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7-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涉及學習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教學重點】 

1.主要是講授第4則、第6則、第7則、第11則選文。

2.引導學生鑒賞第11則選文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

2.通過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方法】    

1.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 

(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現代價值。

(2)努力挖掘語料在寫作方面可以賞鑒的那些要素。

(3)盡量聯系學生的現實人生問題。

(4)注意從詞匯、語法、修辭、古文閱讀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 引導、朗讀、討論、點撥

【課    型】  展示反饋課

【教具準備】  CAI課件  紙質學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備課時間】 2011年10月22日

 

教案(教學過程)

一、知識結構 

1-3則:學習態度

4-6則:學習內容

7-8則:好學標準

9、11則:學習目的

10則:學習地位

二、點撥精講(例題精析)

孔子所說的“好學”主要是從“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方面來說的。學習的具體內涵有:尊賢、孝親、忠君、信友、食無求飽、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過、不遷怒、不貳過、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人、學《詩》以言、學《禮》以立…… 。

三、教學步驟

1.分發《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學案練案(紙質) 

2.要求學生按時自主完成《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學案練案(紙質)

3.科代表檢查并通報學案練案完成情況

4.朗讀課文《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5.課堂展示

6.問題點撥

7.練習反饋

四、答案預設(詳見CAI課件)

學案(學習活動)

一、導學預習題

1.請列舉人格修養方面的名言

答: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而無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6.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含義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答:一味喜歡仁義而不喜歡學習,它的弊病是愚蠢。

一個人的品質要通過努力學習去完善,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善于運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會害人害己。如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與狼”和“農夫與蛇”中的主人公,就因為沒明辨是非而帶來麻煩甚至送了命。

3.給下列生字正音

    葸( xǐ  )   悌(  tì  )  篤(  dǔ )  貳(èr  )

4.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詞多義

賊:其蔽也賊(  害  )               趨:鯉趨而過庭(快走  )

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強盜 )   (孔子)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趨向,奔向)

幾落賊手死(  敵人 )                

其太子丹乃陽會荊軻為賊(刺客)   就:就有道而正焉(  接近,靠近  )

是天下之大賊也(禍患,禍害 )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完成,達到  )

聞:子亦有異聞乎?( 名詞,教導)        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  )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動詞,聽說 )

偷: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刻薄,不厚道  )

善為國者,倉稟雖滿,不偷于農(茍且,得過且過  )

楚有善為偷者(  偷竊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   好知不好學(“知”通“智”)

今也則亡(“亡”通“無”   )       出則弟(“弟”通“悌” )

6.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

①其蔽也賊:名詞活用作動詞,害人害己  

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動用法,使……盡

③賢賢易色:第一個“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賢;第二個“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有才德的人。                            

④不貳過:名詞活用作動詞,犯錯誤     ⑩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連詞,表并列

⑤民斯為下矣:是                     ⑾不如丘之好學也: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⑥古之學者為己: 為了                ⑿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⑦勇而無禮則亂:轉折連詞,卻         ⒀君子篤于親: 對

⑧鯉趨而過庭:修飾連詞                ⒁ 敏于事而慎于言:在 

⑨生而知之者:連詞,表順承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a生而知之者,上也 (判斷句)                 b君子篤于親(介賓短語后置句)

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斷句)

d陳亢問于伯魚日 (介賓短語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賓短語后置句)

8. 試譯第3則選文。孔子推許“好學”的弟子是誰? 

譯文:孔子說:“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樣忠厚誠實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歡學習啊。”

答:孔子以“好學”自許。孔子又推許弟子顏回“好學”。他甚至感慨,自打顏回死后,自己再沒有聽說過好學的人了。

9.試譯第4、5則選文。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譯文4:孔子說:“仲由,你聽說過六種德行、六種弊病嗎?”仲由回答:“沒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訴你:一味喜歡仁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愚蠢(不應以仁愛之心對待的,卻以仁愛之心去對待);一味喜歡聰明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沒有準則;一味喜歡誠信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歡梗直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傷害人;一味喜歡勇猛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闖禍;一味喜歡剛強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譯文5:孔子說:“一味謙恭而不拿禮來作節制就會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禮來作節制就會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禮來作節制就會犯上作亂、闖禍,一味直率而不拿禮來作節制就會急切而傷害人。在上位的人對父母、親族篤厚(即厚待父母、親族),那么老百姓就會興起仁厚之風;在上位的人不遺棄舊交,那么老百姓就不會不厚道。”

答:孔子所說的“好學”主要是從人格修養、道德實踐的意義上說的,跟現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歡學習知識或技能不同。從一般意義上說,“仁”“知”“信”“直”“勇”“剛”是值得肯定的六種德行。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認為好學就可以防止這些弊端。這意味著他所說的學,主要是一種道德修養,其基本內容是學禮、修身。

10.試譯第6則選文。子夏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又是什么?

譯文:子夏說:“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夠貢獻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有信用:這種人雖說沒學,我也一定說他學了。”

答: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對立面,要求人們崇尚、愛好美德。在我國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兩大義務,子夏視之為人生兩大要求。古人也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關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并稱為五倫。子夏提出的這四點,說到底都是道德修為,跟現在所說的學習知識或技能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是他卻把做到這四點的人看成是學習過的人。由此可見,他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跟現在所說的學大不相同。

11.試譯第7則選文。這則選文凸顯了古人一種怎樣的教育思想?

譯文:孔子說:“有德者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謹慎于言談,接近有道德的人來匡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答:這則選文記載的是孔子的語錄。這可以說是對“什么是好學”這一問題的一種回答,包括四個方面,前兩個方面說的是不要做什么,后兩個方面說的是要做什么。孔子說能夠做到這四點就是好學,凸顯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質為基本點的教育思想。

12.試譯第11則選文。孔子拿典籍教育后進的落腳點是什么?先秦儒家之教與學有何啟發意義?

譯文:陳亢問伯魚(孔子的兒子孔鯉)說:“你從夫子那里得到過與眾不同的教導嗎?”

伯魚答道:“沒有啊。曾經有一次,(夫子)一個人站著,我孔鯉快步走過庭院(表示恭敬)。夫子說:‘你學《詩》了嗎?’我回答:‘沒有啊。’夫子說:‘不學習《詩》就不會說話(指話說得不漂亮、沒有依循)。’我退回便學《詩》。后來有一天,(夫子)又一個人站著,我孔鯉快步走過庭院。夫子說:‘你學《禮》了嗎?’我回答:‘沒有啊。’夫子說:‘不學習《禮》,就不能立身處世、立足于社會。’我退回便學《禮》。就聽說過這兩件事。”

陳亢回去,高興地說:“問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聽說了學習《詩》的意義,聽說了學習《禮》的意義,又聽說了君子不偏愛自己的兒子。”

答:《詩》就是《詩三百》,經過孔子等人的闡釋和傳授,先秦時候它就已經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了。孔子非常看重《禮》,視之為政治教化倫理道德的根本。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詩》《禮》等典籍教育后進,落腳點顯然是在立身處世方面。

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家之教與學,都側重于道德完善方面的內容,跟今天有所不同。比起現今的教育來,那時候的教育當然有其局限性,然而現今的教育似乎也有一定的偏弊,就是相對忽視培育善德的意義,由此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效果。而要糾正這種偏弊,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啟發意義的,其啟發意義主要就是:在努力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

13.培養德行和“好學”何者為先?根據第三、四、六則選文,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答:按照孔子的觀點,“好學”的基本點是努力培養好的德行,所以培養德行和“好學”兩者談不上誰先誰后。然而現在所謂“好學”,內涵已完全不同。惟其如此,它跟培養德行之間就有了一個孰先孰后的問題。現今教育忽視培養學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須得到糾正,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德行具有根本的意義。

補充譯文

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三、選擇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

四、自我創新展示(質疑問難)

①題目:

②答案:

                         

 練案(自主練習)

一、檢測反饋題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C   )

A.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B.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C.學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B  )

A.民斯為下矣        B.不如丘之好學也

      古之學者為已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

C.勇而無禮則亂   D.君子篤于親

      鯉趨而過庭        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  篤:篤厚

C.賢賢易色   賢: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項中,加點字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B )

A.恭而無禮則勞            B.雖日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C.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D.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二、拓展提高題

閱讀《論語》中的這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為政以德》)

5.選文中畫線詞語“均無貧”中的“均”與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樣?為什么?

答:不一樣。農民起義的口號“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無貧”則是站在貴族統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是要劫富濟貧,而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孔子要人們嚴守禮制,各得與名分相應規格的財富,安于等級名分,不可互相侵奪,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教 后 反 思 

 

劉長風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2.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3.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4.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5.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6.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7.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8.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9.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10.人教英語選修8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