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集體作文教學在初一課堂中的嘗試

發布時間:2016-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作文難教,歷來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塊心病。而怕寫作文又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天敵。特別是初中一年級學生,由于剛剛完成由小學生到中學生的角色轉換,他們生活閱歷普遍少,知識面較窄,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缺乏細致觀察的耐性及深度,因此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較低,更為遺憾的是:許多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作文就被老師制定了一套套模式,而個性思維的發展受到了抑制,甚至許多教師要求學生在臨考前背下若干篇范文,以便獲得高分。這些都是導致了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如何培養初一新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認為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實施 “集體作文”方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集體作文”教學的改革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必須從研究學生作文的心態入手。學生寫作文心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畏難偏科 。作文是一門技巧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成績進步不象數學、英語明顯,因而學生偏科思想嚴重,平時就忽視作文訓練,知難而退。 

 。2)多次失敗后自卑心理。作文評分長期在及格線上徘徊,導致學生心灰意冷而發展為自慚形穢,自暴自棄。 

 。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的畏懼心理。由于大多數初一新生知識面窄,涉獵范圍狹小,所以每每在作文時深感肚子里沒貨,難以下筆。 

  (4)缺乏溝通、枯燥乏味的厭倦心理。小學時作文評改大多是老師獨自完成,而學生也只僅僅關心自己的得分,缺乏學生之間的作文溝通,更談不上參與作文批改。 

  (5)無可奈何的應付心理。本不喜歡作文,但語文考試又考作文,而且所占分數比例不小,不寫作文不行。于是學生對作文訓練及考試采取敷衍、馬虎態度,完成了事。 

  以上列舉的幾種學生作文心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這些情況,對初一新生作文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二、“集體作文” 教學的構思 

  首先,我校在市教研室立項的“雙體互促”教研模式已在全校范圍內推廣。搞好學生群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雙體” 在學習中的促進作用。這一基本教研模式同時也觸動了我對初一作文教學進行改革的想法。針對初一新生好動活潑、好勝心強、喜歡發表意見等年齡特點,我將集體講座形式引入作文課堂教學。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確定的初中一年級的作文教學的具體任務要求為:以寫一般記敘文為主,懂得生活、觀察與作文的密切關系。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改變作文教學的無政府自流狀態,將作文教學安排成兩大寫作序列:記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力求通過小組的集體力量來完成對人物、生活的觀察,從而寫出較高質量的作文,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其次,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師最繁重而又頭疼的問題。我帶初一兩個班的語文,共有一百四十多名學生,如果按照學校布置的每學期至少八篇作文來說,那樣我的作文批改任務將很艱巨,而且周期也較長。為了減輕自己的教學負擔,我每次只需精心批改二十來篇,其它可實行集體批改、學生自改、同桌互改等形式,讓學生在批改中長見識、受啟發,達到“以改促寫”目的,同時批改周期大大縮短,基本上達到一周一篇。 

  三、“集體作文”教學的模式 

  (1)按照學校教育 “分層、分級、分級”管理方法將全班學生按優、中、差均勻搭配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 人。 

  (2)每次作文確定一名學生當執筆人(輪流進行)。 

 。3)小組集體討論,內容包括審題、立意、構思、謀篇布局等。 

 。4)小組成叫分頭收集、整理作文材料。 

 。5)執筆人根據小組成員提供的素材寫出初稿。 

 。6)小組成員輪流審閱初稿,寫出修改意見。 

 。7)執筆人根據各成員的修改意見寫出二稿。 

 。8)執筆人根據小組成員在本次作文的表現,級每個人評定等級,并負責把集體討論的內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見、二稿等材料按順序裝訂好,交教師審閱或各小組交換評改。 

四、“集體作文”教學的課堂反饋 

  (1)寫人記敘文的課堂教學。事前,我要求學生用一定時間按計劃去觀察班級的任科老師、學校的送開水阿姨、門衛等學生較為熟悉的人物。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的寫作目標: 

  A 用心去觀察人物的外貌、衣飾、神情、與同學的接觸、工作態度; 

  B 通過一、二件事來反映這個人物;注意收集作文材料。然后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按照 “集體作文” 方法進行。我在批發完各小組的作文之后,挑選出一、二篇比較有代表性的小組作文(優秀、較差各一篇)印發給全班學生,再利用一節課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a)文章的語句是否典型, 能否突出中心;(b) 文章結構編排是否合理, 人物、外貌描寫與事例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c)文章的語句是否精煉、通順(包括錯別字);然后由小組長綜合小組意見準備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對于那些評價中肯、合理的小組實行獎勵,給予小組加分。通過討論、評講,從而讓學生懂得寫人記敘文在選材、定中心、安排層次結構等方面的技巧,從而為自己的個人寫作提供借鑒,在一種潛移默化中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2)敘事記敘文的課堂教學。在對初一學生專門進行了一系列的寫人記敘文之后,我又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敘事記敘文的寫作。但是我發現學生對敘事記敘文感到較困難,最根本的就是在圍繞中心處理材料時有些不妥當,不合理。例如在寫《媽媽,我長大了》文章時,有不少小組同學只是通過一件事從頭到尾的敘述從而證明自己長大了,而缺少對事情的概括及運用心理活動描寫來突出中心。針對這種情況,我又布置學生嘗試另一篇《值得回憶的往事》的訓練,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我專門挑選有代表性的兩篇不同作文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體健如何處理材料,最后小組發表意見,教師總結,從而讓學生明白如何緊扣中心來選取材料,謀篇布局。 

  五、集體作文教學的成效 

  在初一課堂積極倡導和推行“集體作文”這種教改實驗,旨在通過一年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讓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有一個普遍性提高。如今看來這條作文教改之路值得一行,成效滿意。 

  (1)我曾經專門對這種集體作文教學進行好幾次學生民意調查。從反饋信息看,絕大部分學生極力推崇,認為受益匪淺,認為從小組交流、集體討論中取長補短,拓寬了自己的視野,感覺寫作時有材料可寫,基本上能明確記敘文的寫作要求及有關寫技巧。 

 。2)通過幾次大型語文考試作文得分率的對比,我就發現學生作文平均得分呈上升趨勢;一些原來較差的學生也基本上能按作文要求完成,包括字數,材料的選取與處理,結構的安排等。 

 。 3 )被學!缎卵俊肺膶W社錄用的稿件越來越多。在每次作文批改評講中,我確實發現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優秀作文,于是我就把它們推薦給校文學社。一年以來,初一學生作文被刊登多達三十幾篇,大大鼓舞了初一學生的寫作信心。( 4 )部份學生作文在市《香山報》、《金菊報》、《中山日報》上發表。如《二叔進飯館》(吳容珍作)、《家鄉的土地》就先后在市級報紙上發表。 

  總之,我從推行 “集體作文” 教學中是嘗到了一點點甜頭,不論對于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還是在減輕自己教學負擔方面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但 “集體作文” 教學并非十全十美,它也存在著不足,也有不少問題急需探索解決,如怎樣提高差生在小組作文討論時的參與程度及積極性問題。正由于此,我已正式向學校申報“集體作文”教學的教研專題。希望通過自己的摸索及努力,與同仁們一起為作文教學改革做點貢獻。 

 

  

原作者: 吳成應

 

[集體作文教學在初一課堂中的嘗試]相關文章:

1.初一政治下冊課堂測試題

2.小論文:文生本課堂中的情感教育滲透

3.淺談課堂中的教學評價論文

4.初中音樂課堂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5.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6.集體備課教案

7.小作文教學課件

8.作文教學隨筆

9.中學作文教學課件

10.初中作文教學課件