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老師,請注意不經意的心理虐待!

發布時間:2016-5-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2002-09-18     K12網友:黑白齋主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 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深埋在我的記憶中的一幕-- 

    我初中快畢業的那年, 數學老師在我們班上了一節看上去有一定規模的公開課。一位女同學被點上臺為大家演板,憑心而論,那道習題并不是太難。但我那位可憐的同學也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過于緊張,也許是的確不會做,她在黑板上胡亂地畫了幾筆, 便紅著臉跑回了座位。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開課的效果與老師的授課計劃。 

    第二天,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又特地點出了哪位女同學,舊話重提,不僅用極其嚴厲的話語加以指責,而且用了“象個豬玀”等言語進行了辱罵,那位女生當堂便痛哭起來。沒等初中畢業, 那位女生便離開了學校。 

    我至今不敢斷言, 哪位女生的失學與數學老師的辱罵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那位同學失聲痛哭的一幕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時,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顫栗。我至今仍不明白數學老師憑什么對哪位可憐的女同學橫加指責。而哪女同學現在的心靈上不知是否還存在著被傷害的陰影。 

    多年以后,當我也有幸成為一名教師時,不論在什么場合,我都力求出言謹慎,唯恐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然而,我卻看到越來越多的教師, 特別是青年教師在使用這種不是體罰卻勝似體罰的方式,對那些不具備反抗能力,且尚未成年的學生進行著“心理傷害”…… 

    開學不久,一位朋友引著其女A找到我,想為A轉一個班,以回避某老師。我清楚A是一個活潑大方、伶俐爽快的女孩,而她所在的班并不是一個差班,對于A的要求我表示出意外。但當A訴說完那位老師是如何在課堂上尋找理由來批評、諷刺她,有時甚至是無端地被處罰,而在課后老師又是如何漠視她的存在與辯解,使她感到很壓抑時,我知道A已成為那位年輕老師心理傷害的對象了。我便讓A講了一些與老師交往的故事,我發現性情耿直的A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那位年輕老師的不是,令年輕的老師處于尷尬之中。于是我針對A的情形,講了一些學生與老師交往中應注意的問題,告誡她該怎樣去與老師相處。然后,朋友又在我的建議下,領著A向那位老師作了一定的解釋。之后不久,朋友專程來對我說:A 現在的情緒好多了。  

    象A這樣能將事情處理得較為圓滿的可以說是一種幸運。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地發現并意識到心理傷害對孩子的危害, 事情將變得難以想象。 

    某班有一男生,智力較好,很有靈性,但生性頑皮,上課喜歡東張西望, 下課喜歡伸腳動手。對此,年輕的班主任傷透了腦筋窮盡辦法,但沒有效果,無奈之中, 叫來了學生的母親,對其子加以指責。不料,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教師, 她在承認孩子調皮的同時,也對班主任的某些做法提出了質疑,言談之中出現了爭吵,結果是不歡而散。自那以后,班主任便將該生作為處罰的對象。他對該生不打不罵,只是時時用言語相譏,借機對其辱罵,煽動學生孤立該生,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成績一路下滑,在隨后的幾次學習測試中,該生考得一塌糊涂,班主任便借機要求學校將該生視為“弱智”,這才引起學生父母的注意,最后雖說盡好話、賠盡小情將事態平息下去,但經此一鬧,孩子雖老實了許多, 但身上原有的靈氣全失,倒真有點象“弱智”似的,其母叫悔不迭。 

    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傷害也并非全部針對差生, 他們有時也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學生發泄自己的情緒。 

    M聰穎活潑,為人也十分乖巧,成績上乘,其父N 為一家公司的經理,體態較胖。M的語文老師在上課之余也不時跑到生意場上搗騰一下,撈點外快。一次,老師想從N的公司內弄點緊俏物資,賺點差價,但被原則性較強的N拒絕了。于是,心理傷害便沖著M而來。 在語文課上經常出現了公司老板個個“肥頭大耳”、“滿肚肥腸”、“黑良心”、“無奸不商”等具有針對性的字句,并不時要求學生結合班上的實際進行聯想。M 便在同學及老師異樣的眼神中變得異常地煩躁與沮喪。而語文老師這時又不失時機地指出“M 越來越古怪了”,并當眾懷有“好意”地勸誡了一番。一個活潑向上的優等生在語文教師的“教導”下漸漸地變得孤僻、冷漠、自暴自棄起來。 

    類似上述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 而且每一個事例的背后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哪些實施心理傷害的教師或即興發揮,或連續操作,其手段、招術變幻莫測,有時甚至是隱藏在滿臉笑容的背后,令人防不勝防。而且在傷害過后,一旦發生糾紛, 實施傷害者往往還“理直氣壯”, 因為被害者往往是拿不出強有力的證據的。 

    形成心理傷害蔓延的原因當然是十分復雜的。但從教師這一方面來說,由于許多青年教師傾向于將自己與其它行業同等學歷、同等勞動付出的人相比較,當感覺到自己的收入與社會待遇諸多方面遠遠低于他人時, 在他們的心理上便有著一種極不平衡的感覺,進而影響了他們的敬業精神,導致他們將自己的一腔怨氣發泄給學生。但他們又深知, 對學生進行公開的體罰是為社會及法律所不允許,一旦發生糾紛,則無疑會使自己處于不利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選擇了這種讓人抓不著把柄、 且又自認為具有“聰明”色彩的心理傷害。從學生這一方面來說, 獨生子在我國已成為受教育的主體,他們的任性與缺乏必要的約束,令年輕的教師惱恨交加,這些無疑在客觀上助長了教師們對其實施心理傷害。 

    受到過心理虐待的少年兒童,在其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種種心理障礙,嚴重時還會出現心理變態,這已是社會心理學家們所公認了的。由此可見,心理虐待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我們希望教育主管部門、教師、 學生家長及社會的有關方面充分注意到心理傷害的危害性,共同來尋找防止心理虐待的對策。 

 

[老師,請注意不經意的心理虐待!]相關文章:

1.給心理老師的祝福語

2.不經意間的同義詞是什么

3.情感心理語錄

4.心理活動教案

5.人物心理的成語

6.心理學結業論文

7.心理學試題與答案

8.心理學數據論文

9.心理學與腦論文

10.心理學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