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寧區淳化中學
宮啟平
最新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了對學生全面能力培養的要求。具體到實際的課堂教學操作中,也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引導,使得他們能夠從直接的課堂教學中獲得能力素質的鍛煉機會。或者說可以通過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真正的放開手腳,將課堂看作他們產生問題激發思維的訓練場,而教師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學生的啟發、協助、研討性的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構思,。那么,教師在其間只是在和學生們一同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且盡可能地使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獨立思考、協同合作和發現探索的樂趣。
就目前《大綱》中明確要求的各項能力要求(閱讀、書寫、口語交際和寫作),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扣住教材抓住其中的某一條,分階段采用不同活動形式實施教學。并且結合初中階段學生普遍的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盡量在每一節課上扣準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給學生多設置一些有利于學生表現自我的環節,以期避免過去的那種只重教師分析而輕學生參與的沉悶課堂氣氛。而且往往是老師講的巨細無遺,學生寫得大汗淋漓,“小記書員們”拿在手上的筆記與書店里的參考書別無二致。就筆者個人的教學實踐而言,在課堂上可以借用不同形式的表演來幫助我們學習課文,豐富語文課堂的活動形式,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我們總在說課堂就是大家展現自我的舞臺,那為什么不給他們機會盡情表演一番呢?實際上表演也是我們原來語文課上經常采用到的一種活動形式,不過我們這里給學生的這種“表演”要求和安排可能更加系統地針對教學目標的實施。我們會從課本到劇本,從分角色朗讀表演到經過事先彩排的小劇場表演,各個環節上精心設計一些盡可能發揮同學們不同才能的表演方案。并且在他們當中組織起一只“專業”的劇本創作隊伍和一只專門的導演排練隊伍,而且在班級中設立一些表演獎項,給在整個活動中表演、表現出色的同學頒發獎品。比如,我在講第一冊《宋定伯捉鬼》這課時,事先請同學們預習課文疏通文意,并且根據本文出現的人物的不同特點,自由搭配組成七~八人的創作小組,將課文改編成一部故事劇的腳本。同樣是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們對新的要求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紛紛互相打聽如何創作劇本。這時老師結合課文的教學要求,請大家在搞清文意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并且不對劇本提出任何限制性的要求,任其自由發揮。第一課時按照預先制定的教學目標疏通文意,講解部分疑難字詞,后面留出部分時間,由各小組選出各自的演出劇本進行討論,最后由全體同學舉手表決選出一部大家認可的劇本。第二課時首先請劇本創作小組的成員上臺進行課文、劇本對照朗讀,在由小組的演出人員現場表演該出劇目《宋定伯捉鬼》,演出結束大家推選出本場的“最佳演員”,并授予創作小組“杰出表現”稱號。學生們最終在精彩的表演和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課文的討論和學習。
課堂教學的成敗,最終還是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前我們是看一堂課教師投入多少,經常是課堂容量大的課被認為是好課。我的老師就生動的舉例說明,老師一堂課要完成一桶水的量,那么你的備課就要有一池水的量,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學生在這節課上接受理解多少則少有顧及,老師和學生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完全隔斷了課堂交流, 教學成效又怎么會得到反映,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又怎能提高。
語文從其教學的根本目的來講,就是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事,一種精神再現的藝術。也就是說歸根結底他是一種藝術形式,同繪畫、音樂、雕塑、戲劇一樣,只是他們有著不同的欣賞內容,在向我們傳達著不同的有關人的聲音。要知道我們從炎黃祖先那里繼承來的不只是一種僵死的語言工具,而是一種蘊涵著我們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血脈的鮮活的東西。那么我們今天再將它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后代時,就更不應該是僅僅在教授一門語言,一種用來教會我們如何說話交流的工具。據說現在整個世界在掀起一股學習漢語的風潮,而且這股風潮首先是從和我們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韓國、日本引起的,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漢語言是世界上最難理解的語言,更何況是那些膚色各異的非漢文化圈的人呢。這是因為什么呢?毫無疑問,我們身處在不同的國度,擁有不同的歷史文化。這種語言之間的差別或者說是隔膜,就說明它不僅是工具那么簡單,而且負載了更多語言之外各個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東西。從這里我們也可以說,語文不單單是教書識字,也是通過文字將我們這個民族所獨具的文化傳承下去。而在這一過程中形象性的充分發揮,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演是種綜合藝術,要求演員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對劇本的理解和對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而同時我們的學生又是處在初中這樣一個表現欲望積極的時期,可以鼓勵大家的這種表現欲,充分利用表演這種活動形式,促使我們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表演與語文實踐綜合能力的養成(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6.競選課代表演講稿
7.新生黨員代表演講稿
10.關于養成良好習慣的廣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