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精華帖:http://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517
改革者轉帖
山東淄博臨淄敬仲一中 史永明
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靠教育。”“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國家教育部長陳至力也說:“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造能力為核心的教育。”那么,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育也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為語文教育重要形式和寫作教學,“教師不是實驗者,而是學生作文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不會寫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也不會天生具有創新能力,傳統的作文教學很難啟發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作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設法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啟發和素材,如看圖畫、讀書、聽音樂、看戲劇、討論等等,以喚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和創作欲望,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探索創新作文教學的新路。筆者就作文的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精心命題 開啟思路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它能使學生神思飛揚,產生無窮的聯想、想象,開啟學生創作的思路。首先,題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驗范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經驗范圍內的,是學生能寫的,經過選擇才能定下題目來。”(葉圣陶語)其次,題目須刻意求新、求異、求活。“出作文題目一定要為學生著想,鉆進學生內的心里去考慮,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如:《記一件小事》、《假日見聞》、《我的媽媽》與《我第一次--》、《難忘的--》、《燭光里的微笑》;再如:《我的鉛筆盒》、《電腦的功用》、《我的新發明》與《小河的眼淚》、《站在月球上想到的》、《人類能夠自由飛翔嗎》。筆者將創造性作文簡單分為以下幾類:1、仿寫、改寫、擴寫、續寫、補寫,如將古詩《買炭翁》改寫成記敘文;續寫《狐貍和烏鴉》、《孔已己》、《我的叔叔于勒》、《故鄉》、縮寫《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等。2、創作 童話、寓言,如《貓鼠對話》、《小草的故鄉》、《玫瑰的哭泣》。3、虛構科學幻想,如《站在月球上想到的》、《地球毀滅后》、《人機同體》。4、寫調查報告,如《淄河污染狀況》、《麻雀為什么越來越少》。5、寫科學小發明,《電動船的制作》、《捕鼠器的研制過程》。6,記述小實驗,如《紙杯燒水》、《二氧化碳滅火》。7、根據古詩、課文寫想象文章,如學了《送元二使安西》創作一篇送別的散文,根據《過故人莊》寫一篇有關田園美景的散文,等等。
綜觀近幾年中高考作文,讓人欣喜的是題目更新、要求更加寬泛、重在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露和對學生求新、求異思維、創造能力的考察,像1998年高考作文補寫《媽媽只洗了一只鞋》、1999年高考《假如記憶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1年高考《誠信》;各地市中考作文更是標新立異、追求創新、奇葩竟相開放。
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追求創新個性的社會,“改革開放極大的擴展了人們的視野,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青年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開放、追求創新的欲望更加強烈,創新作文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應“看不慣”,而應正確的加以引導,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不要強加給學生一個公式化、千篇一律的固定摸式,而是精心命題,以題啟思,以題激情,開拓思路,張揚個性,立意求新,辟奇徑、發奇思,寫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佳作。
二、 創設情景 發揮想象
華羅庚說:“人之所以可貴就在于會創造。”著名創造學家韋斯伯格說:“實質上環境真正創造了創造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環境啟發人,環境養育人,環境造就人。江澤民要求:“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所以說,只有在濃厚的創造氛圍和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中,只有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機勃勃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具有真正創新精神的人才,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作文才能綻開出片片亮麗動人的花海,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何嘗不是如此!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上首先要確定“學為主體”的原則。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講解須做到“開而弗達,導而弗牽”,使學生學習寫作知識做到“探索--轉化--再現”。其次,課堂上,還可以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如播放恰當的音樂、觀看合適的影視作品、有感情的朗讀優秀時文,如果可能,還可以帶領學生現場作文等等,總之,要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使課堂形式靈活、多樣、有效,氣氛活躍、熱烈、充滿激情,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時時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漣漪,能使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想象,不拘一格、“隨心所欲”的創作出個性突出、立意新穎的“創新作文”。
三、 問題討論 豐富材料
學生有了廣闊的思路,能夠發揮豐富的聯想想象,這只是自己的東西,還應在文章內容、寫法、思路、立意等方面吸取他人之長,集思廣益,才能使作文更豐富、更富有創新性。這樣,學生的作文不是頭重腳輕、嘴尖皮厚,而是變的內容充實、文意深刻;不但是“文質彬彬”,而且在求新求異上定是氣勢磅礴、立意新穎。可見,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有的寫、會表達、善修辭”才是關鍵性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只靠說教是不行的,作文教學中利用問題討論式教學,便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修辭水平。例如作文題目:《我第一次--》,可設計如下問題:1、你打算寫什么事?2、這件事的經過如何?有那些人物?時間、地點是什么?3、要贊揚(批評)什么?4、文章分幾段寫?5、你打算用什么寫法?6、你打算用什么修辭?作文課時便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一)、讓學生分小組圍坐。(二)、教師出示作文題目及問題。(三)、獨立完成問題。(四)、小組討論。各組討論每個人的內容,并簡單寫出來,選出代表綜合一至幾個較完整的寫作方案。(五)、小組交流。讓各組代表登臺講說,互補優缺,互相借鑒,但不要雷同。(六)收集資料,自由討論,相互指點,互相借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合作能力、講演能力、聽講能力、互助能力、閱讀能力、創新能力必將有大的提高,作文自然“有的寫”,一定能使文章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立意新穎,富有創新精神。這樣多次練習,也為以后的寫作指明了方向:加大閱讀量、勤做筆記、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分析,勇于創新,一定能寫出優秀的富有創新性的佳作。這樣做,完全符合語文知識長期積累、能力長期培養鍛煉的規律。
四、構思成文 反復修改
構思是文章寫作成功的關鍵,這是常理,筆者上述幾點遍可以作為構思的基礎,依此為根本列好提綱便可,在此,不再贅述。一篇文章寫成了,教師一定要時時告戒學生,當新作完成,切莫束之高閣,必須反復修改,幾易其稿,才能定稿,“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文章修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到底改什么,怎么改?“須精思細改,如文章草創已定,便從頭至尾一一檢點。氣有不順處,須疏之使順;機有不圓處,須使之圓;血脈有不貫處,須融之使貫;音節有不葉處,須調之使葉,如此仔細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一時潦草,便而茍安,微疵不去,終為美玉之玷矣。”(清唐彪〈〈讀書作文譜〉〉語)此語可謂文章修改的精辟論斷。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內容的充實、修辭的完善、立意的升華定能使思維更加廣闊與深刻,使思維更具獨立性與判斷性、使文章更富有新穎與創新性。
筆者要補充的是,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培養決不可一促而就。一篇不必非要當堂完成,平時的寫作教學如果這樣,有百害而無一利(考前作適當訓練除外),試想,只是讓學生關在屋子里閉門造車又會有什么創新可言。作文教學與作文寫要符合文章寫作的一般規律,大量的閱讀、必要的生活閱歷、靈活的寫作技巧靠的是日積月累。學生完成一篇文章可以一堂課完成,也可以一周完成、甚至可以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完成,教師不要拘泥于所謂的“上級檢查常規的落實”,更不可只認準“中高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殊不知,中高考優秀創新性作文都是靠學生平時豐富的寫作積累而來的,決非單靠違反規律的“強化訓練”寫出來的。
http://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517
[創新作文能力的培養(論壇精華帖)]相關文章:
6.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論文
7.力的分解課件
9.論壇演講稿范文
10.論壇會議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