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體 系 的 主 要 特 點
這套教材體系的主要特點是:一“分”(讀寫分編),二“合”(課內外結合),三個“轉變”(變“文選系統”為“訓練系統”,變“文體循環”為“能級遞進”,變“講讀中心”為“自學指導”)。
。ㄒ唬└咧须A段語文訓練的重點是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高中階段的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在訓練要求、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宜采取“讀寫結合”的辦法,把二者混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否則容易互相遷就、互相干擾,結果是顧此失彼,甚至兩敗俱傷。
高中語文實驗課本,根據教材改革的總體構想和高中階段的整體訓練計劃,把全書分為閱讀教材和寫作教材兩個部分。
閱讀教材是根據高中階段閱讀訓練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特點編寫的,力求體現出高中閱讀訓練的規律。
寫作教材是根據高中階段寫作訓練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特點編寫的,力求體現出高中寫作訓練的規律。
二者統一規劃,分進合擊,貌離神合,相互為用,共同完成高中階段語文訓練的任務。
。ǘ袄硐氲拈喿x教材,應該做到典范性與時代性的統一,代表性與多樣性的統一,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但是要真正做到三個“統一”,是有困難的。
高中語文實驗課本,根據高中閱讀訓練的統一計劃,把閱讀教材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 課內教材,作為主體教材,是進行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依據。必須統籌兼顧,精益求精,使它盡可能保持高度的典范性、代表性和穩定性。
課外教材,作為輔助教材,是課內訓練必要的補充和延伸,也是鞏固課內訓練成果,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憑借。應該既與課內緊密配合,又能充分放開手腳,使它體現出較強的時代性、多樣性和靈活性。
這兩種教材,雖有主次輕重之分和占時多少之別,但從閱讀訓練的實際需要來看,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二者互相配合,相輔相成,共同完成高中閱讀訓練的任務。而從閱讀教材的總體來看,則大體上可以做到既保持典范性,又具有時代性;既保持代表性,又具有多樣性;既保持穩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這就基本上做到了上面提到的三個“統一”。
(三)傳統的閱讀教材,只是注重選文(標準是思想好、文字好、適合教學)和劃分單元(或按內容,或按文體,或按作家等),而對白話與文言,語言與文學,文章與文學等性質、要求、內容、方法各不相同的訓練項目,往往不加區分,一律采取混合編排和混合教學的辦法。這樣做,容易造成各類知識概念的交叉,各種訓練內容的 交叉,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雜亂無章,不能形成一個嚴整的訓練系統。
高中語文實驗課本,吸取了過去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對閱讀訓練的內容,試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科學的分類,并初步運 用系統論的方法探索科學訓練的序列。
例如,根據知識內容的特點,把整個閱讀訓練劃分為文章閱讀 訓練、文學閱讀訓練和文化科學著作閱讀訓練三大類,又把文章閱讀訓練劃分為現代文閱讀訓練和文言文閱讀訓練兩大類,等等。這 些訓練項目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如何把它們編排在一起,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訓練序列,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我們仔細研究了學生閱讀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現閱讀能力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認讀能力→釋義能力→解析能力→ 鑒賞能力→研讀能力。這五種能力,既有階段性的特點,又有內在的聯系。從總體上來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閱讀能力由初級到高級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應該成為閱讀訓練序列的主線。
我們又仔細研究了學生寫作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現寫作能力大體上也可以分為五個層次:書寫能力→用語能力→構段能力→謀篇能力→立意能力。這五種能力,既有階段性的特點,又有內在的聯系,從總體上來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寫作能力由初級到高級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應該成為寫作訓練序列的主線。
我們也初步研究了在母語環境中,學生說話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實際過程,認為學生一般說話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大體上也可以分為五個層次:正音能力→復述能力→會話能力→演講能力→論辨能力。這五種能力,也是既有階段性的特點,又有內在的聯系,從總體上來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說話能力由初級到高級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可以成為說話訓練序列的主線。
總體訓練計劃和課本整體設計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和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制訂了高中語文總體訓練計劃,并對高中三個年級的課內外閱讀教材和寫作與說話教材,統一進行整體設計。
[人教版高中語文實驗課本綜]相關文章:
3.課本窮人的課件
4.高中課本英語課件
6.國學課本讀后感
7.社戲課本閱讀答案
8.高中語文好句子
9.高中語文《大學》教案
10.初中實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