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掃一點,媽媽就可以多休息一下。”冬日清晨,替環衛工母親清掃馬路的劉普林如是說.
武漢理工大學(微博 招生辦)華夏學院大二學生劉普林兩年來替母掃街,他的事跡經本報報道后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2月7日,華夏學院召開專題會議,院黨委授予劉普林“愛老孝親自強不息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并決定以他為榜樣,號召全院大學生深入開展向劉普林學習的活動。
據悉,報道見報當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就迅速派人到劉普林家中了解情況,同時也向周邊同學詳細詢問劉普林的感人事跡。該校學工處李海民處長說,劉普林對父母孝順,對社會感恩,集中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這與學校重視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的風尚是非常吻合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這么懂事的好學生,內心備感欣慰。
此外,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還決定,通過給劉普林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提供助學金等多種方式,幫助他緩解生活壓力,讓他能集中精力完成好學業。該院院長吳永橋表示,他個人將對劉普林實行“一幫一”資助,每年資助他2000元生活補貼。
校友紛紛“織圍脖”表達敬意
他的精神應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
昨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的官博上轉載了本報的報道,并留言說:“博主今天去了劉普林家,真是感動得一塌糊涂,全家人面對困難是那么的和諧,樂觀。”博友“燦劉燦”寫道:“單薄的臂膀也能撐起一片天!這片天陽光燦爛!”“博哥微評”直呼劉普林“了不起”,并稱“社會尤其是媒體,應該多關注這樣優秀的草根孩子,讓他們的精神和品質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博友“午后歲月”也寫下長長的文字:他不僅發自內心地愛自己的父母,心疼自己的父母,他還愛母親從事的這份職業:他細心地維護道路的清潔,找出工作的重點,對別人隨手扔在面前的垃圾沒有抱怨;他的生存能力很強,會做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自卑,對外人看來卑微的處境處之淡然。我相信這個孩子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以后對我們的父母好一點吧
博友“波瀾不驚的心”寫道:仔細閱讀了金報的報道,我的眼睛濕潤了。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在這個城市用自己的方式艱難而快樂地生活著,他給我一種深深的震撼,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反思自己,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做得夠嗎?博友紛紛稱,“孝敬父母,從向別人學習做起”,“在這里,我也想對大家說:以后對我們的父母好一點吧!”
“原來這個勤快的環衛工是大學生”
27歲的張望霞是涵三宮路上純凈水店老板,看到金報報道后,她吃驚地告訴記者:“我還以為來了個勤快的環衛工呢,沒想到竟然是個大學生!
張望霞告訴記者,大年初七當天,自己燃放了三掛“開門鞭”,紅色的鞭炮碎屑堆了一地。她看到,路邊有個小伙子迅速啃完一個饅頭后,拿起笤帚就將鞭炮渣掃得干干凈凈,當時她還感嘆:“這個環衛工真年輕,還蠻勤快的呢!”
葉水生是涵三宮路的協管員,跟庫香蓮母子相識已久。他告訴記者,他經?吹侥缸觾扇嗽谝黄饞呓,不論寒暑或刮風下雨。最難得的是,劉普林總是搶媽媽手中的掃帚,讓人覺得十分感動。有時候,看到劉普林掃地掃得很累,也不舍得買瓶水喝,自己還送了幾次水給他。
專家觀點
他將孝道體現得淋漓盡致
愛慕虛榮、矯情,甚至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將父母當取款機,或者只將感恩、盡孝掛在嘴上,卻不付諸實際,這在當代大學生中并不少見。像劉普林這樣,把盡孝視為自然而然的事,將傳統孝道體現得淋漓盡致,能直面家庭狀況,冷靜、理性地看待現在的困境,不去攀比,不對父母提額外的要求,盡最大努力幫父母分擔,且毫不聲張、不動聲色,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尚重生武漢大學(招生辦)社會問題專家、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將把他的事跡寫進教材
劉普林身上最打動人的,是他對父母的毫不保留的“孝”,這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此外,他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健全的人格直面目前的困境,也難能可貴。
我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20多年,如此感人事跡并不多見,我將把劉普林的事跡作為典型案例,寫進講義、寫進教材,讓身邊的榜樣去影響更多當代大學生。
(朱哲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博導)
他是很不簡單的年輕人
我要向代母掃街的大學生劉普林行注目禮。因為,在不少人心目中,掃大街是一個不怎么體面的工作。但劉普林的行為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很不簡單的年輕人,一個非常勇敢、自我意識很成熟、很有主見、很有孝心的人。
寒門出孝子。我想鄭重提醒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大學生:家庭貧困不是你的錯,千萬不要因此而自卑。你們的父母也許不能給你買IPhone,但他們的愛并不一定比那些有錢的父母少,他們教給你們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不一定比那些有地位的父母膚淺。
[大學生幫環衛工父母掃街兩年,獲學校表彰資助(孝道)]相關文章:
2.年終表彰獲獎感言
10.清掃街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