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紅樓夢選讀 (人教版)

發布時間:2016-6-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按:祝秉權教授的《紅樓夢分回賞釋》初稿,曾在“紅樓品茗”發表。此書經作者再次修改,定名為《謾言紅樓啼痕重紅樓夢分回品賞》,將出版成書。現發表貴州省紅樓夢研究會秘書長、《紅樓》雜志主編梅玫女士,對這書的序言《大海探味》一文,以饗讀者。 

    祝秉權教授是我的好友,他有很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用了三年時間,寫成了這一部書--《謾言紅樓啼痕重紅樓夢分回品賞》,名為“品賞”,實際上也是他自己在閱讀《紅樓夢》時,從自身經驗的聯想中所產生的強烈感受。既是感受,便有一種只屬于他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會有某種程度上的普遍性。因此,這本書的初稿(名為《紅樓夢分回賞釋》)在“紅樓品茗”網上連載時,曾經獲得不少讀者的歡喜和共鳴。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高山,我認為曹雪芹是一個大海。山再高,終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頂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卻非常之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祝先生的這一本《紅樓夢分回品賞》,是試圖來“品”《紅樓夢》這一巨著之味,并加以欣賞的。這是一樁艱巨的工作。要全面探究大海深底的寶藏,談何容易?但能夠潛入在海中,并勇敢地深入海底,從那里摸出一把美麗的珍品來,即使這些珍品的數量極少,且混雜著一些泥沙,也不失為一種收獲。

    祝先生的這本書,有120篇文章組成,20余萬言,洋洋灑灑,從《紅樓夢》的每一回中來品賞其“味”,很像從深海中撈出來的珍品,頗值得一“賞”。要說出此書之味的全部,也不容易,概略說來,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動機的探味:祝先生在第一章的開頭說:“曹雪芹的一生,是為懷才不遇和懷愛不遇而悲苦,而頹廢的一生。一部《紅樓夢》就是寫他自己這種悲苦和頹廢。”這種觀點,貫穿祝先生此書的全部;對“懷愛不遇”的品味,很有新意。

    二是對紅樓女子悲劇性命運的關注。祝先生是用滿腹的憂傷來同情,來嘆息,來哭訴她們的種種不幸,并對形成悲劇的原因進行了揭示和品味;對壓迫女人的大男子主義、封建專制主義、家長制度和婚姻包辦制度等等,進行了猛烈的,憤怒的抨擊。

    三是品賞《紅樓夢》中的日常瑣事描寫之味,把瑣事的后面隱藏著的時代沖突,貴族風貌,文化詩味,人物性格和命運,人生哲理,等等,揭示給人們看。

    四是對許多“紅樓難點”進行艱苦的探索與品賞,如對“白首雙星”的闡釋,寶琴懷古詩的謎底等,有些觀點是發前人之所未發,雖然不一定探得很準確,甚至不無牽強之處,但卻品賞得很有新意,很有特味。

    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大多是被儒家思想浸透了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碰到不利環境時,常常是隨遇而安,逆來順受,還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精神勝利法,來作為護身的法寶。即使是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敢于反傳統,敢于大鬧天宮;但被如來佛的手板心壓在五行山下之后,也就“皈依佛法”了,不得不跟隨平庸的唐僧,受著“緊箍咒”的痛苦,服服帖帖為取經效勞。只有極少數的“獨立特行”志士,才敢勇于沖破這一傳統的束縛。曹雪芹就是這樣的志士。一部《紅樓夢》,把上述這種傳統思想來它一個大翻轉。“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時光,于國于家無望”。曹雪芹提倡有志之士不與統治階級合作,不為他人作嫁衣裳,遇到壓迫和不利環境時,不能像賈迎春那樣“隨遇而安”,要像賈寶玉、林黛玉、尤三姐、司棋、鴛鴦等人那樣,進行抗爭。“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無有殺人刀。”不要責備他(她)們沒有像梁山英雄那樣的動刀動槍。在那樣的環境之下,賈寶玉的“避世主義”,林黛玉、司棋、尤三姐、金釧等弱女子的死,《葬花詩》《芙蓉誄》等等詩歌,照出“康乾盛世”的“末世”本質的“風月寶鏡”,村嫗劉老老在象征皇權的元妃省親牌坊下面要脫褲子拉大便,頑童們在神圣的、傳授儒家思想的賈府學堂中打架、親嘴、摸屁股,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等等等等,看似尋常甚至荒唐,卻是投向封建主義、皇權專制主義的一支支利箭,飽和著作者曹雪芹的滿腔憤怒和奴隸們的血淚,是對專制主義摧殘人性、扼殺生命的控訴和抗議。對于這些《紅樓夢》的真味,祝先生的這本小書都有所揭示,有所評論,有所品賞。對于皇權專制的罪惡的批判,是貫穿祝先生全書的一根紅線,我認為這是此書中的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這本書還有如下的特點:

    一是文章風格多樣化:全書120篇文章合起來是一個整體,分開來又是各自成篇。有學術性很強的論文,如《薛小妹十首懷古詩的寓意和謎底》;有抒情性很濃的議論散文,如有關妙玉的文章;有隨筆性小品,如八十回后的許多文章。閱讀時,可以任意抽取一篇,皆有味可品。

    二是濃烈的抒情和和富有靈性的議論兩者的融合,可讀性強。祝先生是性情中人,多秋善感,喜歡用情緒性極強的連續短語和排比句,抒發情感,闡發觀點,其文章常有一瀉千里,一氣呵成之味,讀來很有氣勢。又對愛情問題很有研究,常常發一些獨特妙論,或趣味橫生,或道破真諦,或說出了別人想說而不能說的道理,讓讀者,特別是女人讀者們為之一振,引起共鳴。

    三是書中有評語。此書本身就是一種帶有評點式的紅學論著,書中再添上評語,更有特色。評語人多是此書的讀者,有一部份是網上的友人,來自全國各地和國外;也有一些是作者的老同學和故友。評語中有與作者相共鳴的,有補充作者觀點之不足的,還有唱反調的。這些來自不同視角的評語,給此書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和特別的趣味。

    特別須要指出的是:這書有很濃烈的女人味。從書的正題“謾言紅袖啼痕重”可看出。這不奇怪,《紅樓夢》本來就是一部偉大的女人文學。獨特的,醉人的女人味,可謂《紅樓夢》中的味中之味!作者曹雪芹在《紅樓夢》開頭明白地說:他寫此書就是要為那一班“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的閨閣裙釵們作傳。曹雪芹當初定稿之時,書名就叫《金陵十二釵》,后改名為《紅樓夢》,是因為書中的《紅樓夢十二支曲》,也是為金陵十二釵的悲劇命運作預示的。品賞《紅樓夢》如果離開了品賞書中的女人味,等于白讀《紅樓夢》。《紅樓夢》的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紅樓夢》第一次對女性唱出了贊歌,讓我們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領略什么叫做"水做的骨肉"。《紅樓夢》中的金釵們,各個都有自己的性格,其女人味各有不同。薛寶釵是“賢慧”味,是一種傳統的女人味:賢,是說她善于理家、相夫、教子、社交和處世,會做人;慧,是說她智商高,有文才和詩才。 李紈是賈府寡居的少奶奶,也是《紅樓夢》中最有母性味的角色,她性格溫柔,且寬容忍讓;她一心一意教育兒子賈蘭成才。史湘云是“憨”味:第62回的“憨湘云醉眠芍藥裀”,突出地表現了這種“憨”味。妙玉是高潔味,是知識分子中那種“天子不朝,諸侯不友,壁立萬仞”的傲世之味。林黛玉是劇中的主人,自然也是女人味的突出的代表人物。她是一株因情而生、為情而絕的世外仙姝;她性高氣潔,猶如一朵白海棠,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她那如同嬌光照水、扶風弱柳的軀體里,蘊藏著一股不同凡響的詩人和脂粉英雄之氣。林黛玉的“味”,是詩味;林黛玉渾身是詩。

    就“愛情”方面來說女人味吧:祝先生在書中說:色愛可卿,婚愛寶釵,友愛湘云,情愛黛玉,靈愛妙玉。--真是說絕了啊!

    《紅樓夢》中所有的這一切獨特的“女人味”,在祝先生的這本書中,都有所論述,有所品賞。尤其是對林黛玉和妙玉二人,祝先生很有一種偏愛,或贊,或嘆,或詠,或唱,有時甚至把自己與她們融為一體,與她們同歌同哭。

我讀《紅樓夢》最喜歡林黛玉。祝先生在書中有關林黛玉的內容,我極有興越。第三章關于“女人的韻味是一種天生麗質與詩文化的高度融合”,由此推出“林黛玉是詩”的觀點,我很贊同。第九十七和九十八章,祝先生用步我的《寶黛情》等二首詩來哭林黛玉,我讀著,也潸然淚下。這里讓我用我的這兩首原詩,作為此文的結束吧:

    寶黛情

    不明白前世姻緣薄,教今生千般間阻;紅豆不堪看, 舊夢無覓處。

    相思難寄,自怨今生命苦。

    不見她詩稿來書,晨鐘暮鼓,這般凄楚。

    永遠也割不斷的恩情,今日卻把我視同陌路,錦瑟年華誰與度,鐵做心腸淚似珠。

    舊約還記否? 前度文君今何處?

    想起她多愁多病顰兒身,難忘她綽約姿容花盡妒。

    微風輕撫,樽前曾詠高唐賦。

    月未園便有云和霧,到如今只落得短嘆長吁。

    不念寂寞晨昏,不念形單影孤。

    風風雨雨,愁里欲飛還往,望不青埂路;迢迢銀河可有鵲橋渡?

    愁懷難訴、靈前跪哭 。

    紅樓情

    石頭多情,尋芳未老,一庭姹紫知音少。

    夢隨人去恨路遙,大觀園中愁難了。

    雪芹流淚,苦中含笑,荊棘漫漫人生道。

    紅樓難抒萬種花,綠窗空瞧園中草。

 

王杰

[紅樓夢選讀 (人教版)]相關文章:

1.論語選讀教案

2.背影精選讀后感

3.高二論語選讀讀后感

4.《紅樓夢》簡介

5.中國現代詩歌選讀

6.論語精選讀后感

7.善于觀察的名言格言選讀

8.奶奶的星星節選讀后感

9.精選讀《老子》心得體會

10.邊城節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