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28 金羊網-羊城晚報
本報訊記者劉虹、王倩報道:在本報近日進行針對“暑假BB”現象進行的青少年性教育調查中,學校教育被認為是青少年性教育最重要的渠道,有63.1%的家長和47%的中學生作此選擇。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不少中學對性教育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
教材是中學師生們對性教育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廣東省目前對于學生性健康教育沒有專門的教材,以前有一本用了很長時間的《青春期指導》涉及這些方面,但過于側重青春
期德育方面的教育,對時下接觸面廣泛的中學生來說,內容和形式顯然滯后。
今年新學年,北京、江蘇等地已試行青春期性教育課程及教材進入校園,廣東暫無動作。據了解,廣東省語言音像出版社已編輯出版了一套名為《性與健康》的讀物,全套四冊面向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同成長階段的,廣東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康體課讀物。然而,這些讀物尚未以教材形式進入校園。據了解,本學期實行一費制,學校不便增訂教材,學校不知如何把握使用尺度也是重要原因。如番禺某中學訂了50套《性與健康》,只供給老師閱讀參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中學除了在生理衛生課上講授淺顯的兩性知識外,性教育的任務更多倚重于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這樣性教育不但被動,學生不愿說就無從抓起,另一方面心理老師較多從心理上疏導,并未從根本上解除學生對生理上的困惑。還有學校防止學生交往“出軌”的辦法就是“抓學生早戀”。
有專家認為,過于強調道德意義的教育方法易使學生產生兩種態度:一是從道德上對性否定,走回上一代人青春教育悲劇的老路;二是使學生走向逆反。一位老師在內地執教時曾碰到過一件事:一名男生一時沖動,拉下了一名女生的裙子。學校將事情定性為“流氓行徑”,嚴肅處分了男生,自此這名男生抬不起頭來。而女生覺得沒臉見人,不肯回校上學,最后轉學。
[關注暑假BB現象 抓早戀不等]相關文章:
1.不等關系課件
2.
3.防早戀班會教案
4.bb滿月祝福語
5.認識不等式教案
8.高中生早戀檢討書
10.現象觀察的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