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繁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
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突破方法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設計(教師用活動單)
教學流程 個性調整
【課前活動】
1. 走近作者。
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國后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主席,《收獲》主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散文、小說、特寫集《新聲集》,《贊歌集》,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童話、雜文等。
2.了解寫作背景。
1923年,19歲的巴金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的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輪抵達馬賽。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上雜記》38則!斗毙恰肥瞧渲械囊黄斡,寫于1927年1月。
3.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搖搖欲墜( ) 模( )糊 半明半mèi( ) shà 眼( )
【活動方案】
一、導入新課
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呢? (播放星空影片) 學生思考
2 組織交流、評價
二、研讀課文
活動1:自由朗讀課文,在文中圈畫出作者觀看繁星的時間、地點、感受的詞句。
(自由朗讀,畫出相關句子→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畫出關鍵詞→組內相互補充,相互訂正)
活動2:比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與感受的不同之處,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自主研讀,獨立批注→組內討論,嘗試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明確:這個不相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活動3: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繁星進行了觀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這些感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自主研讀,獨立批注→組內討論,嘗試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活動4:1、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精妙之處,并說說其表達作用。
2、領會一些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活動5: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作者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產生了諸多的聯想和想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存在個性差異,那么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的時候,你會看到什么?又會想到了什么呢?請用散文化的語言來描述。
(獨立思考或擬寫發言提綱→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課堂隨筆:
孫麗
[《繁星》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繁星課文教案
8.七年級上冊《生物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