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說一說身邊的親情故事,在交流中加深對親情的理解。
2.學會運用生活化的典型細節來表現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親情,指導學生掌握如何表現親情的方法
課前活動安排
周末,安排學生回家做四個活動:送給父母一個小禮物、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父母洗一次腳、替父母做一件事。記錄活動的感受。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播放韓紅的《天亮了》,同時屏幕顯示歌詞,在音樂聲中介紹故事背景:這首歌--《天亮了》打動了億萬電視觀眾,可是誰知道這動人的歌聲背后,還隱藏著一個真實的、催人淚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纜車下滑即將墜地的那一瞬間,一對年輕的夫婦,爸爸潘天奇和媽媽賀燕雯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潘子灝得救了,這一對年輕的父母卻失去了生命。兩個人把孩子舉起來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這個壯舉也許是出于父親、母親的一種本能,也許是出于他們對孩子的一種愛,也許……,潘子灝的生還,是他父母的雙手托起的一個奇跡。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
聽了這個故事,聽著這段優美的旋律,老師知道,此時此刻,你們已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么,老師想問問同學們:你們此時的感受是什么啊?
生答: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我們人類是情感動物,親情是人類中至真至美至上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至愛親人,感受屋檐下愛的點點滴滴。(板書課題)
二、說親情( 親情就在身邊)
1.在你的十幾年人生中,一定有一些讓你難以忘記的經歷吧:快樂的、傷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許這個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許這件事使你刻骨銘心,請你講一講關于你的親情故事,并仿照下面的例句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例如:親情是在我饑腸轆轆時母親端上的一碗蛋炒飯
親情是在我犯錯時父親憤怒舉起又輕輕落下的手掌
親情是在父母疲憊時我雙手奉上的一盞清心的茶
2.行動見真情
周末的活動你認真完成了嗎,你都為父母做了些什么,感受如何?小組交流,選出做得最好的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事情的經過。經小組合作,精心修改,在班內交流,評選“孝子(女)之星”。
3.從上面的活動中,你認為怎樣才能發現身邊的親情?
小組交流,歸納:
細心體會,用心感受 。
親情來自于親身經歷,來自于生活小事,親情來自于細心體會,來自于用心感受 。
第二課時
三、悟親情
閱讀朱自清的《背影》(節選)和魏巍的《我的老師》,思考:如何才能寫好生活里的精彩?
小組交流,歸納:
( 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例如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
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胸臆:胸腔,內心,引申為心意。)
四、描繪親情,表達親情(親情流于筆端)
母愛似水,溫柔而無形;父愛如山,高大卻無言。請同學們打開你塵封的記憶,翻開你成長的歷程,選取你和父母、親人間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寫一個片段,通過具體的生活細節,通過直抒胸臆的語言,抒發你感悟到的親情,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
五、學生展示,先學生互相點評,后老師點評。
六、老師下水作文(機動環節)
小結:
親情,是照耀世界的溫暖的陽光;是維系心靈和心靈之間的堅韌紐帶……如果人的一生中,能夠充分地享受到美好而完美的親情,那么,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讓我們唱一首《感恩的心》用心去感悟親情、體會真愛。
楊翠娥
[《感悟親情》 導學案(北師大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8.感悟親情的散文
9.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