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是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他與顏淵、季路冉有、公西華他們不一樣,不去“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卻在白天睡大覺,于是,一向慎于言的的孔夫子大概是氣急了的緣故,很是說了些對他不滿的話: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虧也。于予與何誅!”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一點,無論你是多么高明的教育家,對宰予式的學生也會感到頭痛。然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這類學生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的多為愚昧、野蠻、犯罪等消極因素。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極大的愛心,要做好他們的工作,絕不能聽之任之。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的體會是,要給他們更多的愛。具體說來:
一、要認識“宰予”的心理
宰予似的學生的心理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自卑,二是懶惰。
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個子矮、相貌丑、成績低、同學的歧視、老師的冷遇、家長的虐待等,但主要給學生壓力最大的還是來自教師的冷遇。
我們不是常能聽到這樣的訓斥嗎--
沒想到你這么笨!
你只配坐在那個座位上!……
這些對差生的不文明語言,只能極其嚴重的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對老師、學生、家長產生對立情緒,自暴自棄,玩世不恭,經常做些破壞性的事。
自卑的形成也是很復雜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幼稚無知,調皮貪玩。當這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后,就會變得懶惰,沒有動力,缺乏上進心,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如此一來,自卑和懶惰就緊緊抱在一起,滾動前進,不管前面是深谷還是泥潭?梢姡绮患皶r認識他們的心理,并幫助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結果是非常危險的。那么,怎樣幫助他們呢?這就是下面說的愛了。
(一) 植根于愛
魯迅先生說:教育植根于愛。它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唐弢在《瑣憶》中說:他和青年們談話的時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從來不說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的話,他以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做出形象的暗示,讓人體會到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所以,給人一種如坐春風的感覺。
我們當然無法和偉人相比,但是魯迅先生的這種精神,這種教育思想,我們未嘗不可有。消除他們的自卑,扶植他們上進,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也應該做到。只要我們以誠摯的熱情及時肯定他們言行中的閃光點,尊重他們的人格,我們就可以彈撥他們心靈深處的琴弦,使他們迸發出積極地熱情。只有多給他們一些愛,才能使他們閃出光點,也只有用愛的眼光看待他們,才能找到他們的閃光點,也就找到了轉化他們的突破口,縮小了與他們的心里差距,從而使他們對老師、同學產生信任感、親切感,慢慢地也就使他們走上了健康成長的路。
(二)愛要到底
轉化很少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這時,教師就應該進行具體分析,要細致的了解他們反復的原因及導火線。無論如何,要一如既往的關心他們,鼓勵他們發揚好的,幫助他們認識并改正錯誤,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集體的溫暖。否則,他們就以為你是虛偽的,假情假意,而一旦學生對我們有了這樣的看法后,我們的班集體根本無法正常運行,到時候受害的不僅是他們,還會是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因此,愛要到底。
其實,“只要學校、教師集體和學生集體,尤其教師在教育方面盡到努力,就可以也應該可以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正直的、誠實的、熱愛勞動的、堅強而勇敢的、忠于祖國和勞動人民的人”。
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之二是與后進生談話要遵循六個原則。具體說來:
二、與后進生談話的原則
(一)尊重的原則
愛默生曾經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焙筮M生平時往往因為學習比較差、思想比較落后而受人歧視,聽慣了訓斥和埋怨,所以他們特別渴求得到尊重和信任。教師與之談話首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變訓斥為商量,變懷疑為信任,變埋怨為關心、鼓勵。要幫助 學生明確奮斗目標,建立信心,重新喚起他們的上進心與求知欲,點燃他們心底的希望之火。
(二)鼓勵的原則
一個后進生的心,如同一顆被污泥裹著的珍珠,不易看到其光亮。后進生本人也常常因為自己的黯淡無光、無人賞識、備受歧視而自暴自棄。教師的責任是要使每一顆珍珠放射出應有的光彩。清除污垢的良方何在?往往不是在已經聽慣了的批評聲中,而是在熱情的鼓勵聲中。數其十過,不如贊其一長。教師應該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 閃光點,哪怕是一瞬間的微弱閃爍,也要牢牢的抓住它,適度的表揚,爭取閃光點的擴大。
(三)期待的原則
后進生自暴自棄,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另一個原因是被別人看扁、看死,使之失去了信心。故教師與之談話切忌說“你這個人,要重新投胎就好了”之類的喪氣話,而要多說他們的閃光點,相信他們通過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有志者事竟成之類的話。
(四)情感的原則
我國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苯處熤挥袩釔蹖W生,才能取信于學生,使學生樂于聽從你的指揮,接受你的教育。后進學生學習上有了障礙,教師要主動地為他們輔導并幫助他們分析不會的原因;生活一旦有了困難,教師要為他們排憂解難。這些對后進生的愛,將會溫暖他們振作精神,對生活充滿信心。
(五)公正的原則
后進生并非樣樣都后進,更不是事事有過。與他們談話切忌只談缺點。應該多找他們的優點,就是犯了錯誤,也要多做調查,實事求是的分析,哪些地方是他們的責任,哪些不是他們的責任,這樣一分為二,公正的評判,將會得到他們的信任。有些學生常常因為老師不公正的評判,甚至不負責任的錯怪而對老師記恨終生。
(六)反復的原則
有些后進生由于自我意識不強,自制的能力差,所以有時好一陣,有時老毛病又犯。有的人甚至接二連三的犯錯,“大禍三六九,小禍天天有”。面對這樣的后進生,倘若教師恨鐵不成鋼,操之過急,大罵一通,甚至借助武力,這樣對后進生的轉化必定是無濟于事的,只能把學生推到教師的對立面。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細致耐心的幫助他們尋根究底,用學生常規、法律常識對他們進行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終將會感化后進生這個上帝。
三、與后進生談話的契機和方式
(一)鼓勵式
在后進生做了好事的時候,應該及時的表揚、鼓勵,這樣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大增。
(二) 預防式
當發現問題的苗頭和不良的思想動向時,教師要為他們及時的打預防針,好防微杜漸。
(三) 二分式
后進生犯了錯誤后,耐心的教育,實事求是的分析,一分為二的評判,正確的引導、指點會使他們動心忍性、心服口服的接受教師的教導。
(四)聊天式
飯后、課余時,教師可以經常與后進生聊天,問問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家庭情況等,這樣可以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便于溝通師生間的感情。
(四) 慰問式
當學生生病或家中發生什么意外,或學習遇到什么困難時,教師的關心、慰問、排憂解難,將使一向受人歧視的后進生無比感激,感到老師可親可敬,這往往也可能成為他們進步的一個轉折點。
差生的轉化工作確實是很艱巨,然而,它委實是我們教育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不管教育如何改革,它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除了要有深沉的愛和強烈的責任心以外,還必須研究心理學,深諳教育法,并取得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僅僅注重某個方面當然是遠遠不夠的。
讓我們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長中的脆弱的細根,去愛護每一片急需陽光的綠葉吧!
郭淑湘
[給宰予更多的愛--談差生的轉換工作]相關文章:
1.給孩子更多的愛_教育論文
2.
3.
4.小學單位轉換課件
10.班級培優輔差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