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生把作文當作苦差事,要想學生面對作文不再無所適從,不再叫苦連天,除了激發學生興趣之外,我們還必須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模式,讓學生成為寫作課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完成寫作。
關鍵詞: 快樂 興趣 積累素材 講評
新學期的第一堂作文課,我出了一道命題作文“老師,我想對您說”,我期待著同學們文思泉涌,將真實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可事與愿違,我看到的是一張張眉頭緊鎖, 百般無奈的面孔。兩節寫作課過去了,大部分文章內容空洞、感情蒼白、辭不達意;小部分同學甚至在作文書上抄些語段交差了事。
我陷入沉思,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讓這群看到作文就頭疼的孩子不再恐懼作文。從事這么多年的職高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享受作文的快樂,鼓勵他們平時寫隨筆,并定期作班級分享,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我相信這其中不乏他們平時偶爾迸發的靈感火花。作文課上也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可以適時地讓他們自由作文,這樣一來,很多不喜歡約束的同學寫作的時候有很大的空間,從而能夠將心中所想要表達的感情進行表達。
其次,鼓勵學生積累素材。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怎樣才能讓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報刊、雜志、名人名著是我們素材的第一大來源,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每兩周統一帶學生上圖書館、閱覽室,并要求同學們自備一個摘抄本,將自己所讀到的美文,優美句段進行抄錄,并利用早自習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分享;生活是我們積累素材的另一個重要渠道,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涌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離開了生活,寫作成了無源之水,要鼓勵學生將目光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比如在放假時,我們會有機會跟社會親密接觸,這時可以交待一些任務給學生:參與一次喜宴活動,陪爺爺奶奶到集市上趕一次集,拜訪某個親戚……然后將這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記錄,收假后再與同學們進行分享。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覺得比較輕松而有意思,并且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體驗美。
再有,打破傳統作文模式,給學生自由寫作的空間。做好了上面所講的兩點,也就做好了作文的茶飯功夫,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作文的寫作中來,寫作過程中我一貫主張“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心抒我情”,讓學生說真話,抒發真實感情,絕對不要寫“假、大、空”的文章。在作文的內容上,對學生不作嚴格要求,一般會選擇話題作文,學生的思維不會受到太大約束。在寫作之前先給出一個話題,讓學生討論,允許百花齊放。比如給出一個話題“存折”,可以理解為銀行中實實在在的存折,可以理解為父母親存在孩子身上的無形的存款,也可以理解為一位老師在學生身上寄予的無限希望。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就不會千篇一律了。而文章的表現形式,也不必嚴格限制,什么形式拿手就寫什么形式,有的同學喜歡用詩歌表達思想,有的喜歡選擇小標題作文,而有的喜歡自由靈活的散文形式,也有擅長寫議論文的。總之只要他們能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轉化成文字,我們就不要拘泥于形式。
最后,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講評,挖掘文章亮點。對于學生的作品,我一向都認為應該精批細講,當文章寫完之后,讓同學之間先互相批閱,寫上個人評語,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大部分同學做得好,像文字、語言、段落存在的問題,基本能通過互評可以解決,評語也非常中肯,并且能推出一致認同的“典范之作”。然后我把作文收上來,盡量在每篇文章中找出亮點,認真做好記錄:哪些同學作文有進步了,哪些是用情之作、表達情感充分,哪些語句優美,哪些形式新穎……他們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如此一來,受到表揚的面積比較廣,同學們作文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在講評時,我先讓學生發言,將他們心中的“典范之作”推薦給全班同學,一方面是充分尊重了他們的欣賞水平,為下一次的互批打下良好基礎;另外同學之間也可以更好的學習與交流,更好的取長補短。而我的發言會讓更多的同學得到鼓勵,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有一種千里馬遇到伯樂時的快樂,這樣的評價讓學生不會再對作文懷有一種恐懼。
以上幾點,是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得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讓學生快樂地寫作是我們教師不懈的追求,我們要改變思想,更新觀念,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學生的作品,讓我們的學生在作文中少一些無所適從,多一些快樂。
小李
[在快樂中寫作--談職高作文教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職高數學教學論文
2.職高英語教學論文
4.職高美術教學論文
5.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6.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8.職高語文教學論文
10.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