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霸c”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請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認識,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含標點符號)。
回到原點
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是“回到原點”?吹竭@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 “原點”指的是什么。
在詞典里,“原點”指的是出發點、根本點。
數學也有“原點”這個概念,指的是數軸上正負數的分界點,讀作“0”。如果用X軸、y軸和z軸建立一個三維立體的坐標系,那么,“原點”就是三條數軸的交匯點,在坐標系的正中央,也讀作“0”。
電腦也有“還原”一說,就是通過“格式化”,將系統里錯誤的、多余的東西去掉,使系統恢復到初裝的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分別得出了“原點”的三大要義:一、事物的出發點、根本點,二、是非、正反的分界點,三、清除了錯誤、累贅的東西,恢復到初始的狀態。
我進一步想:“回到原點”又指什么呢?
顯而易見,“回到原點”是指回到事物的出發點、根本點,是指認清是非、正反的界限,是指糾錯拔冗,還原為初始時的純正、本真狀態。
也許有人會問,經你這么一解釋,“回到原點”豈不等于回復過去,停滯不前了嗎?
非也。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看來,三維立體的坐標系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時空不斷地運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從過去、現在到將來,直至永恒,這就構成了“四維空間”。毫無疑問,處在坐標系中央的“原點”也隨著這個“四維空間”運動。
有人會問,你說原點的位置在不斷變動,“回到原點”不就等于找不著北了嗎?
不必擔心,因為我們有“跟蹤器”,能不斷尋覓到“原點” 的確切位置。這個“跟蹤器”就是“肯定否定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原點”,都會周期性地在更高階段、更高層次上回到“原點”,這就是“肯定否定”規律。
當肯定方面居于主導地位時,事物保持現有的性質、特征和傾向;當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戰勝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導地位時,事物的性質、特征和趨勢就會由量變到質變,出現質的飛躍,由此舊事物就轉化為新事物。否定是對舊事物的質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變革和繼承相統一的揚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后一階段再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復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以上就是我從詞匯、數學、物理和哲學四個層面對“回到原點”的含義和原理所作的理解和解釋。
我怕前面說得比較抽象,故此再用修筑樓房來類比解釋“回到原點”的意思:我們給樓房選地址,打地基,相當于定下一個原點,把大樓蓋好,供人住宿,相當于以地基為原點,以大樓的前后、左右、上下三個立面作為三個緯度建立了一個三維立體的坐標系,大樓隨著地球在宇宙里運動,相當于這個三維立體的坐標系隨著時空不斷運動,形成了一個四維的空間。大樓外墻出現裂縫,樓頂出現僭建物分別要修補或拆除,相當于要糾錯拔冗、回復本真,這就是對大樓的首次否定。大樓年久失修,便拆除重建,重建時,從設計、建筑到裝修都運用了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這就是對大樓的再次否定,相當于在新的層次上回到原點了,或者說,到了亞原點。由此,第一個周期就結束了。
梁永堅
[回到原點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教師工作隨筆
2.美術教師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7.教師隨筆感悟
8.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研修隨筆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