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導入新課:
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的劉禹錫,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二、文體常識:1、簡介銘、座右銘、墓志銘 2、簡介作者:劉禹錫
三、展示學習目標:1、朗讀、背誦全文。2、體會并讀出作者的高尚品質。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4、掌握文中的常見的文言詞語。
四、自學指導一:讀通讀順課文,學生先聽讀再自讀課文。
1、要求:(1)、讀準字音; (2)、讀出節奏; (3)、讀懂大意。
2、檢測字音:惟吾德馨 鴻儒 苔痕 案牘
3、試找出文中的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Ing
五、自學指導二:小組合作疏通大意。
1、重點詞語:德馨: 鴻儒: 白丁: 案牘: 勞: 亂
2、小組合作說說大意,指名學生翻譯課文。
六、自學指導三:根據圖片提示,背誦課文。形式:1、學生接龍2、學生搶背
七、自學指導四:探究本文的寫法。
托物言志--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
物→志 陋室→安貧樂道 高潔傲岸
七、課堂檢測:1、用原文語句填空
本文緊緊扣住“陋室不陋”立意。開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隱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接著以“_________”一句統領全篇。下文則用“_____
_________________”寫室外環境之雅,用“_________________”寫室中人交往之雅,用“_______________”寫室中的生活之雅。結尾再用“____________”予以強調,表達出室主人_________的節操和_________的情懷。
2、虛詞“之”的用法:
(1)無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2)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
3、翻譯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樂聲使兩耳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勞累。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簡陋的呢?
八、課堂小結:(略)
九、作業:1. 完成練習冊和高效課堂作業; 2.試著來學習習周敦頤的《愛蓮說》。
留心
[《陋室銘》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10.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