經有勇氣向你道歉了。然后老師請孩子向同伴說“ 對不起”。最后再次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向別人道歉并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二)請歸位

  1.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幼兒,去書架處拿書,假裝看一下,就把書放在了椅子上。

  (2)由于之前沒有制定規則,如果孩子為托小班幼兒,教師則問:你忘了什么?請把它歸位,并拉著孩子的手,拿起書送回至書架處歸位。

  2.拓展情景

  (1)請2位老師扮演2個互相推諉不愿將書歸位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出面引導。

  師:書是誰使用的,請你把它歸位。

  (3)孩子將書甩給同伴去放書。

  師:請你用正確的動作將書交給同伴,并請他幫你歸位這本書,你該說什么呢?

  (三)請等待

  1.問題情景

  一個孩子在玩秋千,其他孩子也想玩,如果這是發生在你們班的事,你該如何處理。

  目的:了解入職期教師當前處理類似事件的經驗水平,幫助教師回顧以往已經歷的類似事件。

  2.小結:通常,教師都會選擇與正在玩秋千的孩子溝通,確定每人玩秋千的時間,然后請其他幼兒排隊等待。

  3.正確的方法:在游戲前與幼兒先定好規則:誰先玩,玩多久。

  (四)不可以打擾別人

  1.情景再現

  (1)請兩位教師分別扮演一個正在看書,一個打擾同伴看書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的老師摟住搗亂的孩子說:我們不去打擾她,你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2.拓展情景——有急事需要打擾別人時

  解決方法:教育孩子學會說:對不起,我需要打擾一下你們。

  五、如何建立規則

  (一)建立規則意識,不是建立規則本身

  1.例:天空突降冰雹,孩子們興奮的涌到窗前專注的看,桌上的學習用品在孩子們匆忙離座時,撞亂地面并被孩子們踩在腳下。此時,老師不要急于讓孩子把物品歸位,否則孩子們會失去更重要的觀察冰雹的機會。

  2.例:下午離園時,一個孩子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來接她,就急著跑向媽媽,而未將玩具歸位。此時老師說:先和媽媽說說話,然后再一起將玩具歸位。

  (二)建立“權力”意識

  1.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邀請同伴玩耍,卻遭拒的正在哭泣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坐在孩子身邊摟著她問:發生什么事了嗎?

  孩子:我想找小朋友玩,可他不和我玩。

  師:你有邀請朋友一起游戲的權力,但每個人也有拒絕別人邀請的權力。你可以再試著找其他同伴玩,相信你一定能邀請到想與你玩的朋友。

  2.分析:接受邀請與拒絕邀請沒有對與錯之分,因此老師不要用對錯來引導幼兒對社會行為的判斷。

  小結:規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準則,只有按規則行事,才能確保每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當規則提出后,無論是對是錯,只要在沒有修改前,大家都應遵守。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想執行規則就執行,不想執行就不執行,這會使一個集體、社會出現混亂局面。

培訓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全科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

  以培訓基地為中心,分級實施。轉崗培訓工作以《規劃》為指導。社區、鄉鎮在崗臨床醫師為對象,全省統一規劃,市州分配培訓計劃,縣區確定培訓人員,基層醫療機構落實培訓任務。

  (二)立足省情。

  與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工作、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相銜接,分類培養。根據我省衛生人員培訓無專項經費的具體情況。根據每位培訓對象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時間、內容與流程。

  (三)突出重點。

  以加強培訓對象臨床實踐能力與臨床實用技術為重點,提高能力。采取臨床觀摩、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基層現場指導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提高培訓對象對常見病的臨床診療水平,增強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四)責任分解。

  省衛生廳科教處擬定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各負其責。建立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組織管理網絡。負責方案實施的綜合協調工作;省衛生廳婦社處負責組織實施社區醫療機構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省衛生廳農衛處負責組織實施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各市、州衛生局負責培訓基地的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監督檢查;各縣(市、區)衛生局負責培訓對象的確定與相關工作的協調、溝通;各培訓基地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建立指導老師與培訓對象的一對一聯系,具體組織實施全科醫生培訓、考核和培訓效果評價。

  三、培養目標。

  通過開展轉崗培訓。培養一支適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全科醫生隊伍,提升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基本醫療技術水平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基本實現城市每萬名居民擁有1。5名全科醫生,農村每個鄉鎮衛生院1名全科醫生的目標,基本滿足“小病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在身邊”基層衛生技術人才需求,逐步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四、培訓對象。

  (一)培訓對象條件。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從事醫療工作1年以上。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具有醫學中專以上學歷。有一定的臨床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優先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骨干人員以及曾接受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全科醫師骨干進修或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的人員。

  (二)培訓對象選拔。

  省衛生廳科教處根據衛生部下達的培訓任務。廳婦社處、農衛處向各市、州衛生局下達培訓計劃,按照我省培養目標向廳婦社處、農衛處分解任務。各市、州衛生局向各縣、區衛生局分配培訓名額,各縣、區衛生按照培訓對象條件確定培訓人員名單,并上報市、州衛生局。

  五、培訓基地。

  (一)基地確定。

  1、理論培訓基地。

  分別確定社區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轉崗理論培訓基地。結合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在崗人員培訓工作實際。

  2、臨床技能培訓基地。

  根據我省實際。分別承擔本市、州培訓任務。確定14個市、州醫院為轉崗培訓的臨床技能訓練基地。

  3、基層實踐培訓基地。

  以各縣、區醫院為主。由縣、區衛生局遴選,選擇部分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中心鄉鎮衛生院為補充。市、州衛生局確定。

  (二)基地職責。

  負責本基地教學計劃制訂、教學課程安排、教學質量檢查與培訓對象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根據衛生部的培訓大綱安排培訓對象的理論學習、技能培訓和臨床實踐等。組織與實施培訓對象科室輪轉、進出科考核與培訓結業考試、技能考核,組織管理指導老師與培訓對象的.培訓計劃的制訂和落實。組織落實培訓對象集中學習期間的生活安排與管理。

  (三)指導老師。

  理論培訓指導老師由各基地相關專業任課教師擔任。臨床技能和基層實踐培訓指導老師應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須經基地推薦,并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由市、州衛生局認定。

  六、培訓時間及方式。

  培訓時間不少于12個月。基層實踐不少于4個月。培訓方式可采用集中理論培訓、個別面授、臨床觀摩、學術講座、科室輪轉、基層現場指導、遠程教學等多種形式進行。其中理論培訓不少于1個月(132學時)臨床技能訓練不少于7個月。

  原則保證培訓大綱所要求課時的情況下。應本著“缺什么,對已參加過全科醫生骨干培訓、全科醫生在崗培訓、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的人員。補什么”原則,由指導老師參考培訓對象個人的意愿,采取按需分程、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相應縮短培訓時間。

  七、培訓內容及要求。

  培訓內容以衛生部制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為主。主要包全科醫學理論培訓、臨床技能訓練及基層實踐。結合我省基層醫療機構實際確定。

  (一)理論培訓。

  重點學習全科醫學及相關理論、醫患關系與人際溝通、康復醫學、心理衛生、預防醫學和醫療信息管理等內容。遠程教學為輔的形式進行。以集中面授為主。

  (二)臨床技能訓練。

  分為臨床基礎培訓和臨床科室輪轉兩部分。學員可以根據自己原來的專科,以輪轉科室為重點。選擇其中至少四個科室進行輪轉。各科實習內容及時間,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鄉鎮衛生院人員培訓也可參照衛生部組織編寫的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在職培訓指導手冊》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在職培訓系列教材急診急救指導手冊》對培訓內容做適當調整。

  (三)基層實踐。

  主要是帶教醫師的指導下。使其掌握全科醫療服務技能和預防保健相關工作的能力,通過學員直接參加基層全科診療實踐和病人管理活動。以培訓講授、具體工作實踐、演示觀摩、案例討論等形式進行。具體為:

  1、全科醫療服務技能實踐不少于1個月。

  掌握全科醫生的接診方式、醫患溝通技巧;以個人為中心的照顧方式;家庭保健的內容與方法、家系圖的繪制與家庭結構分析;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與管理(每人至少完成2份規范的健康檔案)社區常用藥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應觀察;雙向轉診原則及其操作方式;病人群體和個體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詢、評價等)至少組織實施一次群體性的健康教育活動;法定傳染病報告程序。熟悉社區衛生服務需求評價、社區衛生診斷的原則和基本步驟;社區衛生服務計劃、實施與評價的基本方法;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及團隊合作的工作方法;兒童免疫規劃知識和預防接種技術要求;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與處理規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

  2、慢性病管理實踐不少于0.5個月。

  掌握高血壓、糖尿病、copd腦卒中等重點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篩查、預防控制與連續性綜合管理技能;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營養學基本知識;慢性病的膳食、運動及心理指導原則與方法;居民群體和病人個體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和評價方法。解冠心病、copd腦卒中等常見疾病的康復方法。

  3、重點人群保健不少于1個月。

  包括《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規范》預防接種服務規范》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熟悉老年保健的目標、內容、方法與要求;老年常見健康問題的預防、處理及居家照顧、家庭病床管理。掌握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相關政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4、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婦幼保健院參觀見習不少于0.5個月。解傳染病的防控體系及工作流程;兒童保健、婦女保健體系、內容與方法。

  5、基層衛生服務管理不少于1個月。

  熟悉基層衛生服務中的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評價指標、方法和程序;病人滿意度調查及分析方法;基層衛生服務團隊的工作模式;與社區組織和其他專業人員溝通的渠道和溝通的技術。解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運行及管理模式。

  八、結業考核。

  結業考核由省衛生廳統一組織。考核內容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兩部分,廳婦社處、農衛處、科教處和各市、州衛生局各負其責。對考試考核全部合格者由省衛生廳頒發《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合格證書》廳婦社處、農衛處分別負責社區人員和鄉鎮衛生院人員的理論培訓階段的理論考試;各市、州衛生局負責臨床技能訓練和基層實踐培訓階段的實踐技能考核;廳科教處負責考試考核的過程監督和證書發放。主要檢查培訓對象的理論考試試卷、實踐技能考核方式與過程、臨床技能訓練和基層實踐記錄。組織專家對培訓對象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抽查。

  九、組織實施.

  (一)執行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二)培訓計劃。

  (三)政策支持。

  崗人員轉崗培訓培訓期間。由所在醫療機構發放,工資福利待遇保持不變。計算工作年限,住宿由培訓基地統一安排。經過培訓考核合格者可變更注冊為全科執業范圍,同時作為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之一。

  (四)培訓經費。

  社區衛生人員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結合中西部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項目進行。

  (五)監督檢查。

  省衛生廳負責轉崗培訓實施的過程監管和效果評價工作。保證培訓任務的落實和培訓質量的穩定。將適時組織專家對培訓的實施進行督導。

【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培訓方案2022入門培訓方案10-19

培訓機構培訓方案09-20

關于培訓方案策劃培訓方案及計劃03-15

培訓的方案11-11

培訓方案02-12

培訓的方案03-13

培訓班培訓方案03-06

禮儀培訓方案04-30

餐飲培訓方案04-30

技能培訓方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