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文章體裁的特點
教學重點:
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文章體裁的特點
教學難點:
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文章體裁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篇章結構
“篇章結構”是人們組織語言、組織材料、組織思路的基本方式。所謂篇章”,指的是比句段更大的語言單位。
“篇章”的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形成的。考察人類寫作史,人們最初并沒有“篇的概念。
對于現代寫作來說,文章的“開頭部分”是文章的胚芽和邏輯起點,它昭示著文章切人的角度,決定著整篇文章的基調。
文章的“中間部分”,是文章內容的具體展開,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文章的“結尾部分”,則是文章的收束、完足,它濃縮了文章的整體信息,并將文意延伸,直接導入讀者的心靈,產生回蕩、迂縈的效果。
篇章是由字、詞、句、章構成的,這些意義單元,不是隨手填塞的,它們都必須擺在其必然的位置上,前后上下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如果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讀者也就莫知所云。
文章寫作既要逐字逐句逐段地來,表現事物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同時也要表現出認識的發展,各個部分之間要緊密相關聯。
文章的基本要素,是按一定原則組織起來的,這些原則大致包括:
(1)有機統一的原則。文章的內形式和外形式,都必須按照有機統一原則把各種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
(2)主題原則。文章的各種形式和各種要素,都必須服從于主題表達的需要。
(3)主次原則。各種要素的組織安排都必須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4)演進原則。文章內容的形式化展開,必須符合邏輯的必然性和審美價值的遞增性,有序地展開。
(5)復雜多樣原則。文章內容的形式化展開必須復雜多樣,而不是呆板的、一成不變的。 ;
(6)平衡原則。文章各個要素和形式部分必須符合相對均衡的原則,例如,文章不能頭重腳輕、尾大不掉等。 :
(7)節奏原則。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必須有節奏地展開。
(8)循環原則。文章的主體部分通常要求首尾相應。
二、文章體裁
文章體裁簡稱為文體。體裁是對文章體式形態的一種描述,它是作者寫作的一種形式規范,也是文章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一種具體樣式。它是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西方的“三分法”傳人中國后,被改造為注重文章體式、體制、形態的“四分法”--把文學文體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1、體裁的意義
體裁不僅僅是文章歸類和文章名稱的問題,它一旦形成就獲得了相對的穩定性,作為一種形式規范,對文章寫作、文章閱讀、文章批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寫作來說,當作者萌發了某一寫作沖動,產生了某一寫作需要,就必須選用適當的文體來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
體裁對于文章閱讀、文章批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無論是閱讀還是批評,都必須遵守文體的規范,不能“文體錯位”,不能用讀詩歌的方法和標準去讀小說,也不能以文學的標準去要求新聞;另外,對文章體裁掌握的多少和深入了解的程度也會影響到閱讀和批評的質量。
2、體裁的特點
(一)穩定性
體裁一旦形成,它就具有相對穩定的形式規范與法則,對文章的語言、結構、篇幅、容量、內容構成等方面有著特殊的要求,并作為一種具體的樣式長期存在,對寫作起著形式規范作用。
盡管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章(包括文學和非文學文章)在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上,在其所傳達的思想感情的性質上,以至于在文章的外在形式上已產生了很大變化,但它們依然會保持體裁特征中最穩定的一些特點。
(二)變異性
倘若用一種動態的、歷時眭的眼光來觀察,文章體裁又是處于發展變化之中的。任何一種體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產物,都可以從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文化政策等背景中找到依據,它們都反映著當時社會的需要。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類寫作行為自身的發展,總有一些舊的體裁被淘汰,一些新的體裁不斷地涌現出來。
體裁的變異性一方面由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另一方面又與寫作自身的創新要求密切相關(這一點在文學創作中尤為突出)。對文學創作來說,體裁不是一種僵死的框框,決定作品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的創新原則對體裁同樣起作用。
(三)相對性
體裁具有類型學的意義,但這種“類型”是相對的。
首先,所有的體裁都只能是對過去的一種歸納和概括,它不可能涵括未來所可能出現的新樣式;即便是對過去的歸納和概括,也不可能巨細無遺窮盡一切。 .
其次,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我們也無法堅持一個唯一的標準對體裁作窮盡的劃分。體裁的界定是建立在分類和比較的基礎之上的。科學的分類應堅持一個唯一的分類標準,但我們目前對體裁的劃分更多是出于一種約定俗成,無法堅持一個唯一的標準。
另外,各種體裁雖然各有其規范,但并不排斥它們相互之間的滲透。
3、文體的繼承和發展
對于各類文體,我們既不能蔑視傳統,也不能拘泥死守。每種文體,一旦形成,就具有了一定的穩固性、習慣性,對當代或后代的寫作實踐
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集體的一種智慧,是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法則,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種表征。對于其中優秀的東西、精華的東西,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繼承下來了。
任何一種文章體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產物,都可以從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文化政策等背景中找到依據,它們都呼應著當時社會的需要。體裁形成之后,其本身也在豐富發展。
三、布置作業
1、簡述文章基本要素的組織原則
2、簡述文章體裁的特點
林云
[寫作教案:第二章 文章載體論3 (語文版高一)]相關文章:
2.寫作教案設計
3.語文作文寫作教案
4.《過秦論》的教案
6.語文版小學課件
9.高一政治試講教案
10.高一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