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羊城晚報校園達人堂上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總經(jīng)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么。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里,員工們都習慣了服從,大家牢牢記住了領(lǐng)導的吩咐,誰也不去那個房間。一個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輕人,同樣的話,總經(jīng)理又向新員工重復了一遍。而有個年輕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們紛紛勸他,冒這個險干嗎,不聽總經(jīng)理的話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執(zhí)意要去看個究竟,他輕輕地叩門,沒有人應聲。他隨手一推,門開了,不大的房間中只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拿這張條子給總經(jīng)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著紙條去了總經(jīng)理辦公室。當他從總經(jīng)理辦公室出來時,不但沒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為銷售經(jīng)理。
請以“虛掩著的門”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虛掩的門
許冰清 華南師大附中高三(6)班
門,虛掩著,半開半關(guān),微微露出幾分色彩,似是無聲邀請,又似委婉拒絕,恍人心神。在中間地帶無聲地徘徊著,不鋒芒畢露,也不深藏不露。
這樣的門,易開,亦易關(guān)。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隱現(xiàn)幾分風情,又疑是自己眼花,終究歸于模糊。這樣的姿態(tài),不卑不亢,亦不傲不驕,已是人生最佳。
人生走過十七載光陰,眼里從來揉不得沙子。是非黑白,兩個極端,像是獨木橋和陽關(guān)道,沒有交集,界限分明。此岸在沉睡,渾渾噩噩,不知所往;彼岸在咆哮,歇斯底里,不容停歇。這里生活著無所追求的庸人,受兩旁風景誘惑,徘徊不前;那里生活著追求完美的瘋子,一路向前,忘了自己身處何方。
曾以為只有兩種選擇,緊縮院門或開門見山,墮落或涅槃。哪里有什么中間地帶呢?直至有一天,父親對我說:“世界如此包容,萬物均可共存。你這樣堅持極端,怎能生活得安適?黑白自是分明,但看太極,陰陽糅合,不正是黑白相互融合嗎?”原來,我一直忘記,在開門、關(guān)門之間,還有半開半合之態(tài)。
虛掩著的門,正如處在黑白之間灰色地帶的人,可進可退。正如其貌不揚的含羞花兒,必要時綻放自己,必要時保護自己。是了,這才是做人之道。凡事優(yōu)雅從容,適度即可,既窺見門內(nèi)的些許風景,也收獲門外一縷花香。追求欣賞的極致,有如凡高;追求清醒的極致,有如屈原;追求夢想的極致,有如海子。我深深敬佩他們的勇敢與無畏,卻更傾向于漂泊在此岸彼岸之間的河流里,尋求自己的那份安適;傾向于在光怪陸離的世界里,尋找一個平衡點,尋找心靈與自然的交合點。追求山水的恬淡,有如王維;追求田園的閑適,有如陶淵明。至于我,我更欣賞或者說向往“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向往“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自然。
門里門外由一道虛掩著的門界限模糊地分散開來,兩道風景,兩種人生。或許這邊失憶,那邊詩意,而我卻寧愿選擇駐足門前,適意地生活。偶然看見那邊山青,偶爾看見這邊水秀,卻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有如虛掩著的門,尋著了平衡點,就不愿再敞開或緊鎖。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審題立意的難點在于對“門”的寓意的理解以及對“虛掩著”這一特點的準確把握。作者避開慣常思維,將“門”定位為生活或認識生活的一把鑰匙,“虛掩”即半開半閉,暗喻了生活的多種可能以及個體生命進退自如的人生觀,行文過程中感性與理性結(jié)合,表達嚴謹有序,運用較強的邏輯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讀來別有風味。文章用對比手法,語言多選短句,間以諧音的妙用,簡潔凝練,生動形象,在展現(xiàn)語言之美的同時將內(nèi)容與中心表達得格外清晰。
(華南師大附中語文教師 蓋英俊)
非師點評
總經(jīng)理下令不得打開那扇門,從紀律和文明上說,你就不能打開。但有人違反禁令打開了,反而得到聘用。總經(jīng)理想用的是銷售經(jīng)理,這種職位,似乎需要臉皮厚膽子大的人,因此設此橋段考察員工。但任用這樣敢于違反禁令的人同樣有風險。不說他可能經(jīng)常破壞規(guī)矩,哪怕去推銷產(chǎn)品,作為客戶,你對一個不講規(guī)矩、徑直推開你家門的人,會愿意接受推銷嗎?
恣意推銷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騷擾,這種聘用橋段不算高明。我倒希望作者能反向思維,寫出門的尊嚴,冒犯者的唐突。
作者文字不錯,引經(jīng)據(jù)典時也比較自然,但還是因為太“文藝”而學生腔十足。希望語言教學能夠提醒學生節(jié)制過度“文藝”,洞開思想之門,避免總是“虛掩著門”……
(羊城晚報首席評論員 何龍)
[以虛掩著的門為話題(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師點評)]相關(guān)文章:
2.散文作文點評
10.高三物理教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