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三中 李觀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高考時文短評的題型;2、了解時文短評的內涵、特點和寫作要求。
能力目標:提高認識能力,掌握時文短評的主要寫法與答題規范。
【教學重、難點】掌握短評的主要寫法與答題步驟。
【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講析法、討論法、習題訓練。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印發課堂要做的練習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幻燈顯示釣魚島圖片,簡介中日釣魚島之爭。
像這種對最近發生的新聞或現象進行評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時文短評》。
【課件投影】時文:當前發生一些社會熱點問題。
短評:“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評”評說,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時文短評被稱作是“報紙的心臟”,而短評則被稱作是新聞評論中的“輕騎兵”,其特點是形式短小精悍、內容鮮明獨到、語言生動活潑。
二、介紹2013年高考對時文短評的要求及其題型
這道題是09年1月份的省質檢才出現的新題型,主要是考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關注社會、關注熱點,針對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作簡要闡述。題型設置一般是:
提供兩則簡短時文(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對)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準確捕捉基本信息
(2)對材料所闡述的內容(現象、觀點)有何看法?請闡述。--做出自己的評判
2012年該題又稍有變化,即只有一則材料,且把第一小題取消。今天我們主要就是針對第二種題型來學習時文短評主要的寫法和答題規范。
三、時文評論
1、答題存在情況: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俄新社報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個措施:所有中小學師生今后在學校禁用手機,目的在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材料二 一位中學教師在他的博客中寫道:我在上課時總是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不接電話也不打電話,沒課時還真離不開手機;家長為學生配手機,是為了方便聯系。
你對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150字左右) (7分)
(1)沒有觀點或觀點不清。
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個措施:所有中小學師生今后在學校禁用手機,目的在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而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手機是為了及時聯系的需要,所以,我們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很正常。如果沒有手機,發生事情時,我們就聯系不到父母、老師、同學,那就很危險了。
(2)說理不透或說理不足
A、手機帶到學校來,有些同學在上課玩手機游戲,掛QQ聊天,影響了自己聽課,還影響了同桌。而學校里面偶爾還會發生偷盜手機這樣的事情。有些老師上課接聽手機,中斷講課,影響了教學質量。所以,我們盡量不要帶手機到學校來。
B、學生不應該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因為①手機有輻射,在學生生長發育階段,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②學生經濟還不獨立,手機使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③同學經常上課使用手機玩游戲發短信,影響學習; ④手機在課堂上響起,打斷其他同學的思路,打斷老師的思路,會擾亂課堂秩序。
(3)理由偏激或強詞奪理
老師也是人,也需要和別人聯系,有時候,我們家長找不到我們,就可以通過打電話給老師而找到我們。如果有做生意的老師,還可以通過手機及時得到買賣信息,避免了損失。只是上課的時候,老師最好不打手機。
[答案示例一]中小學校園內不應該使用手機(觀點)校園內師生因為工作學習的特性,對資訊獲取的及時性要求并不太高。隨身帶著手機進入校園,會讓師生在工作學習中分心,降低工作學習效率。(分析)所以校園內應該明令禁止使用手機。(總述)
[答案示例二]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決定太過僵化。(觀點)有違資訊時代人們及時溝通、及時獲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夠協調好學習工作與資訊溝通的關系,(分析)手機進校園也不是不可以的。(總述)
2、觀點提煉角度與答題思路步驟:
(1)時文短評的觀點提煉角度有:
A、從正面肯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再用簡單論據進行論證。
B、從反面否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可直接反駁錯誤的見解,也可間接反駁錯誤的見解。
C、辯證進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時文短評答題思路
第一步: 通讀材料,全面理解。 弄清楚材料在說什么,圍繞什么核心問題,涉及那些信息,辨析信息主次,提取關鍵信息。
第二步:提煉概括,提出論題。 根據核心問題、主要信息,提出論題。
第三步:圍繞論題,清晰表達,自圓其說。 觀點鮮明,理由充足,思路清晰,合情合理,書寫工整,字數要足(150字左右)
(3)時文短評的答題步驟(總―分、總-分-總)
A、先亮觀點(旗幟鮮明)
B、分點講理(兩點至三點)
C、綜述建議(重申觀點或提出建議)
短評總體結構展開有總-分、總-分-總三種形式,但從出卷及閱卷實際說,以直接亮出觀點的總-分、總-分-總兩種結構為宜。語法層次是因果關系。受答題時間限制,考生亮出觀點應旗幟鮮明,決不含糊。可“開放性”地作肯定觀、否定觀、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證觀;應單刀直入,一針見血,不能有廢話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說部分,強調富有邏輯自圓其說地說理,不作事例列舉;強調發散思維,聯系事件的起因、結果、做法等對事理多從橫向及縱深“探究性”地挖掘,鋪排語法層次以句群和復句中的并列、遞進等關系為主。
四、課堂練兵
練習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后重新編排再發給學生學習。在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中,“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校方解釋,“昔孟母,擇鄰處”暗藏了“環境決定一切”的意思;“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啟示讀書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
材料二:山東省教育廳日前發出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概述。(150字左右)
參考答案:從探原因、說意義、論后果、談做法等方面解答,具體答案略。
練習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7分)
歷時3年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將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蘇、云南、內蒙古試點實施。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稱,開發“漢語能力測試”,旨在以考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該考試將按照難度分為六個等級。但對于這項新考試制度,網上質疑聲不斷,有網友說:“上了十幾年語文課,耳濡目染二十年中文,還需多此一舉嗎?”
對此你有何看法?談談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我認為“漢語能力測試”十分必要。
首先,學校應試教育中單純的知識性記憶使得人們缺乏對漢語學習的熱情,更感受不到積淀了幾千年的漢語文化;
其次,社會上普遍存在“外語熱,母語冷”現象,還有漢語歐化、網絡語言不規范等語言現象,母語亟待“拯救”;
再次母語能力的培養在增強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漢語能力測試”確實是場及時雨。
[答案示例二]“漢語能力測試”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效應。
因為它很有可能讓學生為考試而考試,為過級而考試,為拿證書而考試,這不但損害了漢語本身的教育與學習,而且可能讓語言學習的興趣消失殆盡。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在分級別的“漢語能力測試”中,在以拿到語言能力文憑和證書為目的的前提下,在拿到能力證書為就業增加籌碼的現實前,母語的學習將被披上一層“功利”的紗幕。
練習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題目。(7分)〖2012年福建省質檢試卷〗
CSM全國測量儀數據顯示,2012年央視春晚直播,全球華人有7.7億人收看,收視率合計為32.75%,高于2011年的31.04%,但低于2010年的38.26%。
對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請加以闡述。 (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參考答案:①央視春晚的直播應該引起重視。首先,過年吃年夜飯看春晚已成為華人的一種習慣。其次,收視率的上升體現了人們對春晚的肯定,春晚也提供了讓家人團聚的機會,可謂其樂融融。再次,春晚也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有利于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知感。春節晚會應當推陳出新,才能保持高收視率。
②央視春晚的直播應該引起重視。首先,過年吃年夜飯看春晚已成為華人的一種習慣。其次,收視率的上升體現了人們對春晚的肯定,春晚也提供了讓家人團聚的機會,可謂其樂融融。再次,春晚也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有利于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知感。春節晚會應當推陳出新,才能保持高收視率。
③央視春晚仍是全球華人在除夕夜的主流選擇。首先,當下傳媒發達,娛樂節目層出不窮,央視春晚能夠保持30%以上的收視率就是對于它的品牌與水平的肯定。其次,央視春晚幾十年來的直播,與人民大眾之間已形成一種特別的感情,許多中國人對除夕夜的定義已是‘全家和,看春晚,吃餃子’。因此,央視春晚在全球華人中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五、復習推薦
【復習建議】一、多關注;二、多思考;三、多訓練。
【新聞節目】《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時事辯論會》等有新聞評論的;
【報刊】《雜文報》、《雜文選刊》、《諷刺與幽默》等;
【時評】新華時評: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
人民時評: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時評:http://www.fjsen.com/bbs/
南方時評: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網評:http://www.dahe.cn/xwzx/txsy/
大江時評: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
六、強化訓練
1、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近年來,明星移民,國外產子的現象頗為常見,土生土長的中國著名演員鞏俐遠嫁新加坡并于上月宣誓加入新加坡國籍。章子怡早前開心地宣布已與美國富豪男友Vivi Nevo訂婚,以及明年結婚;坦言有計劃結婚及生育,她強調“即使下一代是美國人,但她永遠都是中國人”。同樣2006年前乒乓球國手鄧亞萍,在巴黎一家醫院剖腹產下一男嬰。有人質問鄧亞萍:為什么把孩子生在法國?中國之大,就沒適合她生孩子的地方嗎?分明是想混法國國籍。消息傳出后,引起公眾的關注,國內網友們更是掀起激烈的爭論。
有人認為這是不愛國的表現。有人認為這與愛國無關,那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答案示例:不管是國外生子還是移民他鄉,這與愛國無關。 鞏俐、章子怡加入他國國籍完全是為了愛情。鄧亞萍法國生子又與愛國有何關聯,愛不愛國不是擁有哪國的國籍,那是發自心里深處的情感,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就是最好的證明。再說加入外籍是她們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鞏俐等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我們還是以正常的心態去看待此類現象。
答案示例:這是不愛國的表現。鞏俐此舉雖屬個人權利,卻傷害了很多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對于明星加入外國國籍的意圖,可能每人的出發點都不一樣,但在國內名利雙收的時候卻放棄滋養自己的祖國,有一點忘記爹娘的感覺。當我們面對這樣的情形時,應當記住做中國的公民是最基本的愛國表現。
2、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在廣州,拾金不昧或將有實質獎勵。正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提出:對無主的拾獲財物,在拍賣后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愿按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金不昧者。(2月12日《羊城晚報》)
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參考答案】我贊成對撿到失物者做出實質獎勵的規定。因為對撿到失物者來說,如果本來就愿意無償歸還失主,那么,規定不會影響他們的決定。對愿意有償歸還者,規定也會強化他們歸還失物的決心。如果本來不想歸還失物,那么,規定可能弱化他們這一決定。對失主來說,如果愿意付出獎勵,那么,規定對他們不會產生影響。對不愿獎勵的失主,由于“自愿”原則,他們依然保留著“不給予獎勵”的自由。
【參考答案】我不贊成對撿到失物者做出實質獎勵的規定。首先,“拾物有償”,道德已經變味,會破壞中華民族拾金不昧的良好傳統,無助于社會風氣的改善。其次,本規定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失物無法用金錢衡量,比如文件、證件;有的失物價值巨大,不易操作。因此,“拾物有獎”缺乏可操作性。
3、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親”即“親愛的”一詞的簡稱,最初見于淘寶網賣家對買家的稱呼,后逐漸在網上走紅。2011年高考結束,南京理工大學用“淘寶體”發出了短信:“親,祝賀你哦!你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現這樣的招聘廣告:“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可見“親”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請對“親”的流行,發表你的看法,并闡明理由。(7分)
【參考答案】
(1)贊同:①溝通上的親近:語氣更親切,更有親和力,拉近了交流雙方的心理距離。②表達上的簡潔:其簡便、快捷的特點特別適合于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網絡交流。③這樣的詞匯有新鮮感,滿足現代人的好奇心。④可以豐富詞匯的含義。⑤“親”字是對古老文字的又一次創新,體現我國文字的魅力。
(2)反對:①表達不得體:“親”是私密性的稱謂,用在正規嚴肅的語境中,顯得不莊重。②信息的模糊性:對不熟悉這種稱呼的人而言,“親”的使用會影響信息的可信度。③表達上的不規范:這種表達的過度簡省,對語言的規范性會造成不良的影響。④受娛樂至上風潮的影響,莊重的漢語表達被娛樂化。⑤迎合了現代人的無聊浮躁心態,是媚俗心態的反映。
(3)辯證:看場合:非正式場合,如網上交易,這樣表達更顯親切,便于達成交易;嚴肅語境,如外交部的招聘廣告,這樣使用顯得不莊重。看對象:如相對而言,年輕人較年老者更容易接受。(能形成兩點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寫出一點理由得3分,寫出兩點得6分。兩點理由意思重復只記一點的分。表達有語病和錯別字酌情扣分,超字酌情扣分。)
社會熱點 我們評說
--2013年高考語文“時文短評”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高考時文短評的題型;2、了解時文短評的內涵、特點和寫作要求。
能力目標:提高認識能力,掌握時文短評的主要寫法與答題規范。
【學習過程】
一、介紹2013年高考對時文短評的要求及其題型
時文:當前發生一些社會熱點問題。
短評:“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評”評說,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時文短評被稱作是“報紙的心臟”,而短評則被稱作是新聞評論中的“輕騎兵”,其特點是形式短小精悍、內容鮮明獨到、語言生動活潑。
這道題是09年1月份的省質檢才出現的新題型,題型設置一般是:
提供兩則簡短時文(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對)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準確捕捉基本信息
(2)對材料所闡述的內容(現象、觀點)有何看法?請闡述。
2012年該題又稍有變化,即只有一則材料,且把第一小題取消。
二、時文評論
1、答題存在情況:
(1)沒有觀點或觀點不清;(2)說理不透或說理不足;(3)理由偏激或強詞奪理。
2、觀點提煉角度與答題思路步驟:
(1)時文短評的觀點提煉角度有:
A、從正面肯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再用簡單論據進行論證。
B、從反面否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可以直接反駁錯誤的見解,也可以間接反駁錯誤的見解。
C、辯證進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時文短評答題思路
第一步: 通讀材料,全面理解。
第二步:提煉概括,提出論題。
第三步:圍繞論題,清晰表達,自圓其說。
(3)時文短評的答題步驟(總―分、總-分―總)
A、先亮觀點(旗幟鮮明)
B、分點講理(兩點至三點)
C、綜述建議(重申觀點或提出建議)
三、課堂練兵
練習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后重新編排再發給學生學習。在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中,“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校方解釋,“昔孟母,擇鄰處”暗藏了“環境決定一切”的意思;“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啟示讀書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
材料二:山東省教育廳日前發出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概述。(150字左右)
練習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7分)
歷時3年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將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蘇、云南、內蒙古試點實施。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稱,開發“漢語能力測試”,旨在以考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該考試將按照難度分為六個等級。但對于這項新考試制度,網上質疑聲不斷,有網友說:“上了十幾年語文課,耳濡目染二十年中文,還需多此一舉嗎?”
對此你有何看法?談談自己的理解。
練習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題目。(7分)〖2012年福建省質檢試卷〗
CSM全國測量儀數據顯示,2012年央視春晚直播,全球華人有7.7億人收看,收視率合計為32.75%,高于2011年的31.04%,但低于2010年的38.26%。
對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請加以闡述。 (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四、復習推薦
【復習建議】一、多關注;二、多思考;三、多訓練。
新聞節目:《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時事辯論會》等有新聞評論的;
報刊 :《雜文報》、《雜文選刊》、《諷刺與幽默》等;
時評:
人民時評: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時評:http://www.fjsen.com/bbs/
南方時評: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網評:http://www.dahe.cn/xwzx/txsy/
大江時評: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
新華時評: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
五、強化訓練
1、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近年來,明星移民,國外產子的現象頗為常見,土生土長的中國著名演員鞏俐遠嫁新加坡并于上月宣誓加入新加坡國籍。章子怡早前開心地宣布已與美國富豪男友Vivi Nevo訂婚,以及明年結婚;坦言有計劃結婚及生育,她強調“即使下一代是美國人,但她永遠都是中國人”。同樣2006年前乒乓球國手鄧亞萍,在巴黎一家醫院剖腹產下一男嬰。有人質問鄧亞萍:為什么把孩子生在法國?中國之大,就沒適合她生孩子的地方嗎?分明是想混法國國籍。消息傳出后,引起公眾的關注,國內網友們更是掀起激烈的爭論。
有人認為這是不愛國的表現。有人認為這與愛國無關,那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2、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在廣州,拾金不昧或將有實質獎勵。正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提出:對無主的拾獲財物,在拍賣后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愿按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金不昧者。(2月12日《羊城晚報》)
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3、閱讀下列一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親”即“親愛的”一詞的簡稱,最初見于淘寶網賣家對買家的稱呼,后逐漸在網上走紅。2011年高考結束,南京理工大學用“淘寶體”發出了短信:“親,祝賀你哦!你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現這樣的招聘廣告:“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可見“親”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請對“親”的流行,發表你的看法,并闡明理由。(7分)
李觀桃
[社會熱點,我們評說--2013年高考語文時文短評解題指導 高考復習(高三)]相關文章:
3.高三學習計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