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
2、了解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在現實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換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體表現及要求;
二、能力目標
1、學會表達自己的寬容;
2、學會助人、樂于助人;
三、德育目標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與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間需要幫助與支持,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打下較好的基礎。
重點: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難點:在生活中怎樣做到寬容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展開話題
古代的前賢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給人啟迪、幽默雋永的妙語箴言。這些格言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這千萬條格言中的一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以發現這句話的被人們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和實踐前賢的至理名言。請大家暢所欲言,用自己的話表達你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學生交流)
二、師生互動,展開活動
【教師提問】:有誰愿意根據動畫片意境編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孫叔敖的人,小時候,他在路上見到一條兩頭蛇,趕快把蛇殺死并且深深地埋起來。當時傳說見到這種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哭著告訴媽媽。媽媽問他:“那條蛇現在在哪里?”他回答說:“怕它再害別人,已經把它殺死埋起來了。”媽媽說:“你有幫助別人的心,老天必然會保佑你。”后來,孫叔敖不但沒有死去,長大后還做了楚國的名臣。
【教師提問】:你能想象出當時孫叔敖見到兩頭蛇時的情景嗎?請你描述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教師提問】:你覺得孫叔敖媽媽的話有道理嗎?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孫叔敖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提問】:從孫叔敖的這種舉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樣的品德?
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講述】:孫叔敖見到兩頭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他自己碰到的不順心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見麻煩后常替別人著想。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問題,常替別人著想。
心靈劇場:(選三位同學演一演)
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學甲
故事梗概:李勇號稱班里的“大哥”,好講哥們義氣,平時待他的朋友也不錯。一天中午,李勇與班里的一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爭執,并一時氣憤地將那位同學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覺得李勇有點過分,下課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學。這令李勇非常惱怒。他想:我對王小海不錯,可他居然去幫助別人,太不夠朋友了。于是他揚言今后與王小海勢不兩立。
【教師提問】:李勇為什么氣惱?
【教師提問】:李勇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響?
【教師提問】: 如果換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會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學他會怎么想?
猜一猜:故事會怎么繼續下去?(鼓勵同學多設想幾種結局。)
【教師提問】:造成這幾種不同結局的原因何在?
【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萬不能己所不欲,卻施于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損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種做法。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日子將會更加多姿多彩。
:我來做選擇
1、考試后,全班誰的成績最好,最好成績是多少,你總是:
A特別感興趣,因為這關系到我的排名 B無所謂
C尋找自己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 D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2、在你幫助別人后,會有這種感覺:
A很自豪,覺得自己生活得有價值 B很后悔,覺得自己吃虧了
C很自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這樣 D下次一定找機會讓他幫我
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78材料。
【教師提問】:在你看來吉伯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否欣賞馬沙的做法?你又是怎樣看待馬沙其人的?
【學生回答】:吉伯是個樂于助人而又性格急躁的人,馬沙是個知恩圖報,心胸開闊的人,他有著一顆寬容的心。
【教師提問】:當你受到委曲、被人誤解時,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達你的寬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寬容其實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異;適度忍讓,體諒別人;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正視缺點,自我提高。剛剛這幾位同學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寬容之心,這就十分難得。
【教師小結】: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會了換位思考,那么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么,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欣賞歌曲《好漢歌》
【教師提問】:你最欣賞歌詞中哪幾句?能不能試著唱給大家聽聽?
【學生回答】:我最欣賞開頭兩句: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學生回答】:我最喜歡“世界需要熱心腸”這句。
【教師提問】:能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嗎?
【學生回答】:在生活中,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你覺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人?
【學生回答】:一個會心微笑
【學生回答】:一句真誠的安慰
【學生回答】:一次無私的幫助
【學生回答】:一句真摯的祝福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嗎?
【學生回答】:待人和善、關心他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企求回報;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讀讀議議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指名兩學生配樂朗誦《盲人點燈籠》)
【教師提問】:閱讀“盲人點燈籠”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學生自由發揮談感想)
【教師小結】:人應該盡力去幫助別人,同時也不應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助,適當接受別人幫助,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所付出的愛的承認。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不愿意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切記不可“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復習鞏固:你曾經不能釋懷的一件事是什么?當時的想法是怎樣的?用換位思考,你現在會怎樣想?
板書設計:
一、換位思考
1、換位思考能保持樂觀心態,坦然面對生活
2、換位思考能感受到團結和睦的力量
3、換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
4、學會表達寬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異;
適度忍讓,體諒別人;
坦誠相待,主動溝通;
正視缺點,自我提高。
二、相互支持
1、相互支持的表現
2、相互支持的作用
教學后記:我之所以選《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最初的意圖是想跳出以往上課的套路和框架,給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經過較充分的準備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我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這只是初次嘗試,整堂課有閃光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成功經驗
1、圍繞教學重點,借助信息技術,選取有意義、有啟發、有深度的視頻片斷和文字材料,通過觀看和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材料豐富,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3、思想品德課堂留出協作討論和自由辯論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生許多回答都閃光之處,可見這種方式能夠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不足之處
1、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點,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課堂上,必須去粗取精,講解詳略得當。
2、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問題的設置較多地由老師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較少,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姚偉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