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以來,深感班級管理工作的不易,更覺得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掌握高含量的技術才能做好。現談談在實際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充分利用學部班級量化考核措施,抓好班級一日常規,杜絕遲到曠課現象,抓好自修課紀律,提高效率。抓好升旗、早操、值日、衛生、墻報、行為規范等。“細節決定成敗”,一切從細節入手,不因要升學就放棄常規管理,要求學生不要有自己是初三學生就為所欲為的想法,讓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其責任心。
提高板報、墻報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三年磨一劍,三班鑄輝煌”是我們的口號,“天道酬勤,勤能補拙”是我們堅守的學風。另做到“三抓”“三干”,樹立五個意識。即抓緊、抓早、抓好,肯干、苦干、巧干,目標意識、吃苦意識、競爭意識、時間意識、健康意識。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將班會課調到周五下午第三節,對一周來的各位同學的量化考核情況作個匯報,并對扣分同學給予適度的懲戒,負責周六補課的全天衛生,或者辦公室衛生等。長此以往,形成 良性循環。不過,也有困惑的地方,扣分到一定程度,該怎樣作結?怎樣自圓自說。
從思想上給學生講清我們面臨的新中考的嚴峻形勢。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刻苦努力持久作戰,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展奮力拼搏就一定能夠成功。充分利用考試的杠桿作用,每次考試結束要求進步或退步學生寫出考試的得與失,查找經驗與不足,并列出整改計劃和下次考試的目標。在戰略上:以競爭精神去拼搏,拋開一切雜念。戰術上則做到:強科爭優勢、弱科保底線。
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這段時期中,要關心學生各科的平衡發展,引導他們不斷加強薄弱學科,不要出現偏科現象,讓他們明確“6-1=0”的道理。監督學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學生各科兼顧,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形成一種以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顧全大局、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全面提高地局面。
在備考中,抓準尖子生與準尖子生。如何使各科老師把力量集中在尖子生的身上?這需要的是全體科任老師的團體協作精神和全局觀念。結合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我們要認真分析考試的數據,確立尖子生及臨界生,并要求科任教師對這些學生作“重點扶持”。根據本班學生特點,我們的重點是補英語和數學,英語、數學補上去了,我們將收獲大匹的尖子生,否則什么目標也完不成,所以今年加強對英語的補習。
激發成就動機,鼓勵樹立學生信心。許多學生呈現兩種狀態:一是對中考并沒有把握,表現出明顯的信心不足;二是對中考盲目樂觀,總以為自己上高中十拿九穩。其共同點是知識不扎實,且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少穩定、持久的內驅力和刻苦奮發精神,我們要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鼓勵、獎勵:每次考試都要及時總結,每進步一個名次即進行獎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加強與家長聯系,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共商對策,達到共同管理的目的,爭取讓學生在緊張、穩定中度過這一沖刺期,以最佳心態迎接中考。
草木逢秋,冷暖自知。班班有本難念的經。三班的同學相對來說的確素養高一些,我們不斷地化升學的壓力為向上的動力。可能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方面要本分些(當然也需要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來約束),可也有少數同學自恃讀過不少的書,年少輕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動輒抨擊時弊,自以為是。不僅無益于自己的學業,而且對班級優良學風的形成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為此,我忍字當頭,一籌莫展,苦苦尋教育的良藥。
后來,在一本書上看到,成熟的老師和年輕老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老教師“耳順眼順”,而新教師看啥都不順。老教師理解一切寬容一切,而新教師憎惡一切妄想改造一切。作為班主任,對孩子,我們必須要有這樣一種平常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就必須看得“慣”,聽得“慣”。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能夠心平氣和地站在教育的起跑線上,真心誠意地幫助每一個孩子邁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第一步。我想,我要做到的不是“忍”,而是“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容”。其實,要做到“容”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真正地承認個性,尊重個性發展,有雅量等待個性成長,不拘一格培養人才。這樣想來,問題就不成為問題了。畢竟這樣的學生還是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的,何必要求學習方式方法的一致呢?
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在變,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不斷學習有用的、新的東西,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讓我們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去收獲、成長
汪晶晶
[班主任工作總結 (九年級)]相關文章:
10.語文班主任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