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語言環境的影響,農村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遠遠差于城市學生。為了使國家的“推普”工作順序進行,農村教師更應重視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那么,怎樣提高農村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重視拼音訓練,提高說話能力 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要想說好普通話,就必須掌握好漢語拼音,準確發音。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漢語拼音的訓練。特別要注意糾正本地學生容易讀錯的聲母和韻母的發音。訓練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思維特征,并結合教材特點,創設愉快情境,做到“在學中有樂,在樂中去學”。可采用兒歌、順口溜、游戲、比賽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二、創設聽說機會,提高說話能力。 農村學生說普通話能力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普通話聽得少,說得更少,而語言正是在聽說中發展的。因此,教師應注重給學生創設聽說機會,以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正所謂熟能生巧。 (一)課堂上,堅持講普通話。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中,離不開講解、提問、回答、討論等。而在實際中,有不少農村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都以方言為主,這樣就會使學生失去了說普通話的機會。因此,在課堂上,要求師生堅持講普通話,如有錯誤發音,還要及時糾正。同時,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在講普通話中起表率作用。 (二)課堂外,提倡講普通話。學校生活,除了課堂上,還有大量的課外時間。課外,提倡師生間,學生間要盡量講普通話,并多加鼓勵。這樣,就能為學生創設無數的聽說普通話的機會,不僅僅是學生,就連教師的普通話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加強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如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片斷讀、自選讀等,學生讀得多了,潛移默化,說普通話能力自然提高得很快。 (四)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口語交際的教學任務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可見,加強口語交際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編排和結合農村的實際、提出口語交際要求,加強訓練,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訓練。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有心、善于結合學科特點、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就能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聽說機會,比如聽廣播、演講比賽、口頭作文等。 三、擴大閱讀視野、提高說話能力。 新課標提出高中生課外閱讀要求:每個學段課外閱讀量應達15--20萬字(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于15萬字,以后每學段不少于20萬字,也就是說,每個學段應課外自讀一部以上文學名著。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指導學生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多讀課外書。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規范語言,無形中也規范了自己的語言,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這樣,學生在說話時就能避免出現像方言中的顛倒的詞序或不規范的詞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王紅
[如何提高農村學生普通話能力]相關文章:
10.你的推理能力如何來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