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電腦已經普及到農村,信息數字化的浪潮也大規模地影響農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家庭擁有電腦,學生迷戀網絡,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造福人間,也可以禍害人間,網絡技術給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不是新技術的過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否定新技術的使用。相反我們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德育工作服務。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優秀素養形成
一、應用信息技術,給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德育空間。
1、應用信息技術能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
一次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我把自己的QQ號碼告訴學生,要求學生加我為好友。大部分學生的QQ信息看了以后我感到很吃驚。40名學生有10 多人更換了自己的性別,20多人提供了虛假的年齡,大部分學生注冊的地址是虛假的。他們認為網絡信息大多數是虛假的。
網絡是真實存在的物質,真與假的關系是辨證的關系。要教學生用辨證的思想看待網絡信息,辨別網絡信息。學生對我注冊的資料感到吃驚,他們紛紛問我,為什么注冊的資料是真實的。當學生問我,為什么注冊真實的網絡信息?不怕上當受騙嗎?我就教育學生說,因為網絡是真實存在的,我也是真實存在的,不能因為我的信息虛假而否定網絡和網絡兩個終端的真實存在。這樣為學生誠信上網奠定了基礎。
通過網絡學生愿意和我進行交流,和我分享快樂。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他們會向我傾訴。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指導教育。
2、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為德育創造便利條件。
農村學校校園環境比較差,家庭教育的觀念比較落后,學生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教室內課桌凳擺放不是很整齊,果皮、紙屑隨手亂丟,礦泉水瓶當手榴彈,教室里灰塵滿布。值日生打掃教室馬馬虎虎,得過且過。養成教育系列班會進行了多次。強調的時候有一定的效果,稍過時日不良行為習慣又在班級反彈。
農村遠程教育系統在學校建成,并開始應用于課堂教學。我最先考慮的并不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和的技術問題。而是醞釀整和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許多班級都經過了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教室收集學習資料活動,我班的學生都很羨慕。他們看我對新設備使用很冷淡,心理確實憋屈。班干部和課代表都代表班級提出了不滿意見,我只回答時機不成熟。又一次班會,我再次提出養成教育的問題。學生鬧情緒了,責備我對他們要求過多,關心過少。說我觀念落后,不懂使用新設備。指責我不帶他們到電腦教室去上課。我看時機已到,班會地點轉移到電腦教室。電腦教室整齊的布局,整潔的環境讓學生驚嘆了。我問到:“你們喜歡在教室里上課,還是喜歡這里?”
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這里!”
“為什么喜歡這里?”我接著問。
“因為這里環境整潔,讓人感覺很清爽!”“在這里學習,我們心都會安靜許多!”
行為習慣教育的時機到了。我先對他們進行機房使用制度的教育,譬如不可以隨便拆卸機房設備,不準將飲料、零食等帶入機房,課后有值日生打掃機房,保持機房的清潔無塵。電腦教師整潔的環境有助于機器設備的保護,而整潔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我們健康成長。從此學生愛護教室環境,就像愛護計算機教室環境一樣。
二、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和加強了德育效果。
1、運用信息技術能更好創設的德育情境。
學科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課堂教學貫穿德育精神,僅靠說教是慘白無力的。怎樣在學科教學中實現德育目標?我認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良好的德育情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學語文《斑羚飛渡》的時候,設計的德育目標是:學習動物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我收集了《斑羚飛渡》的動畫片配以音樂《命運交響曲》。凸顯斑羚飛渡的悲壯。提出問題:“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是動物的朋友嗎?”“是誰制造斑羚飛渡的悲劇?”。學生回答后。又提出問題“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停止了呢?”又打出收集好的幻燈片《藏羚羊的悲慘命運》。多媒體資料顯示了藏羚羊被大量屠殺剝皮后的慘象,母羚羊死后小羚羊餓死的慘劇。學生看到這種慘不忍睹的畫面后震驚了。學生們紛紛說,要關愛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不吃野生動物;要給野生動物創設良好的生存環境,讓它們繁衍生息;要用《野生動物保護法》制裁偷獵者,對偷獵行為進行舉報。這樣學科的德育目標不顯山、不露水的成功實現了。
2、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社會發展到今天,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對交際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無減。要想獲得成功,不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運用聯合效應,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為一名學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與人合作,要能組織、協調各種力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比如,在教學內容告一段落時,給學生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可以是收集有關學科信息、應用的資料,總結某一軟件的使用方法,編排一份班級小報,解決其它學科的問題等。任務應該有趣味性、難度適宜、有利于計算機的學習使用。當然有的活動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計算機的程度搭配分組,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 、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家校聯系,共同促進學生的德育。
幾十個學生就是幾十種學生,幾十個家長就是幾十種家長。學生的教育是需要家長的配合的。學校教育我們教師是技術人員,家長不是。學生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要與家長分享。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學生取得進步是值得高興的,要與家長分享,學生有過錯,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孟子不是說過“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行為,要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
教師可以建設自己的個人網頁、博客,學校建設自己的網站。教師網頁設立學生成長擋案,將學生的成長歷程細細的記錄下來,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家長能夠及時共享;學生的一個不良的習慣,要在網頁中有診斷,有措施。這樣學生進步,家長能共享喜悅;學生有問題,家長也心中有數,會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實現零距離對接。防止因教育措施不當而出現極端事件。給學生造成終生的傷害。
有一所學校,一個小學生從三層樓上跳下。調查的結果是班主任叫家長來,家長到校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跳樓了,學校沒有責任,教師沒有責任。真的是沒有責任嗎?這需要反思。每一學校都要反思,每一個班主任都要反思。建立教師個人網頁、博客就是要與家長、社會共同探討如何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德育工作引入“信息化”元素,是德育工作中遇到的新課題。信息技術是手段,通過這種手段給學生創造更健康、更快樂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思想更健康、行為更端正。
王芳杰
[論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德育工作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相關文章:
4.信息技術論文
5.信息技術論文內容
7.學校信息技術論文
8.信息技術論文題目
9.信息技術教改論文
10.小學信息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