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3班語文課 教師:田克君
A.課時安排:2001年11月19日共1課時。No.64
B.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熟悉課文表達式;
2.思想教育目標: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養目標: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備相關的能力。
C.教學重點:散文的欣賞。
D.教學難點: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E.教學方法:新授課,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比較的點撥法,將學生導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過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體味,捕捉情感信息,認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進一步體例體會散文“情”與“景”、“形”與“神”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
F.教具使用:相關課件。
教學內容和步驟--
檢查背誦
一、鑒賞要點
(一) 變換觀察點,多角度描寫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對景物的描寫,要講究抓住特征,講究多角度描寫,講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寫景物,需要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觀察,需要不斷變換觀察點(也叫立足點)。描寫對象不變,觀察點方位不斷變換,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點,從而描寫出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本文在對小屋的描寫時,作者就運用了這種寫法。遠望,小屋點綴著山,“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近看,樹點綴著小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剐∥蒿@得含蓄而有風度!笨吹叫∥莸恼w,大小,與樹的動靜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鮮明的局部,一些線條、一排屋瓦、一片藍、一片白,小屋在樹的遮掩中“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輕靈而自由”。
仰視,小屋“出現在另一些樹的上面”,俯視,“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從小屋的里面向外看“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總之,作者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描寫,寫出小屋的千姿百態,寫出小屋的神韻。作者能夠遠近俯仰地放縱筆墨,正是心靈自由,襟懷開闊的內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筆調清新,語言優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兩相對稱的句式
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保ㄆ渌瑯拥木渥樱裕
適當地運用了文言詞句,使本文語言顯得雋逸瀟灑。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舉目千里”。
獨創性的詞匯如“領土”、“領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讓人感到清新的氣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例:“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樹與人有了共同點,賦予樹以人的活力與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與精神的形象化寫照,寫出作者的心胸與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本文寫作的意旨,是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這意旨不明寫,卻寄寓貫穿在對小屋與環境的描寫、贊美之中。寫外在的景物,實際上是寫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則是帶著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觀色彩的景物。雖然不明言情志,卻處處寫情志,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這就是“托物言志”寫法。
作業:1.完成3+X中的本課內容,明天交。
2.完成質監,明天交。
3.背誦蘇軾《江城子》、李煜《浪濤沙》,周三課上檢查。
4.預習《燈》,并完成《3+X》中的預習部分,周三課上提問。
[我的空中樓閣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