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楊職校 王秀鵬
一、教學設想
本班是10賓館服務班,是我這個學期剛接手的一個班級。經過兩次作文訓練,我發現這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存在很多問題,當然也是職校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首要的一點就是學生不會擬題,不重視作文擬題,很多學生的作文沒有題目。雖然作文水平不好,但這個班級的大部分同學都是肯努力,很想寫好作文的。本節課,我設想是根據學生不會擬題、不重視作文擬題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供材料議論文擬題訓練,使學生面對給材料議論文時,能讀懂材料,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擬題,即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并確立“善睞”的“明眸”,教師在擬題方面給出一定得原則和方法,并拓寬學生的思路,和學生一起演練,使學生能在材料和擬題之間搭建“分析”的橋梁,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擬題的重要意義。
2、學習并掌握供材料議論文擬題的一般方法。
3、重視作文擬題,并能擬較好的作文標題,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學習、掌握供材料議論文的擬題方法,提高學生的擬題質量,運用于寫作實踐。
(三)教學設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方法--強化訓練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講練結合
二、教法、學法以及理論依據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教師既是作文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學生作文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和指導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訓練。在教學中,我決定采用“講練結合”、“點撥法”來教,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作文指導中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拓寬、開放作文課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對作文的思考能力和對生活的洞察能力。
具體作文指導訓練過程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方法--強化訓練(每一環節都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動性,使學生對作文能“感到需要,感到樂趣”。)
(一) 提出問題:給學生具體的材料(一),讓學生分組進行擬題討論與練習。
1、 可以讓學生從所學的議論文的題目入手讓學生總結議論文題目的類型有哪些?
導入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了解議論文題目的類型(2)了解擬題中使用的基本手法。
2、指出根據《中學生》雜志的調查報告所擬的7個標題各使用了什么擬題方法?
3、請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一臺大型電機出了故障,公司請來當時僑居美國的德國機電專家斯坦麥茨來解疑。斯氏兩天兩夜呆在電機旁,這兒聽,那兒看,還不時地進行計算,最后,他在電機外殼上畫了一條線,讓修理工把電機打開,沿線把里面的線圈減少十六匝。電機故障果然排除。說到酬金,開口便是1萬美元。經理愕然,拿修理明細表請他填寫,斯氏寫道:“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而要知道在哪里畫線,則要9999美元。”斯氏的幽默終于使經理領悟了,依價照付。
(二)分析問題:對學生的練習與擬題進行分析,并展示教師的擬題參考與分析,和學生一起總結與明確。(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尋找方法:在學生總結出擬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與學生一同探討一些比較重要的擬題原則和擬題方法。
1、擬題的方法:修辭、點化、懸念、標點、副標題、小標題、題記等。
2、教學生讀懂材料:
(1)全面解讀,找指向性。
(2)字斟句酌,關鍵詞句。
(3)巧選角度、揚我所長。
3、擬題原則:準確、鮮明、新穎、簡潔和生動。
(四)強化訓練:
材料二: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干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里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讓它長大,幾個月后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擬題的重要意義。
2、學習并掌握供材料議論文擬題的一般方法。
3、重視作文擬題,并能擬較好的作文標題,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學習、掌握供材料議論文的擬題方法,提高學生的擬題質量,運用于寫作實踐。
三、教學設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方法--強化訓練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講練結合、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可以從學生所學的議論文的題目入手讓學生進行總結議論文題目的類型和擬題的方法,教師明確并總結。導入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1、了解議論文題目的類型
2、了解擬題中使用的基本手法
二、擬題的基本手法講與練:
(一)擬題基本手法
1、修辭。
2、點化。
3、懸念。
4、副標題。
(二)擬題練習與分析:
1、《中學生》雜志在某中學高三年級作了一次調查,其中“你最喜歡哪一條格言”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回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占58%;“天才在于學習,知識在于積累”占19%;以下依次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最后一個答案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比例占答案的2%”。下面7個標題各使用了什么擬題方法?將答案填在( )內。標題:
(1)《位卑未敢忘憂國》( )
(2)《希望,在明天》( )
(3)《人生方程解》( )
(4)《杞人不要憂天》( )
(5)《不可小視的2%》( )
(6)《誰說我們沉淪》( )
(7)《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三、實戰練習:請閱讀此段材料,自擬題目。
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一臺大型電機出了故障,公司請來當時僑居美國的德國機電專家斯坦麥茨來解疑。斯氏兩天兩夜呆在電機旁,這兒聽,那兒看,還不時地進行計算,最后,他在電機外殼上畫了一條線,讓修理工把電機打開,沿線把里面的線圈減少十六匝。電機故障果然排除。說到酬金,開口便是1萬美元。經理愕然,拿修理明細表請他填寫,斯氏寫道:“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而要知道在哪里畫線,則要9999美元。”斯氏的幽默終于使經理領悟了,依價照付。
分析學生擬題:
四、擬題的基本原則(結合讀懂材料來講)
1、準確。(整體感知、抓關鍵詞句)
2、鮮明。
3、新穎。(巧選角度、揚我所長)
4、簡潔。
5、生動。
五、作業練習:
材料: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干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里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讓它長大,幾個月后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學生的課堂 教師的反思
--供材料議論文擬題講練的反思
曹楊職校 王秀鵬
2011年5月5日,我上完了《“眸”如何能“明”而“善睞”?》(供材料議論文擬題講練)校級作文公開課。普陀區丁蕾語文工作室的老師和學校的20多名教師聽了我的課。課后,普陀區工作室的老師對我的課進行了研討,聽了老師們的評論,自己覺得有得有失。是的,雖然作文公開課謝幕了,但值得我認真反思。
一、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我在準備這堂作文課的時候的確花費了不少的心思,也得到了工作室丁蕾老師和同組老師的悉心指導。但是要根據我們職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作文課的要求來備出一堂課來,真的很不容易。作文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深淺不容易把握。但我希望借此機會傾聽專家和各位同行的指導。課前,我的教學設想是根據學生不會擬題、不重視作文擬題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供材料議論文擬題訓練,使學生面對給材料議論文時,能讀懂材料,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擬題,即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并確立“善睞”的“明眸”,教師在擬題方面給出一定得原則和方法,并拓寬學生的思路,和學生一起演練,使學生能在材料和擬題之間搭建“分析”的橋梁,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具體作文指導訓練過程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方法--強化訓練(每一環節都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動性,使學生對作文能“感到需要,感到樂趣”。)在分析問題和尋找方法的環節上,想通過兩個實戰練習讓學生掌握作文擬題的基本方法和原則,我是按照這個理念去準備的,可以說我的初衷很好,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操作中并沒有非常好地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上課來看,兩個練習偏多,學生不能全部吃透材料,擬出的題目不夠多,不夠深。我應精選一個有代表性的材料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結合所講的方法和原則進行擬題練習,就有足夠的時間把問題講全、講深、講透,這樣既起到引領學生的作用,又不會顯得容量太大,省出時間可以從容地處理好學生臨場發揮產生的問題。
二、應充分調動學生,高效率地完成當堂任務這節公開課:課前,我的教法、學法以及理論依據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教師既是作文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學生作文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和指導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訓練。在教學中,我決定采用“講練結合”、“點撥法”來教,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作文指導中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拓寬、開放作文課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對作文的思考能力和對生活的洞察能力。盡管工作室評課時老師們也說了很多優點,但我自己認為對于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對學生的估計不足,尤其是不應該低估了學生的能力。這其實是不敢放手課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應在課堂上應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趣,引導全部學生能夠完全投入進去,只有學生參與的熱情大,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程就會更加順利,后面的練習就會完成的更有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我深入思考:主要是課前雖然認真地備了大綱、教材,卻缺乏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導致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理解不能完全接軌,以致有小部分學生聽課的熱情不夠高漲,在上完課之后對有些方法還是無法熟練掌握。
關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反思從以下幾個方面下點功夫:學習和樹立新課改的先進理念,改變自己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預設少而精,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探究,讓課堂的生成更多更美;是創設一個和諧、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和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希望以這堂課為契機,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多研究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新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再者我認為教師提高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的臨場應變能力是需要無限努力的。雖然工作室老師評價此次作文公開課是一節非常有效課,但我自認為離真正的高效課還有一段距離。
三、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魏書生說:“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作文教學涉及的面極廣,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自己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對完美的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我們善于面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總會有所收益,總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的。
四、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與探索中提高自己: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經意的交流,疑難問題的探究,經過合作同伴的點化,自己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工作室教師之間經常合作交流,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多樣性、豐富性、個性化,我們更加真切的體驗到自己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的意義,從與工作室同事中的講述與爭鳴中,對教育的看法、認識、見解也滲透其中,一般會引起我對教育的反思,通過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動中內隱的思想與理念。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思想,筑成了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促進了教育理論的升華。
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心、用心、創新,在學習中提高,在研究中找樂趣。努力讓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讓明天的自己超越今天,讓學生超越自己。
[眸如何能明而善睞?--供材料議論文擬題講與練(說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4.教學設計評語
5.教學反思與評語
6.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7.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8.教學反思或隨筆
10.論文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