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音及詞義:
燈盞:沒有燈罩的油燈(總稱)。
覬覦:希望得到或企圖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慷慨:這里是不吝惜的意思。
死乞白賴:糾纏個沒完。
大功告成:指大的工程、事業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童謠: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短。
怠慢:松懈,不努力。
解氣:消除心中的氣憤。
寵物:指家庭豢養的受人喜愛的小動物,如貓、狗等。
殊榮:特殊的光榮。
招災惹禍:招引災難,惹下禍事。
遐想:悠遠的思索或想象。
滑稽:言語動作引人發笑。
拽:拉。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縣,兒童文學作家。1957年考入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讀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音樂系授課,現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近40年來,結集出版的有詩歌、童話、散文、文學評論以及詩詞歌曲集等40余種。選集有《金波兒童詩選》《金波兒童詩集》《金波童話》《金波兒歌》《金波作品精選》等。作品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第一、二屆幼兒圖書獎,第二屆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大獎,第四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2、相關知識:
(1)中國的節令多,幾乎月月不空,每個節令都有其獨特的講究。老北京人對中秋節似乎頗為注重。農歷八月十五日,秋高氣爽,明月當空,百果上市,市民闔家團圓賞月和吃月餅。
兔兒爺是老北京節令性極強的泥塑。中秋前大街小巷皆有攤販售之。兔兒爺攤為一長木案,案上再架起階梯狀的一疊疊長木板,上擺大小不等的兔兒爺。大著可高達兩尺,小者可握于掌中,一律兔兒臉,三瓣嘴,卻披鎧甲,跨龍駒,作武將狀,其背后必插一面帛制纛旗,仿佛京戲舞臺上的大將。兔兒爺雖為模子磕的泥物,卻敷以鮮艷色彩,白面紅嘴,金甲綠袍,很是威風。別說小孩喜歡,就是大人也愛不釋手。中秋節,家里買倆兔兒爺,或鄰居、朋友送孩子倆兔兒爺,司空見慣。
中秋之夜要擺供拜月。一般百姓比不得豪門大戶的鋪排,但恪守“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古俗。除月餅、水果外,家家還蒸團圓餅,取個吉利。團圓餅用上好的白面發酵,搓成圓形薄片,每層放人紅糖、玫瑰、桂花,一層層疊加,厚達十幾層,最后用一張大而圓的薄面片包好,表層上置青絲、紅絲、瓜子、杏仁等果料,上屜蒸熟,成直徑盈尺、高達數寸的大蒸糕,然后切成塊,全家大小分食,以示團圓之意。
逢節必有應節戲,這也是老北京的規矩。中秋前,各戲園演戲也多以月亮和兔兒爺為題材,如《嫦娥奔月》《唐王游月宮》等。舞臺上出現歡蹦亂跳的活兔兒爺,依然勾臉豁嘴,扎靠朝靴,手執玉杵做兵刃,在臺上躥躍作兔形,常常博得大家一笑。
(2)關于寫作中的“童心”
“童心即真心”,這是明代思想家李贄提出的一種美學觀點。他認為大凡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出于童心,如果一個作家失落了童心,則言不由衷,詞不達意,其作品的真善美也就不得存在。李贄說:“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為人已不真,為事就免不了浮華和虛假。“童心”是一種未被世俗的虛偽矯飾所侵蝕的天賦自然。作為人學的文學藝術,應該吟詠性情,發自童心表現真情,這樣的作品才美,才有觀賞、流傳的價值。李贄的這種美學理論充分肯定了人的純潔本性和個體的合理欲望,主張文藝批評要出自童心,表現個性,對其后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都有深刻影響。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以飽含抒情的筆調,回憶并介紹了伴隨自己度過童年生活的幾種玩具,表達了對自己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告訴我們:玩具不僅是游戲的媒介,也是一種文化,在它的身上留有民俗和時代的烙印。
二、文章脈絡
全文按小標題自然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豬蹄兒燈
臘月殺年豬,巴望豬蹄殼
勾下四只殼,乞求一塊油
加上棉捻兒,夾根高粱稈
做成豬蹄燈,三十舉頭頂
第二部分:抽陀螺
陀螺很簡單,小孩可制作
木頭一寸多,削尖安滾珠
鞭梢纏起來,抽打轉得快
刺激性較強,攻擊性不弱
抗戰勝利后,玩油抽漢奸
第三部分:兔兒爺
寵物小白兔,玩具兔兒爺
童話色彩濃,外貌很奇特
兔臉人身子,圓眼三瓣嘴
種類很豐富,我愛刮打嘴
三、寫作方法
1、構思別具一格
作者抓住“和我一起長大”的特點寫玩具,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玩具好玩有趣的信息,更有在勞動創造的過程中、愛國情感的熏陶中、民族文化的滋養中健康成長的幸福和樂趣。
2、語言充滿童趣
例如,為了能做豬蹄兒燈,“我們”早就“覬覦”著一小塊豬油,總是“死乞白賴”地討豬油,甚至說“寧表少吃一個菜,也愿得到一塊豬油”,“覬覦”和“死乞白賴”一般用作貶義,這里卻用來描寫孩子的神態和動作,而且一點兒也不使人感到別扭。又如,“鞭稍兒噼啪噼啪響,陀螺滴溜滴溜轉”一句,運用擬聲和疊用的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孩子們抽陀螺的嫻熟技巧和歡樂得意的心情。作者筆下的“兔兒爺”更是栩栩如生,那瞪得圓圓的眼睛、閉得緊緊的三瓣嘴和涂著胭脂的臉蛋,再加上奇特的打扮,真是妙趣橫生。這樣的“兔兒爺”,孩子們能不喜歡嗎?
四、重難點導析
波比娃娃、變形金剛、兒童游戲機等是當今社會兒童喜歡的玩具。豬蹄兒燈、陀螺、兔兒爺等是本文作者童年時代鐘情的玩具。這些玩具不僅伴隨作者一起長大,而且成為了作者美好的回憶。玩具也是一種文化,它凝聚著創造者的智慧和才華,反映了特定的民俗風情;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特征。從這個角度去解讀作者筆下的“玩具”,我們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獲。
【練習解答】
一、⑴玩豬蹄兒燈的最大樂趣還緣于它的制作過程。⑵抽陀螺有刺激性和攻擊性,還能讓我們在抽漢奸的游戲中解解氣。⑶對兔兒爺的喜愛,除了源于對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喜愛之外,還由于兔兒爺多了幾分童話色彩,有著奇特的外貌和衣著打扮。
二、⑴“死乞白賴”表達了孩子們為得到一小塊豬油,與大從產軟纏硬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急切心情。⑵“只能……低低地”和“總能……高高地”形成對比,表達了我們的自豪之情。⑶“噼啪噼啪”和“滴溜滴溜”,運用擬聲詞和疊用的手法,生動表現了孩子們抽陀螺的嫻熟技巧,歡樂得意的心情躍然紙上。⑷“殊榮”以此寫出了兔兒爺在“我”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三、略
四、略
【類文品讀】
第三天,土豆變成了小狗
一個多月來,我那4歲的兒子謝恩一直在向我們要一只小狗,但是他的爸爸堅持說:“不能養狗!狗會在花園里用爪子刨地,會攆鴨子,會掐死兔予。不能養狗,堅決不行!”謝恩每天晚上都會向上帝祈禱要一只小狗,而每天早上,當他看到外面沒有小狗的時候,他就十分失望。那天,我正在削土豆準備做晚餐,他就坐在我腳下的地板上,第1000次問我:“爸爸為什么不讓我有一只小狗?”
“因為它會惹出許多麻煩;別哭,也許有一天爸爸會改變主意的。”我安慰他。
“不,他不會改變主意的,我100萬年也別想有一只小狗了!”謝恩嚎啕大哭。
我看著他那臟兮兮的、涕淚交流的小臉,心想:“我們怎么能夠拒絕他這唯一的希望呢?”于是,我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使爸爸改變主意。”
“真的嗎?”謝恩用手抹了抹眼淚,吸著鼻子問。
我遞給他一只土豆。
“拿著這個,你要一直看著它,直到它變成一只小狗。”我低聲說,“你要一直看著它,一刻也不要放松。你要一直把它帶在身邊,到第三天,你用一根繩子系住它,拉著它在院子里到處跑,然后看看會發生什么事情!”
謝恩用雙手抓住那只土豆,“媽媽,你如何能使一個土豆變成一只小狗呢?”他把土豆在他的小手里翻過來倒過去地看。
“噓!這是一個秘密!”我低聲說道,然后就讓他自己玩去了。“上帝,你知道一個女人必須得使她的家庭保持和平!”我祈禱道。謝恩虔誠地把他的土豆帶在身邊兩天:他睡覺的時候帶著它,洗澡的時候帶著他它,并且跟它說話。
到了第三天,我對我的丈夫說:“我們確實應該為謝恩養一只寵物。”
“你為什么會認為他需要一只寵物?”我的丈夫斜倚著門框問。
“噢,他把一只土豆帶在身邊有好幾天了。他把它叫做韋利,說它是他的寵物。他睡覺的時候把它放在枕邊,剛才他用一根繩子系著它,現在,他正拖著它在院子里跑呢。”我說。
“一只土豆?”我的丈夫邊問邊透過窗戶向外看去,他看到謝恩正帶著他的土豆在院子里散步。
“如果土豆被磨成了土豆泥或者腐爛了,謝恩會傷心的。”我說著開始準備午餐,“而且,每一次我想削土豆做晚餐的時候,謝恩都會大哭,他說我正在殺死韋利的家人。”
“一只土豆?”我的丈夫問道,“我的兒子有一只寵物土豆?”
“噢,”我聳了聳肩說,“你不讓他有一只小狗,他太失望了,可是他非常想要一只寵物……”
“他簡直瘋了!”我的丈夫說。他又盯著我們的兒子看了幾分鐘。
“我今晚就帶一只小狗回來。”他嘆著氣,“小狗總比一只土豆好。”
那天晚上,謝恩的爸爸帶回家一只搖頭擺尾的胖嘟嘟的小狗和一只懷孕的白色大母貓。那只母貓是他在動物收養所看到之后因為同情而帶回家來的。每一個人都很高興。我的丈夫認為他拯救了他的兒子,使他免于箱神崩潰。謝恩有了一只小狗、一只老貓和五只小貓,并且相信他的母親有一種能夠把土豆變成小狗的神奇魔力。我高興則是因為我重新拿回了我的土豆,可以用它做晚餐了。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那天晚上,當我正在做晚餐的時候,謝恩拽著我的衣服問:“媽媽,你認為我在我生日那天能得到一只小馬嗎?”我看著他那可愛的小臉說:“噢,這次我們得拿一只西瓜了……”
1.讀文章標題,它除了表示因“我”的智慧,使兒子在玩土豆三天后,父親給買了一只小狗外,還有什么樣的作用?
2、文章先后出現了“1000次”和“100萬年”的數字,結合內容,說說它們各自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3.文章描寫了三個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請作簡要概括。
⑴謝恩:
(2)“我”:
(3)爸爸:
4.一個四歲的孩子能把媽媽的話當作圣旨,并按照其吩咐行動,其原因是 ,說明 。
5.倒數第三段末一句說“我高興則是因為我重新拿回了我的土豆,可以用它做晚餐了。”認真思考一下,這是“我”高興的真正原因嗎?
6.文章末尾寫到兒子得到小狗后,又想要小馬,而“我”則說要用一只西瓜來使之變為小馬,你認為兒子和媽媽的做法對不對?請進行簡要評價。
(參考答案:1、像童話故事的標題,吸引人急于要對文章進行閱讀。 2、“1000次”表示兒子對小狗渴盼的迫切,不厭其煩地要求母親說服父親買小狗;“100萬年”表示兒子因父親的固執而無法得到小狗的失望心情。 3.(1)十分虔誠地希望得到小狗。(2)熱愛孩子,希望自己的家庭保持和平的女主人。(3)雖然有些固執,但由于熱愛孩子,還是能夠改變自己的主意。 4.孩子急于得到一只小狗;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 5.表面上似乎是“我”高興的原因,其實,作者高興的是兒子不再將可以做晚餐的土豆當小狗了,因為他有了自己心愛的真正的小狗。 6.說對可以,說明兒子對動物十分喜歡,這種愛好可能導致其發展為將來的專業;“我”保護兒子的愛好追求,鼓勵其發展個性,是值得稱贊的。說不對也可以,只要言之成理,有說服力即可。)
陳文刀
[一起長大的玩具 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中班玩玩具的教案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7.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9.小班收拾玩具教案
10.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