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學習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對事例進行分析,深入探求隱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質特征;
2.學習展開聯想,找出與事例相聯系的其他現象,運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預測未來(分析結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學設想】
1.溫故知新:從對經典課文的回顧重溫中,借鑒緣事析理的思維方法。
2.訓練思維:將思維訓練與作文訓練相結合課堂中大部分時間始終圍繞一件典型案例,對該案例進行深入探討,在分析的過程中滲透以小見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結果等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3.師生活動:采用討論的方式,激活課堂,增大課堂容量
【教學過程】
一、深刻含義
深刻,是指文章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二、文章深刻的表現
1.揭示自然、社會現象存在的背景和原因,展現事物的本質屬性。
2.揭示現象的特殊意義。特殊現象一定有其存在的特殊道理,特殊性一定有著一般意義, 文章可以揭示特殊現象與必然間的聯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質。
3.揭示現象產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產生、發展、消亡都要受其特定條件(原因)的支配。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而因果關系是事物發展的根本關系。行文中以問引論,追根求源,把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揭示出來。
4.揭示觀點的啟發作用。關注現實、關注熱點,探討問題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把話題與當前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聯系起來。說別人未說之言,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
三、溫故知新,以讀導寫
寫作不僅僅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考查,要學習寫得深刻,首先必須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那么,怎樣才能從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許,我們課本上很多經典篇目能給我們以啟示。
思考:《鄒忌諷齊王納諫》《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剃光頭發微》等幾篇課文,在寫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
1.以小見大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這里的“大”是大的話題、大的道理,它可能關系到自然社會、人生生命、天地宇宙等等。
2.比較鑒別
比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比較就能很容易看出兩種事物的差別,差別即特點,抓住特點也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了。比較鑒別就是通過比較來辨析事物的差異。從邏輯思維的層面講,難度不大,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即君子和小人心態的比較。比較鑒別有三條路可走:其一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的比較;其二是某一事物的兩個對立面的比較辨析,如正反對比論證;其三是類比分析。
3.探究因果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發展的結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就是探究因果。從思維過程看,探究因果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由結論追溯原因;其二是由原因探究結果。
4.由表及里
四、剖析案例,訓練思維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宮里的“星巴克”: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國咖啡店--開門營業了六年
2.以小見大、揭示本質
提問:大家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性質?
3.由此及彼,橫向拓展
提問:同學們以小見大,由表及里,從現象看到了本質,認為這則事例反映的是文化問題但僅就此一個事件來談文化問題,顯然是單薄而沒有說服力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與之相關的同類事例呢?
4.縱向延伸,探究原因
提問:確實,近年來,外來文化對我們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比如以上大家所說的外來飲食、服飾、節日、影視等。那么,請大家思考一下,外國文化在我國為什么會如此風行?(討論并歸納)
5.辯證說理,預測結果
提問:外來文化的涌入,看來已不可避免,你覺得外來文化涌入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我們對外來文化應持一種什么態度?請大家來結合你熟悉的外來文化涌入的實例,談一談外來文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五、歸納探究:
對外來文化的進入,同學們的反應各異,那么,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請大家就此展開辨論。
六、拓展
文化領域中的“入侵”現象,其影響也許我們還無法預見,其利弊也很難判斷,那么,在其它領域,比如生物界,有沒有這樣的“入侵”現象呢?生物入侵又會帶來怎樣的的影響呢?它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1)食人鯧入侵:原產于亞馬遜河中一種兇猛魚類食人鯧,被引入我國內陸河流后,瘋狂地捕食其他魚種,導致其他魚種大量減少甚至滅絕。
啟示:
(2)鯰魚效應:挪威漁民在裝沙丁魚的魚艙里放入一條鯰魚,由于環境陌生,鯰魚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這樣,可以避免沙丁魚在運輸途中死去。
啟示:
【范文例析】
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說開去
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開設了六年,這家披著西服的洋店,鶴立在長袍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應該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來故宮的游客訴說著什么……(在描述與評論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國消費主義、實用主義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宮生存六年,說明它迎合了許多游客,尤其是外國游客的消費心理。故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圣地,將“星巴克”開到故宮,卻令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它象征著外國文化的“軟力量”在我國--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滲透與擴張。(析例,以小見大)
近年來,外國文化的滲透與擴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聳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國外品牌服飾店;那一層層張貼在學府校園里的英語補習海報;那一部部占據著電視屏幕的日劇韓劇;還有那五花八門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歐風美雨,鋪天蓋地,日劇韓劇,遮天蔽日。(橫向展開,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扣題“說開去”)
面對軟力量的強大攻勢,許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我,他們花大量的時間苦讀英語卻忽視自己的母語;他們熟知比爾蓋茨、喬丹卻冷落了老舍、巴金;他們迷戀日本漫畫卻不讀《詩經》《離騷》……(再引例,展開對比,已現觀點)
外國文化正一步步蠶食著我們原本有限的心靈空間,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說,武漢東湖的水面就曾被從國外引進的水葫蘆--一種生長極迅速的豬飼料侵占,導致其他物種的萎縮,甚至銷聲匿跡。文化也是如此,當人們只滿足于聲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靈就會被金錢物欲所填滿今天,有幾個人能靜靜地坐下來與古典對話,和傳統交流?傳統文化正漸漸被我們拋棄:山東曲阜孔廟恢復,祭孔儀式竟然要跑到韓國去學習程序不正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們斬斷曾滋養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臍帶,斬斷將我們緊緊聯系的民族文化紐帶時,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們靈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楊叔子博導說得好:“科學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較鑒別,分析任其發展的后果)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最高意義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經說過:“文化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這兩者走下坡路的時間是齊頭并進的”。(補說一層,論證嚴密)
誠然,外國文化也有精華值得我們吸收,在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但我們要牢記,在對外來文化實行“拿來主義”時,一定要將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國文化的特色。(得出結論)
七、課堂小結
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們粗看毫不起眼,細究大有深意,想通過這堂課讓大家學習運用以小見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結果等方法去緣事析理,并將自己的感悟寫下。
八、寫作訓練
2008年,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在網絡平臺,有一股風迅速蔓延,這就是“山寨風”從山寨機、山寨藝人、山寨門到山寨話劇、山寨音樂等,無不充滿山寨的身影,隨著“山寨春晚”在網絡的亮相,關于“山寨文化”的討論再度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2008年12月2 日,“山寨現象”甚至上了《新聞聯播》,這是國家級電視臺首度關注網絡時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著由這一新興詞匯所代表的民間現象第一次進入官方視線。
對這一現象,有人認為,“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也有人認為,“山寨文化”就是盜版文化、侵權文化、強盜文化。
針對這一現象,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寫得深刻
郭慧芳
[《緣事析理 學習寫得深刻》導學案(學生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