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美。
3. 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設情境)
2. 揭示課題。
(一要讓學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二) 初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 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第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常快,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瞬息萬變>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三) 再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美的是哪幾個小節?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 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描寫云霧的優美,那么,第1、2節呢?第6節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 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如:自然段歸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 精讀課文
1. 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 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
自學思考題:
(1) 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
(2) 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 課堂交流。
(1) 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 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五) 作業
1. 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 背誦課文第2、4節。
[《廬山云霧》第一課時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廬山云霧的教案
5.觀潮第一課時教案
7.廬山云霧的課件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