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2)班家長會發言材料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非常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七年級學生的家長會。孩子的教育問題關系到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與進步,孩子是我們家長的寶貝,是您的希望和寄托,F在您的孩子已進入中學階段,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是學生思想品質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培養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與為人父母的你們的共同愿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您的孩子將來素質的高低,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乃至他本人幸福均取決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師和任何學校所不能代替的。
一、期中考試成績反饋(略)
二,中學與小學階段存在的不同
1、思想方面
孩子從小學步入初中,也就意味著從兒童階段跨入青少年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會有很大變化,對于很多孩子會出現的心理變化就是逆反心理。所以這個時候父母的教育、幫助等行為一定要講究策略,不能采用強迫式或者暴力式的教育,否則會適得其反。對于學習,父母更多要給孩子鼓勵,幫助孩子分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他共同解決,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但絕不是放縱或者說是溺愛,這個尺度父母要把握好。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再是像小學生那樣,簡單的物質獎勵就可以給他們力量,其實更多的要給他們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比如說對他們做的某些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很多問題可以和他們協商,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長大,自己有了責任感。其實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他們才會有把其他事情做好的精神導向。孩子思想的培養決定其他方面的培養是否能得到預期效果。
2、學習方面
第一,學科增多。小學主要是語文、數學兩科,學生負擔輕,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到七科。課程的內容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來說,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孩子會感覺學習有很大壓力,同時學習的思維方式和小學也有很大不同。很多時候學生在學校聽的會感覺似懂非懂,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況經常困擾著孩子。那么父母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關心他的學習,讓他把不懂得地方說出來,和他一起解決。只有在困難的時候幫他一起度過,孩子才可能避免由于課程太難,壓力太大而成厭學心理。
第二,教材難度增加,中學比小學教材在難度上有很大的跳躍性,以數學為例,中學教材中每一節課安排的信息量較多,重復少,重在講普遍規律,而不是在某一道題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數量關系和綜合運用,而不是單一題型、習題的編排。記憶性、重復性知識減少,理解性知識增多。小學習題基本與例題相似,而中學的習題與例題相比題型變化較大,因此即使學生上課聽懂了,反應稍慢的同學課后仍不會做題。所以學生感到中學課程難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因此,初中階段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部分反應慢或自覺性較差的同學逐漸掉隊,小學階段從未出現不及格的同學到初中后稍一松勁便會經常出現不及格現象。
第三,教學速度加快,小學語文、數學內容較少,每周上8-10節課,中學課本內容增多,幾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6節課,因而教師教學進度必須加快,上課提問學生次數相應減少。在小學階段學生放松一段時間的學習,如果努力還能趕得上,而中學有幾堂課走神,不認真聽講,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則可能導致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掉隊。
第四,課外作業增多、自主學習增多,下午放學時間延長。
3、生活方面
進入初中,很多孩子都可能和自己以前熟悉的同學分開了,進入了一個陌生的新環境。其實,很多時候他們是對這個新環境既好奇又恐懼。他們很想了解這個新環境,融入其中,可是由于太多的陌生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恐懼。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更多的給孩子鼓勵,讓他勇敢的去和同學老師溝通,盡快的融入其中。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思想,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因為他適應了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說他打破了學習的第一層阻礙,為他今后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孩子剛進入初中就被這種陌生感束縛,遲遲不能改變的話那后果將會是非常嚴重的。
三、對家長的幾點建議
(一)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培養勤奮努力的品質
2.培養家庭學習的習慣
3.養成自發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二)如何在家中輔導孩子
學校教育是孩子的重頭戲,家庭輔導對孩子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在學校內,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教法,結果卻不同。分析原因從某一角度來說,家庭輔導是提高成績的關鍵環節。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學識較淺,無法輔導,其實我們部分家長缺的是輔導的方法,不是知識的短缺。下面介紹幾種輔導法,供家長參考:
1.復習回憶法
當天的內容當天掌握是學習得以順利進行的有效條件,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何種程度,才可以說掌握了這一知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條標準:理解準確、全面、系統、熟練、靈活。心理學家布魯姆的研究認為,如果在學生面臨學習困難的時候或地方給予幫助,如果為學習提供足夠的時間,95%的學生(5%的優等生加90%的中間生)能夠學習一門功課,達到高水平的掌握。很多學生成績不理想,都是對前面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夠,而影響了后面的學習。復習回憶法的步驟:
(1)看看書,讓孩子講一講當天這門課老師所講的主要內容。指導孩子在回憶時,先回憶老師今天講了哪幾個問題,后回憶每個問題所講的內容。
(2)在孩子回憶失去線索而想不起來時,家長可以提示線索,幫助孩子回憶。
(3)就課程內容提一些思考性問題讓孩子回答。也可以出部分例題讓學生做,直到做出正確答案。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能夠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然后逐漸提高,就能逐漸趕上。
2.作業輔導法
對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進行檢查輔導,家庭作業的輔導以學生為主,家長起督促檢查作用。家長最低應檢查學生作業是否全部認真完成。作業輔導不僅包括書面作業、還包括復習和預習。完成作業前應讓學生對本天所學的進行復習。作業完成后應對第二天要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切實養成:先復習后做作業,先預習后上課的學習習慣。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國外心理學家通過一項對2萬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發現:孩子在12歲以前很愿意與父母交談他們的想法,但之后卻有明顯的變化,盡管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問題和想法,首先是與朋友談,其次是老師,與父母交談的次數和時間越來越少。不少父母也明顯覺得孩子“不聽話”了,彼此交談也越來越難了。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并未減少,只是這種關心及交談的方式較以往應有所變化。究竟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并使他們聽話呢?心理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創造“聽的氣氛”:讓十幾歲的孩子坐下來認真交談,這很不自然。要創造一種自然的氛圍,和孩子們保留特定的時間,晚飯是分享家庭時光的重要機會,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對孩子們每晚所講的內容很感興趣,孩子會覺得有種被尊敬的感受。
學會“平行交談”:作為父母,無論你多忙,都應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盡量抽時間與之討論,交談時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種非對抗性環境對父母、孩子都很適合,特別是父親,他們很少意識到這一點,采取一種平等的談話方式,可以避開所謂的“沖突”。
充當“顧問角色”:父母給孩子建議,甚至好的建議他們也可能會不睬你,他們需要的是顧問、支持者。當你知道孩子犯了錯誤,重要的并不是急切地提出批評,而是幫助他們把事情弄明白。通常孩子們認為他們自己有能力來解決問題。
給予孩子“個人空間”: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房間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領地,在那里交談、吃、玩,雖有許多鬧聲,但那是快樂。過多干涉孩子的隱私,他們會有情緒和不滿,比如簡短無禮的回答,拒絕和你去某地,幾天不與你說話等。許多父母并未意識到,孩子們不想你拖著他們走,否則他們可能經常躲避你,隔閡會進一步加劇。
不便說就寫下來:一些專家建議父母們寫下那些孩子不愿聽或拒絕聽的,當你把事情、道理寫下來,等孩子們安靜下來,將本子拿給他們看時,可能對他們有所啟發,對解決一些事情可能會更加有效。
要有“統一陣線”:以前父母各抒已見時,孩子通常會以“按爸爸的話做”來結束,F在孩子大了,不喜歡這種方式了。辦法是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偶爾孩子會聽到,父母必須保證當著孩子的面解決,標志著危機結束,你們彼此互相支持。
與孩子一道“分享”:當你不能得到許多關于孩子哪個正確的信息時,不管怎樣,你該像對待一件禮物一樣與孩子一起分享。專家們認為青春期是個克服障礙的過程,是你與孩子之間重新建立關系的過程,是打開表達思想的鑰匙。當你進入了這種角色,你就能體驗到一種新的滿足感。
教育工作,如同燒火煮飯一樣,要一把火接一把火地燒下去,直到把飯煮熟。如果燒一把火歇一陣子,那飯永遠也煮不熟。如果燒到大半就停火,煮成夾生飯,再燒火也就沒有用了。因此教育工作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不可半途而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和家庭作為并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信念,并朝著一個方向行動!敝挥形覀児餐Γ嘈乓欢〞涯暮⒆、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合格的人才。
李玉芳
[七年級(2)班家長會發言材料 (七年級)]相關文章:
5.新目標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2 Sunshine Town課件
6.六2班運動會口號
10.七年級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