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2001-07-25
本報訊(實習記者張浩淼) 4年出了3個北京市高考最高分,一班51名學生31名上了600分。這不是不可能的,今年北京市80中學的高考成績驗證了這一事實。昨天,記者來到北京80中學采訪了今年理科最高分得主陳鑫同學和他的老師們。
-高分緣自“以人為本”
據80中學的校長張恩海介紹,學校多年來都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方針,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學生的特長。學校不僅有優秀的學習集體,而且還擁有高水平的運動隊和藝術團體,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特長。分類教學、分層推進的教學思路其實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同時,這種思想引入了競爭機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動力。
-雙班長心理療法提高文科成績
好方法“醫治”了理科生的“瘸腿”
“與學生做朋友是老師的目標,我們實現了它,也就取得了成功。”高分班的班主任林斌老師這樣說道,“我們班里設置了兩個班長,一個為同學的學習服務,一個為同學的日常生活服務,班里的同學都像一家人一樣,形成了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并且,我們及時進行心理測試,定期舉行心理交談。學生在大考前壓力很大,我們的活動引導同學們放下心理包袱輕松應考。至于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主要是因為我的學生‘醫好’了理科生一貫文科成績不理想的‘瘸腿’,這次高考我們的語文平均分在120分以上,而英語平均分也接近了120分。”
-特級教師用“平常心”對待尖子生
北京市特級教師,兩位高考最高分得主的數學老師毛彬湖提起他的愛徒如數家珍,“權靜(2000年高考文科最高分)、陳鑫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高三的學習中,就已經顯露了所謂的‘狀元相’,但是我們沒有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從我們來講,對于取得最高分這一問題就保持了一顆平常心。而且,陳鑫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退休很早,家里6口人擠在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條件很差。但是面對這一切他很坦然,他曾經說過喜歡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習保爾的精神,喜歡讀《中國通史》,因為讀史可以明志。陳鑫相信這樣一句話,困境出人才。他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應該是我們所有學生的表率。學生有這樣的優秀素質,我們老師其實只是去發現人才,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
[4年出了3個北京市高考狀元 特級教師細道原委]相關文章:
1.格外仔細近義詞
2.早教課程詳細教案
4.班委委員辭職報告
6.窗花剪紙詳細步驟
8.禮儀常識詳細介紹
10.青島嶗山詳細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